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植树造林与保持水土的关系实践

2020-10-14王世芳

视界观·下半月 2020年2期
关键词:关系

王世芳

摘要:水土保持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植树造林作为保持水土的一项重要手段,通过合理的植树造林策略能夠促进我国森林面积进一步提升,优化我国的生态环境,对于水土流失也有着良好的防护效果。因此在目前的林业发展过程中,还要进一步加强营林建设工作,在结合具体情况来进行造林技术方法跟管理措施的合理选择,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跟生态效益,本文主要就科学植树造林跟保持水土的关联性进行了探究分析。

关键词:科学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关系

近年来我国的林业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生态环境建设跟保护工作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对植树造林进行合理的规划与监督,因地制宜的构建适合林地实际情况以及有助于水土保持的森林结构,才能够让植树造林的水土保持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基础上进行生态环境的改善。

一、植树造林的目标和企划

植树造林对于人类自身的生存以及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森林植被覆盖面积的增加也是植树造林的一项重要目标,各级人民政府还需要因地制宜的进行该区域植树造林目标的制定,并积极组织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保障各项植树造林工作的有序开展。作为一项战略化的生态任务,只有在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下,对长远规划以及短期计划进行协调处理,才能够保障植树造林任务的有效落实,从而获得良好的生态改善以及水土保持效果。

二、植树造林的技术方法

1.播种造林法

播种造林法作为一种常见的植树造林技术,其能够有效省去育苗的程序,工序也相对比较简单。但是该造林技术对于造林后的幼林抚育管理工作也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主要适用于一些种源充足容易发芽的树种。在播种造林法应用之前需要通过浸种、消毒以及催芽等技术手段来做好种子处理措施,保障过程中要种子具备有良好的抗旱能力以及出芽能力,在播种造林法中对于树种有着一定的要求,需要在结合了当地土壤条件跟环境因素基础上,进行树种的合理选择,保障整体的造林效果。

2.分殖造林法

分殖造林法主要是利用树木自身的根、枝以及地下茎作为造林材料,来进行直接的造林工作,还具备有造林操作简单、成活率高以及造林成本低的应用优势,因此在各个区域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采用分殖造林法来进行植树造林时,初期幼树的生长比较快,母本的优良品性也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持,但是该造林技术对于立地条件有着非常高的要求,而且母树的数量跟分布情况等因素均会限制该分殖造林法的应用效果,也就需要在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基础上,来进行造林技术的合理选择。

3.栽植造林法

采用根系完整的苗木来进行造林的方法也就是栽植造林法,采用该造林技术的树木其生长比较稳定,并且具备有良好的病虫害抵抗效果,对于造林地的要求相对比较低。但是菌木根系在造林过程中存在有积压变形跟失水等损伤,并且需要实现做好育苗工作,导致了造林成本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近年来很多区域都采用营养器苗造林的方式,并且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在采用该造林技术的过程中,需要实现保障苗木的选择合理性,在运输、修剪以及栽植过程中还要严格遵循相关的技术标准来进行,在苗木掘出之后还要在第一时间内完成植树工作,借此来保障造林效果。

三、植树造林的管理措施

1.封山育林

在进行植树造林的管理过程中,对于一些有着天然树种灌木丛而且人烟稀少的荒地荒山,可以通过人工辅助手段来进行封山育林,这也是我国培育森林的一种传统模式。通过封山育林的管理模式,能够获得良好的森林生态效益,还具备有管理成本低的特点,绿化速度也相对比较快。在封山育林模式下,能够对当地的珍稀物种以及保持水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也是我国生态建设的战略性技术措施。

2.幼林抚育

幼苗抚育指的是封山育林后一段时间内所采用的各种技术措施,缓苗、扎根以及生长等整个阶段均是新造幼林所需要经历的,只有做好了幼林抚育阶段的管理工作,才能够保障该林区所有幼苗的生长效果,对于植树造林效果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具体管理过程中,因为幼林基本上处于散生的状态,也就难以为幼苗的生长提供优越的生长环境条件,对于水分、肥料以及光线等多方面因素也无法进行有机的协调。因此还要将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作为幼林抚育的重要内容,通过除草、松土等措施来提升幼林的生长效果。

3.退耕还林

水土保持作为林业生产的重要目标之一,对于一些容易造成土地沙化以及水土流失的耕地,要求当地政府部门积极引导农民们有计划的停止耕种,通过植树造林的模式来减轻水土流失,并且进行水源的涵养,这就是退耕还林管理措施的重要体现。可以说退耕还林是保障当地生态环境以及维持我国生态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也具备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各农业部门还要对自身耕地情况有清晰的了解,在条件适宜情况下需要及时采用退耕还林措施,从而获得良好的水土保持效果。

四、结论

水土流失的发生以及发展还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而森林还有着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生态功能。近年来我国植树造林面积的大幅度增加,也起到了良好的水土控制效果。因此我国林业部门还要加强植树造林工作,通过科学有效的植树造林手段以及管理措施,不断提升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这样也就能够促进我国林业的进一步发展,还可以优化生态环境,对于我国的持续稳定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周萱.造林整地与植树造林技术方法及运用研究[J].花卉,2019,(16):236.

[2]单士臣,陈业强.植树造林技术要点与管护措施探讨[J].乡村科技,2019,(17):68-69.

[3]孙发政.关于水土生态与水土生态保持几个问题的探讨[J].水土保持学报,2011,25 (2):262-264.

[4]李春光,尹海波.浅析科学植树造林与保持水土[J].农业与技术,2016,36 (8):176.

猜你喜欢

关系
商业保险与信用担保关系问题研究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与整合
新常态下高校会计监督与会计服务关系探究
浅论企业文化建设中加强党建工作的措施及其创新
施工项目管理与项目成本控制关系的分析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