APP下载

“长江赏石艺术”成功申遗启示录

2020-10-15雷敬敷ByLeiJingf

宝藏 2020年2期
关键词:观赏石赏石重庆市

文/雷敬敷 By Lei Jingf u

2014年11月11日是值得整个石界和全国石友永远纪念和引以为豪的日子。这一天,国务院以国发[2014]59号文公布,将“赏石艺术”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项目编号为VII-122。

这是中国观赏石协会紧跟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战略布署和国家发展整体规划,继建立观赏石鉴评标准、全国观赏石资源调查、构建观赏石鉴评和价格评估体系、出版观赏石百科全书式的《中国石谱》等重大成果后,在“六个一”和“三个功能”当代赏石新理念指导下的又一重大成果。传承数千年至今的“赏石艺术”,第一次获得了国家层面的法理性认定,给整个石界和全国石友带来福祉:对于赏石之为艺术,赏石艺术之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为政府主导下的保护、传承、发展的国家级非遗项目,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影响。

正是在这个重大利好的文化背景下,全国石界按照中国观赏石协会的全国统筹,积极开展了单石种赏石艺术的非遗项目申报活动,重庆市长江石文化研究会会长刘昌沛积极响应,以他的重庆市长江石文化艺术博物馆为保护单位于2019年7月成功的将长江赏石艺术申报为重庆市(省)级非遗项目。该项目申报成功的历程与作用、愿景与启示,无疑是值得一书的,这正是本文要论述的4个方面。

“赏石艺术展”走进重庆市实验中学现场

一、长江赏石艺术申遗历程

长江赏石艺术成功申报为重庆市(省)级非遗项目,经历了由个人藏馆到博物馆,再到区(市)级非遗项目保护单位,然后到市(省)级非遗项目保护单位,以至刘昌沛作为长江赏石艺术传承人的长达12年之久的递进过程。

刘昌沛深受作为美术教师的父亲的影响,自小对书画十分爱好。当一看到长江图纹石的自然天成的画面时,他立刻就被震撼了!从此与长江石,特别是长江画面石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腾浪金沙,徒步嘉陵,足迹遍及长江流域,寻石访友,并于2007年9月18日成立了长江石文化会所,并辞去了建筑公司董事长的职务,开始由业余爱好到专业赏石的转变。这期间,刘昌沛开创了融石、诗、书、画为一体,以画读石的赏石艺术作品,被笔者命名为“咏石画”。

然而,刘昌沛在赏石文化艺术上真正达到质的飞跃的动因则是在于他参加了中国观赏石协会于2008年11月在天津市举办的第一期观赏石鉴评师培训班的培训。系统的观赏石文化、地质、美学、经济、鉴评的学习,特别是寿嘉华会长的谆谆教诲,让他深深感受到中华传统赏石的博大精深和当代赏石的与时俱进。从此,他对中国观赏石协会始终怀着感恩之心,积极参与并认真落实中国观赏石协会2010年庆国庆、走进中华世纪坛的布展设计,对中国观赏石协会主办的2010年~2012年连续三届龙游会展的策划工作。

寿嘉华创会会长提出“一方石头和谐一个家庭,一方石头汇聚一批朋友,一方石头造福一方百姓,一方石头传承一种文化,一方石头弘扬一种精神,一方石头拓展一个产业”的“六个一”和促进人们身心健康的“健民”功能,提升人们人文素养的“育民”功能,帮助人们发家致富的“富民”功能的“三个功能”的当代赏石新理念,使赏石由个人情趣爱好的“小我”转化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向社会开拓创新的“大我”,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在赏石文化艺术中的体现,得到了全国石友的一致拥护和践行。

一石一画

小记者到博物馆参观采风,刘馆长与小朋友们合影

于是,在石界出现了藏家纷纷把个人的藏馆转变为面向社会大众开放并成为青少年科普活动基地的博物馆申办热潮。刘昌沛的长江石文化会所也在重新定位之后于2013年9月7日经重庆市民政局以渝民管[2013]240号文批准,成为了重庆市第一家、也是至今唯一的市(省)级赏石博物馆。

