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探查联合介入治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附一例报告)

2020-10-15王聪刘奎李坤胡维昱

腹部外科 2020年5期
关键词:活动性探查胰腺

王聪,刘奎,李坤,胡维昱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山东 青岛 266000)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my,PD)是治疗胰头、胆管下段、壶腹部及十二指肠肿瘤的经典术式,术后出血是其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1%~8%,病死率为11%~31%[1-2]。介入治疗和手术探查是PD术后大出血的主要治疗手段[3],但仍有较多治疗失败导致病人死亡的案例[4]。我院通过杂交手术(手术探查联合介入治疗)成功救治1例PD术后大出血的病人,现报道如下。

临 床 资 料

病人:男性,45岁,因“十二指肠肿瘤术后4年,反复黑便3 d”于2018年8月13日入我院。病人2014年11月因“壶腹部肿物”行壶腹部肿物切除术(病人拒绝行PD),术后病理示:十二指肠乳头中分化腺癌;术后病人因肿瘤复发导致上消化道梗阻、胆道梗阻,于4年内先后行胃肠Roux-en-Y吻合术及两次胆道支架置入术;2018年7月病人出现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感染性休克、急性肾损伤,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抗感染治疗后好转。3 d前病人出现黑便,伴头晕、乏力,为求进一步诊疗就诊于我院。辅助检查:2018年8月14日上腹部强化CT:十二指肠降段占位,肝内外胆管扩张,胰腺萎缩及胰管扩张,胆管支架置入术、PTCD术后;肿瘤学指标:癌胚抗原(CEA)5.62 μg/L,CA19-9为77.23 kU/L;2018年8月15日血常规:血红蛋白68 g/L。体检:血压102/73 mmHg,心率74次/min,体温36.8 ℃,贫血貌,PTCD引流管引流出浑浊胆汁样液,腹软,上腹压痛,无反跳痛,肝区叩痛。入院诊断: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消化道出血;PTCD术后;胃肠吻合术后;胆道支架置入术后。

病人入院后嘱禁饮食,给予止血、输血等治疗,于2018年8月29日全身麻醉下行根治性PD。手术顺利,术中出血约800 ml。术后病理示:壶腹部中分化腺癌(范围2.5 cm×2 cm),侵透浆膜达胰腺组织,侵犯十二指肠至黏膜下层,未累及胆管断端、胰腺断端、十二指肠断端及胃断端。神经侵犯(+),脉管癌栓(+)。2018年9月3日夜间病人突发腹痛伴晕厥,血压75/43 mmHg,心率135次/min,腹腔引流管引流出血性液体,考虑腹腔出血,于2018年9月3日急诊行局部麻醉下腹腔动脉造影术,结果显示:肠系膜上动脉(SMA)近段分支近主干处见瘤样染色并造影剂外溢征象(图1)。由于出血动脉较细,大面积栓塞可能导致肠缺血坏死,介入止血失败,遂急诊行全身麻醉下剖腹探查术。术中探查腹腔未见活动性出血,主刀医师遂将可疑出血点仔细缝扎,观察2 h无活动性出血后关腹。术后病人腹腔引流管引流出浑浊液体,2018年9月9日查腹腔引流液淀粉酶为191 908 U/L。2018年9月11日病人突发腹痛,伴大汗、呕吐血性液,血压65/43 mmHg,心率133次/min,考虑再次腹腔出血,急诊行腹腔动脉造影术,结果显示:SMA近端分支造影剂外渗(图2A)。由于出血动脉较细、走行迂曲,介入止血失败(图2B),遂决定行开腹探查术。本次手术保留病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导管,并选在杂交手术室进行。术中病人腹腔脏器水肿明显,粘连较重,腹腔及肠道内大量血块,难以发现活动性出血灶;在快速补液维持病人生命体征的前提下,首先行术中DSA并对出血动脉定位。术中DSA提示近输入袢及胰肠吻合口周围区域的SMA来源的分支出血。探查见近胰肠吻合口处肠黏膜及胰肠吻合口活动性出血,用4-0 Prolene连续缝合止血。再次DSA,提示缝合止血处后方仍有活动性出血。打开胰肠吻合口,于胰腺后方区域可见活动性出血,用5-0 Prolene缝合止血。再次DSA,见出血停止。另行空肠营养造瘘,输入袢T管造瘘,胰腺外引流术,并于胰腺断面放置滴水双套管1根。

