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产业数字化变革思路与对策一以宁波市为例

2020-10-14汤顺徐慧

视界观·下半月 2020年2期
关键词:数字技术制造业大数据

汤顺 徐慧

摘要: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数字技术蓬勃发展,制造业数字化变革进入全面渗透、加速创新、引领发展的新阶段,正在引发制造业制造模式、制造流程、制造手段和生态系统等重大变革。宁波作为全国知名的制造业大市,应该积极把握发展趋势,亟需新思维新举措,及时破解制造业数字化变革的难点,全面重塑我市制造业竞争优势,实现由制造业立市、兴市到制造业强市的历史性跨越。

关键词:数字技术;大数据;制造业;产业变革

一、宁波市制造业数字化现实基础

制造业数字化升级产业链,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下,贯穿于产品、制造、服务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及制造系统集成,为制造业各环节提供技术化改造并由此产生附加值的关系网链。

1.产业链结构

根据先进制造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关系结构,可以将其产业链划分为四大类业态框架。

第一类感知层。这一层对整个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至关重要,是核心层级,其功能为“感知”,通过传感网络获取环境信息,采集各环节所需数据。主要的关键产品有传感器、RFID、机器视觉等先进技术产品,这个层级的运营商包括二维码标签和识读器、RFID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GPS、传感器、红外设备、射频技术设备等生产研发企业。

第二类网络层。此层其功能为“传送”,即通过通信网络进行信息传输。网络层作为纽带连接着感知层和执行层,它由各种私有网络、互联网、有线和無线通信网等组成,相当于人的神经中枢系统,负责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安全可靠地传输到执行层,然后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进行信息处理。关键技术产品包括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技术、智能芯片、5G等。拥有的行业类型包括数据硬件开放、云计算、软件、无线传输技术等生产研发企业。

第三类执行层。执行层位于产业链结构第三层,其功能为“接收”,主要是将采集、处理后的信息数据连接到制造业各环节的设备、零部件、控制系统等智能装备系统,同时对装备智能化运行情况反馈至感知层,及时对信息数据进行修正,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主要运营商是装备及零部件生产商。

第四类应用层。位于四层结构中的最顶层,其功能为“处理”,应用层与最低端的感知层一起,是整个产业链的显著特征和核心所在,即通过企业统一管理控制平台,从而提供最优化的生产方案、协同制造和设计、个性化定制,最终实现智能化生产。形成的核心产品可以总结为自动化生产线、数字化工厂、智能工厂等,由此智能工厂系统集成商、工业智能化等企业应运而生。

2.宁波制造业数字化发展现状

基于以上分析框架,宁波制造业数字化产业链发展现状,总体可以概括为“数字基础设施能级不断增强,生产制造数字化水平不断提高,高端智能技术服务企业较少,数据孤岛现象尚未打通”的发展格局。

(1)数字基础设施能级不断增强。宁波作为全国第一个系统部署智慧城市的城市,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己取得了显著成效,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一光纤网络、4G网络全覆,盖互联网城域出口带宽达到6500G,城区和农村带宽平均接入能力达到100Mbps、50Mbps,共建设4G基站13300座,4G用户数为880万户。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开始布局,政务云计算中心、城市公共设施物联网平台已经初步建成,5G试验网、5G实验室建设取得积极进展,5G网络建设和融合应用加速推进,宁波特色的5G产业生态体系逐步形成。

(2)生产制造数字化水平不断提高。近年,宁波开展了企业智能化诊断和智能化改造三年全覆盖工程,智能化改造、生产制造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2018年,宁波市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92. 78,比上年提高5.54,位居全省第二。为了解决智能化改造过程中存在的人才、技术等难点问题,全市共培育88家智能制造工程服务公司。累计实施“机器换人”等技改专项近3000个,推广应用机器人1500余台,己成功实施10个智能化成套装备改造试点项目,大力开展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建设示范,己涌现出中银电池“黑灯车间”等一批先进样板,12个智能制造项目列入国家级试点示范项目。

(3)高端智能技术服务企业较少。与同类城市相比,宁波高端智能技术服务企业相对不足。在软件企业中,全

国软件百强企业无一在列,在仅有的30家上市公司中,A股上市公司为2家,其余全是新三板上市的中小型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和服务能力相对较弱。全市主要缺乏一批既能开发工业软件和互联网应用系统,又熟悉细分行业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研发、制造、集成的工程服务公司或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难以满足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推广应用的需求。

(4)数据孤岛现象尚未打通。企业内部存在数据孤岛,绝大多数企业无法单独承担技术系统的研发和集成,严重依赖于外部服务公司,开发时间或开发部门不同,往往导致开发的系统数据源彼此独立、相互封闭,从而形成了企业内部“数据孤岛”。