长江石文化艺术博物馆按照国家对非国有博物馆的要求,继续在“六个一”和“三个功能”当代赏石新理念的指引下发挥对社会大众进行赏石文化服务的功能。7年来,博物馆坚持每年免费开放的时间达到320天,年参观人数约1.2万人次,七年来达到8.4万人次。作为青少年科普活动基地,成为了许多学校的第二课堂。同时,还以进社区、进广场、进学校的三进活动,延伸了博物馆的展览空间,7年来馆外的参观人数超过馆内,达到9.6万人次。

2014年11月11日“赏石艺术”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后,中国观赏石协会进行了单石种鉴评标准制定,鼓励并推动相关单位进行单石种赏石艺术非遗申报,刘昌沛积极行动,在2017年1月16日获得重庆市巴南区政府以巴南发[2017]7号文发布的巴南区(市)级非遗项目。

本着对国家级非遗项目“赏石艺术”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刘昌沛毫不懈怠,在此基础上于2018年8月20日向重庆市文化委员会申报长江赏石艺术为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申报书填写、现场考核、专题片制作,特别是在专家评审时的出色表现,可圈可点:

在有美术院校教授、国家级博物馆等资深专家组成的专家评审时,大多数专家对自然天成的石头怎么能成为艺术品的诘问,刘昌沛以“天造奇石,人赋妙意”中“妙意”的人文特性在观赏石的发现采集、审美命名、设计配座、置景展示、组合以赏等方面的生动实例,解答了专家们的疑问而获得了一致认同。

2019年6月18日,“长江赏石艺术”获得了重庆市人民政府以渝府发[2019]16号文确定的重庆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相应的,刘昌沛在获得重庆市巴南区(市)级“长江赏石艺术”非遗传承人的基础上,申请重庆市(省)级非遗传承人的手续正在办理之中。

二、长江赏石艺术成功申遗的作用

“长江赏石艺术”成为重庆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重庆长江石文化艺术博物馆作为“长江赏石艺术”非遗项目的保护单位,刘昌沛作为长江赏石艺术非遗传承人,在促进单石种赏石艺术传承、发展和创新方面,至少有以下3个方面的作用。

第一,增强了长江石赏石艺术的内生发展动力。

重庆长江石文化艺术博物馆主办的杂志上发布了笔者关于长江石鉴评标准的研讨文稿,为制定长江石的鉴评标准作了准备。在该文稿中,针对长江石磨圆度较高的自然属性和赏析时诗情画意人文特色在鉴评要素的“形”和“韵”方面,专门作了有别于一般的图纹石鉴评标准的探讨。

在2019年11月28日下午举行的中国(重庆)第十二届万石博览会高峰论坛上,重庆市长江石文化研究会在与北京市观赏石协会签定友好协会后,双方宣布将协同打造渝派赏石艺术和京派赏石艺术品牌,其内涵主要体现于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创新与发展方面。以长江赏石艺术重庆市(省)级非遗项目为文化背景的渝派赏石艺术,除与北京市观赏石协会的京派赏石艺术共谋发展外,还要与全国各赏石艺术流派在互动中协同发展。现与上海市观赏石协会的海派赏石艺术、与吉林省长白山松花石研究会的松花石赏石艺术、与福建省青田县观赏石宝玉石协会的图纹印章石赏石艺术已经形成了友好合作的局面。

长江赏石艺术为长江流域和全国的长江石爱好者提供参考。如:四川省泸州市女子爱石协会在长江图纹石上截石为画、一石一画一词赏等,便是非常生动有效的视频传播方式,长江石文化艺术博物馆主办的刊物还为此发表专论文章,旨在推动长江赏石艺术在传承中创新发展。

