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影响因素分析

2020-10-14余振平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0年3期
关键词:粮食生产农业

余振平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长期以来受不同区域气候与地质条件的影响,各个地区形成了不同的粮食生产区域。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近年来我国农业耕地数量逐渐缩减,各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面临较大压力。粮食生产作为国计民生的根本,对国家的发展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加强对当前国内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影响因素的研究,并制定相应的策略,在保证经济发展与城镇化持续推进的基础上,提升国家粮食生产总体产量,为国家的长期稳定发展夯实基础。

[关键词]粮食生产;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农业

中图分类号:F326.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2003

1 我国粮食主产区概述

我国的粮食主产区主要包含辽宁、河北、山东、吉林、内蒙古、江西、湖南、四川、河南、湖北、江苏、安徽、黑龙江十三省,且这十三省的粮食总产量占到全国粮食总产量的70%以上,同时全国粮食增产部分也多来自这十三个粮食产区。由此可见,我国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直接影响着全国粮食产量,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否保持稳定和增长态势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粮食的供应与储备。近年来,虽然我国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基本能够满足国内粮食需求,但从相关数据统计可以发现,各大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均呈现出增长缓慢态势。

2 影响我国粮食生产区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

2.1 价格因素

对于粮食生产而言,粮食市场的价格可谓是粮食产量变化的“晴雨表”。这是因为粮食价格上涨会极大地刺激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从而带动粮食产量的增长,而粮食价格下降则会降低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甚至导致大量农业人口流失,导致粮食产量下降。此外,农产品市场中粮食生产资料如化肥、农膜、柴油等的价格也会对粮食生产造成影响,这主要体现在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会造成粮食生产成本增加,从而增加农民粮食生产压力,降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而导致粮食产量下降[1-3]。

2.2 自然灾害因素

自然灾害也是影响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据分析,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极大,且粮食主产区受灾面积越大,其粮食产量下降就越严重。以河南省粮食主产区为例,其2003年曾遭受过一次严重涝灾,此次自然灾害直接导致河南省粮食产量下降超过33%,一些农民甚至颗粒未收。除此以外,自然灾害中的干旱、低温、冰雹、大风等都会对粮食生产产生巨大影响。另外,农村地区的病、虫、草、鼠害等也会给粮食主产区农作物的生长造成破坏,从而影响粮食生产。据农业部统计,目前我国因各种自然灾害而造成的农作物受灾面积已经超过3.2亿hm2,而病、虫、草、鼠害更是发生超过20hm2/次,平均每年各种粮食类产品损失总计超过9 000万t。由此可见,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不容忽视[4-5]。

2.3 农业机械化因素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同时对我国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是一种正向影响因素。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进而使粮食产区的粮食产量增加。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从事粮食生产的劳动力数量不断减少,需要依靠农业机械化来保证粮食生产的正常开展。

2.4 耕地面积因素

粮食生产的基础是耕地,所以耕地面积也是影响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但与其他影响因素相比,耕地面积对于粮食生产的影响较小,即便如此,耕地面积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6]。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发展导致耕地面积缩减,对此,国家提出守住18亿亩红线的要求,以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生产。

2.5 基础设施建设因素

从我国各粮食主产区的农田情况来看,大多数农田均为中低产农田,这些农田的粮食生产多“看天吃饭”,其产量很难得到保障,因此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十分关键。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可以看出,农田水利灌溉设施建设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到粮食生产的稳定性。由此可见,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也是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3 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的保障策略

3.1 完善粮食产品与生产资料价格保护体系

近年来,由于我国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农村用地和劳动力的成本逐年增加,而生产的粮食价格不涨反跌,降低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从而导致我国粮食产量下滑较明显,严重影响了粮食生产的稳定。因此,为保持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的稳定,需要加快完善当前的粮食产品与生产资料价格保护体系。一方面,要稳定粮食产品市场价格,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和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以保障粮食产品价格与各种生产资料价格能够维持在合理范围内。另一方面,要继续完善我国重点粮食产品的最低收购价政策,并给予粮食生产各種补贴,尽可能激发农民的粮食生产积极性[7]。

3.2 努力提升我国粮食生产的抗灾害能力

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同时我国农业领域的抗自然灾害能力又相对较弱,对此需要不断提升我国粮食生产的抗灾害能力。首先,政府应持续加大气象预报、环境监测与农田水利基础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为粮食生产提前预防自然灾害提供保障。其次,应加强农业抗灾减灾科学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使农民掌握专业的抗旱、病虫害防治、地膜覆盖等技术,以切实提升粮食生产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最后,各级地方政府应不断提升自身自然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完善粮食生产自然灾害应急处置预案,组建专业灾害预控与处置队伍,提高灾害处置的科技水准,以降低自然灾害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影响。

3.3 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

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其机械化水平仍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尤其在粮食主产区内一些贫穷落后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更为迟缓。对此,要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加强对农机产品的推广与应用。一方面,小型农机设备在我国的普及程度更高,且成本更低,贫困地区的农民完全可以依靠非农收入负担小型农机的开销。同时,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小型农机的推广力度,必要时给予一定的补贴扶持,以提升我国各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效率,从根本上解决粮食生产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粮食生产增长方式,推动粮食生产产业化发展,将大型农机设备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8]。

3.4 加强农耕用地保护

近年来,我国农耕用地数量减少的形势越发严峻,这其中既有城镇化与退耕还林的原因,又有违规占地现象日益严重的因素,对此,为保证我国农田基本生产能力,应加强对农耕用地的保护力度。对于城镇化与退耕还林政策的影响,需要各级政府进一步对农耕用地使用进行科学规划,以协调好三者发展过程中的关系。而对于违规占地问题,则应加大整治力度,健全农耕用地使用机制,以保证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拥有足够的耕地面积。

3.5 不断完善各粮食主产区的农业基础设施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粮食生产能力息息相关。正如上文提到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有效增强粮食生产的抗灾害能力,因此不断完善各粮食主产区农业基础配套设施是保证粮食生产稳定的当务之急。对于这一问题,需要各级政府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与投入力度,并在推动农业生产转型的过程中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建设,以加快我国粮食生产的现代化进程。

4 结 论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道路上,国家粮食生产的稳定与增长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是保障我国民生的基础。因此,政府与相关领域必须不断加强对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以切实提升我国各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的能力,保障国内粮食产品充足供应,为我国粮食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一飞.粮食价格政策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D].北京: 北京交通大学,2018.

[2] 孙正正.我国粮食主产区口粮生产效率实证研究[D].武汉:武汉轻工大学,2016.

[3] 李睿.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的产出效应分析[J].南方农业学报,2016,47(1):153-158.

[4] 刘守义.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波动及增长影响因素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14,34(8):96-100.

[5] 朱勤勤.基于生态足迹的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安全可持续性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9.

[6] 杨宗辉,蔡鸿毅,覃诚,等.我国粮食生产的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8,20(9):1-11.

[7] 张利国,鲍丙飞.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J].经济地理,2016,36(3):147-152.

[8] 刘腾谣,吴玲.我国粮食生产区域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6,44(4):548-551.

猜你喜欢

粮食生产农业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张北“未来农业”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中原经济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郑州市粮食生产能力分析
浅论雷州市广垦东西洋米业粮食产业经济发展
基于SFA河南省18地市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分析
江西省粮食安全中的涉农财政金融政策
农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