二、产业链发展突破口

1.三大策略

(1)稳基策略。针对加快推动制造业数字化变革,关键在于提升智能经济产业基础和完善制造业信息网络基础,核心在于打造感知外部世界、自动获取外部信息、自动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等的智能化产品、设备,提高智能、高效决策水平。

(2)强体策略。制造业是宁波的支柱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制造业数字化变革的基础是制造业本身,制造业的发展优劣直接影响变革成效,关键在于继续保持制造业稳步增长,持续完善智能装备产业体系,不断优化制造业企业结构。

(3)突破策略。通过突破体制机制瓶颈,营造良好的制造业数字化变革环境,着力解决人才、政策、高端智能技术服务企业等制约我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问题,支持企业在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生产基础上开展“数字化”改造,实施网络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等新模式应用技改投资,加快推动全市制造业转型升级。

2.主要任务

围绕以上总体思路与三大发展策略,开展四大主要任务:

(1)培育发展智能经济重点领域,提升制造业数字化变革支撑能力。一是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加快实施“宽带浙江”,推进5G应用和产业发展,加快互联网骨干节点升级,实现骨干网全面支持IPv6。二是布局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在重点工业园区、大型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试点示范建设。三是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夯实技术基础,加大对通信、网络、人工智能、核心器件、基础软件等领域的技术研发资助力度,加强底层操作系统、嵌入式芯片、人机交互、工业大数据、核心工业软件、工业传感器等核心技术攻关。

(2)夯实制造业发展基础,提升制造业数字化变革水平。一是依托“246”万千亿产业集群建设,充分发挥现有产业基础优势,持续推动产业创新,掌握一批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涌现一批世界级领军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和知名品牌,构建形成适应产业集群发展的制度体系和政策体系。二是加快智能装备及产品产业发展,结合软硬件一体化发展趋势,推进智能化融合产品的联合研发与生产,重点发展工业機器人、智能成套装备、关键智能基础部件等为重点的智能装备产业。三是深化制造业企业梯队建设,在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实施高成长企业培育计划,着力培育一批具有持续创新能力和长期专注基础领域发展、高端装备产业发展、智能制造模式应用、具有爆发增长性的高成长企业,引导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助推小微企业继续蹄疾步稳。

(3)优化制造业数字化变革环境,大力提高变革效率。一是扩大政策覆盖范围,在现有政策补助标准基础上,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成长态势良好的中小企业,适当降低补助门槛。二是构建人才供应体系,谋划实施“抢人才”专项行动。在加强对高端人才的引进同时,亟需加大对名校本科、硕士毕业生引进力度,适当降低泛“3315”申报标准和提高补助标准,对标先进城市的政策举措。同时,结合我市中等教育的优势条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让输送出去的高水平人才回归甬城,建设家乡。三是加大智能技术服务主体引培力度,积极培育智能制造工程服务公司、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加大对企业支持力度,鼓励龙头骨干企业主动剥离智能技术服务部门,成立独立的面向社会服务的智能技术服务公司。

(4)开展制造业数字化变革突破工程,促进制造业各关键环节与数字化深度融合。一是建设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围绕重点制造领域关键环节,紧扣关键工序智能化、生产过程智能优化控制、供应链及能源管理优化,推动传统企业“+智能”。二是积极推进网络协同制造,鼓励和支持骨干企业建设协同研发设计平台,推动行业生产要素与资源集聚,发展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以及网络众包等研发设计新模式。三是大力发展个性化定制,支持企业建立网络化开放式个性化定制平台,采集用户个性化需求,建立柔性化的生产组织和柔性化的供应链管理,推动重点产品数据库开放共享,发展动态感知、实施响应消费需求的大规模定制模式。

参考文献:

[1]朱蓉.“互联网+”时代浙江制造业提升路径研究[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6 (02).

[2]周济.智能制造

“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J].中国机械工程,2015 (17).

[3]程俊杰.中国转型时期产业政策与产能过剩

基于制造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15 (08):131-144.

[4]陶冶,徐凤菊,杜运潮.“互联网+”背景下家电行业上市公司战略选择

基于财务业绩综合评价的实证检验[J].财会月刊,2016 (11):7 12.

[5]程皓,阳国亮,欧阳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8 (01):85-92.

[6]钟耕深.战略转型与制造业升级

第九届中国战略管理学者论坛综述[J].经济管理,2016,552 (12):183-194.

作者简介:汤顺(1971-),男,浙江宁波人,高级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徐慧(1982-).女,浙江宁波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管理学。

猜你喜欢

数字技术制造业大数据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100强
浅析产业化模式对中国动画发展的重要性
数字媒体艺术在虚拟展示空间中的应用探究
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研究应用
工业自动化中数字技术创新应用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