第二,有利于推动重庆市(省)级非遗项目“长江赏石艺术”在国家级非遗项目“赏石艺术”的全局文化背景下更好地协调发展。

遵照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视察重庆时关于以全局谋一域,以一域而谋全局的全局观。在国家级非遗“赏石艺术”的全局之中谋“长江赏石艺术”发展的同时,又以重庆市(省)级非遗“长江赏石艺术”的成果谋求国家级非遗“赏石艺术”在全局中获得更大的成就。

馆长刘昌沛向小记者讲解奇石

2016年5月9日-10日,博物馆在重庆市实验中学举办赏石文化进校园活动

刘馆长正为重庆市实验中学师生介绍长江奇石

于是,“长江赏石艺术”对内,以重庆市委宣传部对重庆长江石文化艺术博物馆主办的赏石季刊更名为《赏石艺术》为契机,将每年一届的中国(重庆)万石博览会精品展和万石博览会高峰论坛都冠以“赏石艺术”,并以三者合一的方式打造面向全国石界的赏石艺术共建共享平台。2019年第十二届中国(重庆)万石博览会高峰论坛的演讲嘉宾有吉林白山的蒋炜、浙江台州的孙素华、江西上饶的管爵遒、湖南娄底的段瑞华,他们同时又是《赏石艺术》季刊各自专栏的主编,有的还是精品展的多届参与者。在高峰论坛现场表示参与重庆会展、杂志、论坛三合一赏石艺术平台共建共享意向的社团、个人有20多个,国家级非遗“赏石艺术”在这三合一平台的构建中,更加深入人心。

“长江赏石艺术”对外,极力谋求以全局的“赏石艺术”来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软实力和世界影响力。第十二届中国(重庆)万石博览会有美国、韩国、德国、西班牙、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外宾参会,其国际化的格局初见端倪。

在对外的赏石艺术交流中,华人华侨是重要的中华赏石艺术传播群体。当笔者邀请荷兰王国欧洲赏石总会的会长黄小石参加第十二届重庆万石博览会时,他在微信上说“谢谢雷老师。赏石文化的根在我们祖国。遇上好石人,是我之幸运。”但因他刚应邀参加了建国70周年国庆盛典,得回荷兰处理事务,特委派执行会长刘忠代表他在重庆万石博览会期间与重庆长江石文化研究会签定友好协会协议,并在《赏石艺术》季刊上开辟专栏。

第三,有助于以长江赏石艺术的跨界发展、创新发展来增强赏石艺术的产业优势。

中国(重庆)万石博览会由长江石文化艺术博物馆与重庆国际会展中心共同承办,已成功举办了12届,有国内26个省市自治区和近10个国外协会和石友踊跃参加,累积参观人数达到70余万人次,会展交易额突破8亿元。在当前整个赏石会展竞争激烈的情况下,2019年第十二届重庆万石博览会赏石艺术参展精品石达到1120方,较2018年第十一届的840方增长了30%以上。赏石艺术对于会展经济的贡献,功不可没。

自2018年起,重庆万石博览会探索向旅游跨界发展。2019年的第十二届重庆万石博览会在宣传上借助重庆已成为全国旅游网红城市的优势,打出了“带6方石头到重庆参展”和“带6方石头到重庆打卡”的广告语,在微信群中广泛宣传重庆独特的山城风貌和美食美景与历届重庆万石博览会的盛况,实现了会展经济向旅游经济的成功拓展。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第十二届重庆万石博览会期间,邀请嘉宾400余人,而随同来重庆的人数超过千人。展会交易额6000多万元,而旅游消费超过3000万元,二者合计达1亿元。

赏石艺术对推动旅游经济的作用引起了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的高度重视,在2019年年底新成立的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会上,刘昌沛被一致推选为副会长和专家库成员。重庆万石博览会将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与旅游联姻,将会有更大的作为。

