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职高专中医专业“资源集成化”教学构想

2020-10-14江璇胡钰颖李新玥

昆明医科大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高职高专教学

江璇 胡钰颖 李新玥

【摘要】 目的:探索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职高专中医专业学生的教学资源集成利用,进行新层次的教学构想。方法:我们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以“订单式”教学模式为切入点,整合集成人力、物力资源,对现有的培养方式进行有效的补充。结果: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职高专中医专业“资源集成化”教学取得很好的效果。结论:乡村振兴战略为培养中医学人才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配置,为实现中医药的”精准扶贫”保驾护航。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高职高专;中医专业;资源集成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3-043-02

一.课题立项的社会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6年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了一系列振兴中医药发展、服务健康中国建设的任务和举措。2018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中医药有治未病、体质辨识、膏方调理等多种手段方法,可以发挥“简、便、验、廉”的自身特色,做到疾病预防,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对振兴乡村经济起着关键作用。

二.培养理念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一直秉承为社会培养“即来即用”技能型人才见长,能够适应不同时代的社会需求,适应不同层次的岗位需求。中医向来与社会发展共进退,当今处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为响应落实国家“振興乡村,精准扶贫”的计划实施,我校在中医专业开设了”订单式”培养模式,秉承“从哪来,回哪去”、“回得来,下得去,用得上”的培养理念,为实现中医药的”精准扶贫”奠定基础。

三.基层卫生医疗面临的困境

基层医疗作为我国一种医疗过渡机构来说,初诊-转诊,公共预防卫生,便民就诊等卫生职能服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但基层医疗条件不足,就医资源匮乏一直是公认存在的社会问题【1】。我们对周边地区的基层医院进行调研后发现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3.1基层医疗中医人才能力缺失

中医向来以“便、廉、优”著称,中医人才培养也秉承这个理念,力图为各级医疗单位特别是医疗基础薄弱的基层医院输送”一专多能“人才,以满足农村基层老百姓“便、廉、优”的就诊需求。然而,多层次的就业调研反馈显示:事与愿违,中医学生并未能如期实现“一专多能”,职业转化存在障碍,并且中医本能在逐渐退化,逐步向西医转变。

3.2中医医疗技术人员的阶梯式脱节

基层医疗单位的调研发现,绝大部分最高级别是主治医师,很少副高级别。整个医疗阶梯出现技能脱节式的缺失,传统意义上的“传、帮、带”就失去了基础,于辖区内的老百姓来说,生命保障也存在不稳定性。没有充足的病源,没有丰富经验的高年资医生传授,意味着一位医生成长需要更长的周期,对单位的发展也是不利的,更谈不上“乡村振兴,精准扶贫”了。

3.3中医后备医疗力量不足

成长的空间、可创造的价值评估都影响到医学生就业意向,甚至有些学生从家乡来,也不愿意回到家乡的基层医院工作。后备力量的薄弱削减,逐渐导致医疗金字塔底层的坍塌【2】,对整个医疗系统来说也是亟于重视的问题,作为培养医疗后备力量的医学教育系统来说,责任更为重大。

四.整合资源,对症教育-“资源集成化”教学

资源是散在的,需要有目标的整合利用,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为新时期背景下的中医教学服务。

4.1“订单式”教学应运而生。

订单式教学的推出,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贯穿中医人才的培养始终。从入校开始就明确了这位学生来学习什么?怎么学习?学习完了做什么?工作以后服务于谁?谁指导以后的专业发展。保证学生有目的的学习,有专业的角色转换指导和工作指导,人生目标、工作目标明确,有助于完善目前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有区别于五年制本科教学模式,成为职业教育新模式的有效补充。

4.2乡村振兴背景下“资源集成化”教学的实施

4.2.1.网络教学与线下教学资源融合

我们通过在线开放微课、慕课、zoom、职教云等网络教学资源,将临床典型病例、实践操作视频、多媒体课件、课前问卷调查、课前测试题、课后练习、教学文件(授课计划、教案)等上传至随身课堂以及职教云平台,并在讨论区设置有知识点相关问题,学生通过这些媒介完成预习以及辅助课堂教学。

中医学教育始终以传统教学、实践教学为基础,融合现代媒介教学同时,加强实物实景教学理念。中医原本就是抽象、难理解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教师需要通过实例实物讲解帮助学生加强理解、掌握知识点。如中药、四诊等完全要通过实地、真人进行教学;针灸、推拿、按摩就更需要真实的亲身体验,教师手把手点穴位、点经络;进针、行针;艾灸热度、按摩力度都需要亲自体验领悟,这些是网络教学永远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是无法取代的教学过程。