术后给予生长抑素静脉泵入、滴水双套管持续冲洗引流、胃肠减压、肠内营养支持等治疗,保持引流管引流通畅,并行胰液、胆汁回输。术后1个月病人好转出院,术后3个月拔除胰腺外引流管及空肠造瘘管。

讨 论

PD术后出血根据出血时间可分为早期出血和迟发性出血,根据出血程度可分为轻度出血和重度出血,其中迟发性出血主要来源于动脉出血[5]。多数学者认为,早期轻度出血以保守治疗为主,早期重度出血手术探查效果好于介入,而迟发性出血首选介入治疗[3, 6]。PD术后出血的介入治疗技术包括:血管内栓塞、覆膜支架置入、局部注入血管内加压素、球囊阻断等[7]。覆膜支架置入术适用于直径6 mm以上、走行较直的血管,在止血的同时可保证靶器官的正常血供,避免组织缺血坏死等情况发生;血管内栓塞止血快速、有效,但存在组织缺血坏死的风险。该例病人术后两次出血均为SMA分支出血,出血血管内径小,走行迂曲,超选介入栓塞未能成功,而大面积栓塞势必导致肠缺血坏死。有学者[4]提出,对于PD术后SMA出血,在无法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的情况下,应进行手术探查止血。此外,该病人两次出血均考虑与胰瘘有关,出血会进一步破坏胰肠及胆肠吻合口,加重胰瘘及腹腔感染,介入止血只可治标不能治本[6,8]。因此,手术探查止血是该病人唯一的生存机会。而根据我们的经验,术后大出血的病人因为血容量不足、出血动脉痉挛,术中探查时往往出血自动停止而难以发现出血点[9],加之腹腔粘连重、腹腔大量血块掩盖出血点、腔内出血等,进一步增加了发现出血点的难度,而盲目的手术探查则会增加副损伤。因此我们认为,对于怀疑动脉出血导致的PD术后迟发性重度出血,首选介入联合手术探查的方式止血:即一旦怀疑PD术后病人动脉出血,应立即运往具备介入手术和开放手术设备的杂交手术室,先行介入血管造影明确有无动脉出血及出血部位;对于明确动脉出血而介入下无法止血者,保留导管,行开腹探查术;术中通过造影定位出血点,外科手段止血后再次造影明确止血效果,避免止血不彻底或遗漏,同时减少过度探查带来的副损伤;此外,手术还可根据情况行胰腺外引流、放置滴水双套管等操作,从根本上解决出血原因,降低再出血风险。另外,对于介入血管造影阴性,而临床仍高度怀疑动脉出血者,笔者认为不能轻易放过,应在积极扩容、抗休克后,选择再次造影,并适当提高造影剂推送压力,可有效提高介入阳性率,避免因出血动脉痉挛导致假阴性情况的出现;对于反复造影仍阴性的病人,应按静脉出血处理,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保守治疗、择期手术探查止血或介入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途径止血。

PD术后大出血往往病情危急,情形复杂,主治医师需根据病人病情迅速做出判断并制定治疗策略。关于PD术后大出血的处置,已经形成比较系统的诊疗规范。但对于介入止血失败而手术探查止血又异常困难的情况,文献中并未详细提及。在本病例中,我们总结病人初次出血后止血困难的教训,于再次出血时采取了手术探查结合介入止血的方法,成功挽救病人生命。该病例让我们认识到一种新的有效止血手段:对于PD术后动脉出血介入止血失败的病人,手术探查结合介入的方法使止血更彻底、更有效,同时减少手术探查造成的副损伤。并且我们相信,此种“杂交手术”也适用于其他手术术后动脉出血的治疗[10]。

猜你喜欢

活动性探查胰腺
不同检查方式对胰腺损伤的诊疗价值
《中华胰腺病杂志》稿约
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中不同探查方向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胰腺超声检查
多尺度探查偷车案件的犯罪时空热点
选择合理试剂验证金属活动性强弱
化学“金属活动性顺序”练习
未成年人吸毒原因探查:或因家庭或因好奇
胰腺损伤24例诊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