三、长江赏石艺术的发展愿景

对于长江赏石艺术的发展愿景,作为长江赏石艺术保护单位重庆长江石文化艺术博物馆馆长和长江赏石艺术传承人的刘昌沛在与笔者对话时,一致认为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以服务人民为中心,在中国观赏石协会的全国统筹下,继续按照“六个一”和“三个功能”的当代赏石新理念,充分发挥省级观赏石协会和省级非国有赏石艺术博物馆的作用,认真作好长江赏石艺术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谋求为国家级非遗赏石艺术在全国统筹发展中增光添彩。

二是做好以长江赏石艺术为文化背景的渝派赏石艺术品牌的打造,系统搜集、整理长江石赏石的历史文献资料,提炼出传统的长江石赏石理念,做好保护和传承工作;探索长江石的当代赏石创新,从长江石的审美实践出发,制定长江石鉴评标准,从传统和当代的结合中提出渝派赏石流派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划。

三是充分发挥省级非遗项目、非遗保护单位和传承人的资质与作用,通过参加重庆市的省级和国家级的非遗活动和其他文化艺术活动,彰显赏石艺术的传统风采和当代的独特魅力。通过与文化艺术界的交流互动,让赏石艺术在不但进社区、学校、广场,还要进知名的美术馆、博物馆和艺术院校。

馆长刘昌沛向德国留学生介绍中国传统赏石文化

博物馆参加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

四是继续发挥重庆赏石会展、杂志、论坛三合一的优势,以全局观念和平台思维,和谐包容,与全国石界的朋友共商、共建、共享;继续发挥与各省级协会的友好合作关系,协同发展赏石艺术。

五是推进赏石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的融合发展,跨界发展,推进赏石艺术产业与旅游业等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跨界发展。

四、长江赏石艺术成功申遗的启示

长江赏石艺术成功申报为重庆市(省)级非遗项目为全国各地区的单一石种申报非遗项目带来了哪些启示呢?择要而言,有以下方面。

第一,单一石种非遗项目申报时首先要明确申报的级别和保护单位。级别分为县级、市级、省级和国家级。保护单位以赏石博物馆最好,保护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通常为相应级别非遗项目的传承人。

第二,要明确观赏石的人文内涵,即“天造奇石,人赋妙意”的“人赋妙意”,它表现为命题、配座、组合、陈设、赋文等非物质的人文属性,其本质是观赏石的自然美与人为的艺术美的融合。只有天造奇石没有人赋妙意的就只能是石头,而不是非遗。

第三,非遗项目申报的难点在于已成为惯例的要求“项目传承历史至少追溯至百年”,对于单一石种的赏石艺术,一是文献记载的传承谱系,二是师徒关系三代以上的传承谱系,三是亲属关系三代以上的传承谱系。若能第一与二,或第一与三相结合最好。

第四,申报时的专家评审环节很重要,在尊重专家的前提下要向对赏石艺术并不特别了解的专家作出简要说明,既在于对“人赋妙意”的透彻理解,也在于现场的机智发挥。

第五,申报策略和技巧可从成功案例中汲取,如以老石种的传承来拓展到新石种;将申报项目概念的外延广大,如由石雕技艺的传承历史到紫砂石壶的当代制作技艺;由赏石艺术的国家级非遗到低级别的单石种赏石艺术非遗等等。

五、结 语

作为长江赏石艺术保护单位的法人和传承人刘昌沛在由个人藏馆到博物馆,由巴南区(市)级非遗项目到重庆市(省)级非遗项目的递进中,实现了由个人爱好的小我,向以人民为中心大我转化的升华,而小我本身也从观赏石爱好者到观赏石一级鉴评师、高级价格评估师,从中国观赏石协会科普教育专委会委员到最近被聘任为中国观赏石协会科学与艺术顾问的递进,充分体现了在为大众服务,成就他人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而这正是孔子所说的“己欲达而达人”。

猜你喜欢

观赏石赏石重庆市
飞龙在天
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2022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中国观赏石协会观赏石鉴评师业务评价办法
第10个赏石日欢庆建党百年·唱响赏石之歌
观赏石鉴评专业人员名单公告
奋进中的重庆市巴南区中医院
赏石谈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