4.2.2实训基地:“两线一平台”

实训基地资源的“两线一平台”成为“订单式”培养的一大亮点。我们的实训基地涵盖了中医四诊实训室、中医临床操作实训室(内、外、妇、儿)、针推实训室、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模拟基地以及药用植物园、大学与中药企业联合开发的“产学研”中药培植基地和农村固定范围内的药物采集区。

这“两线”指的是“一线”:中药培植基地在农村,采药地区也位于农村,始终围绕教学药用植物园服务。学生在上课期间药物园辨识中药,学习中药的性味归经,利用寒暑假时间到中药培植基地参观,感受中药材的种植,采摘,炮制以及使用,同时跟随老师去周边的农村进行药物采摘,实地认药,实地考核。既为考执业医奠定基础,又还原中医来源民间的本色,否则现在培养的中医学生出了课堂,什么都不懂,中医也完全运用不上。“二线”:中医四诊实训室-中医临床操作实训室(内、外、妇、儿)-针推实训室-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模拟基地;满足中医专业学生执业助理医师以及执业医师考试需求,提供获取上岗证考试所需。“两线”均围绕“订单式教育“这一平台服务及调整。

4.2.3“软实力”资源集成

(1)“三足鼎立”导师组建

一直以来基层医院对毕业生就业有着相同的评价:中医诊疗优势丧失!中医专业的学生在基层工作,生药不会,只认得药房饮片;脉诊不准,辨证不准;跨位诊疗中医生开西药……我们进行的就业调研也显示:基层工作中诊断、治疗没人带,心里没底,不敢放开做!西医西药成套路,上手快!由此看出,虽然我们输送了中医学生到基层工作服务,却完全丧失了中医专业的优势,无法满足中医药乡村扶贫的需求【3】。

学生在课堂专业教师教学理论为主,实训为辅,但实训环境以虚拟仿真为主,以典型案例为主;到了医院实习,与病患纷繁的临证有巨大差异;到了基层医院工作,更是拉大了差距,临证变化无常,诊断试探进行,疗效微乎其微,患者只能选择到私人诊所就诊。理论到临床的转化失败,无人指导,病源的缺失,本来在基层“如鱼得水”的中医成了“瘸腿”中医。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中医学教育闪亮点在于“三足鼎立”导师组的成立。“三足鼎立”导师各自责任明确,阶段鲜明,教授效果显著。我校现有中医专业专、兼任专业课教师20余人,高级职称6人,副高职称8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广东省名中医1人,肇庆市名中医2人,博士后1人、博士5人、硕士13人,双师型教师100%;体现出师资结构合理、基础与临床并重、“双师型”的业务素质优良的师资结构。专业课教师除了上理论课,还要与学生实行“双选制”成为教学组,完成在校期间实践技能操作,树立医学生职业道德标准。完成高中生--大学生第一次角色转换。

实习的医院遍布广东省各地至少20家二甲以上医院,医院实习阶段至少是一线主治医师以上医生带教,执教日常常规临床诊疗活动,如接诊病人、查房、值班、交班、医疗文书书写以及病例讨论等,主要完成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衔接,树立学生日常诊疗规范,建立学生职业道德,增强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完成医学生--准医生第二次转换。

学生结束实习后回基层工作,医院会继续实行“师带徒制”培养,一方面是院内高年资的医生指导日常诊疗,另一方面也会继续跟随民间老中医进行学习、跟诊,此阶段完成准医生-成熟中医师的终极转换。

这一系列的导师交接转化承接,只有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才得以实施,成为中医人才培养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基层医疗单位医疗技术薄弱的缺陷,为中医人才终身学习奠定基础【4】。

(2)教学“三次元载体”转换-虚拟情景、居民、患者资源集成。

无论是过去的师承式教学,还是当今的规模化教学,只要是医学教育就必须尽可能的让学生处于真实的环境里体验感受。中医本身就是一门逻辑性、推理性、经验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学习-运用-纠正-确定反复循环,然而这个成长的循环需要不断的变换角度,变换载体。

目前的医学教育多用的是情景教学、PBL教学,虚拟环境、虚拟模型数不胜数,中医教育也引入了大量虚拟教育,如脉诊仪、舌诊仪、针灸仪、仿真人等,技术先进,训练时间充裕,讲解清晰,可反复操作。先进的教辅仪器首先成为中医教学的一次元载体。

学生实践操作技能训练之后需要实境论证学过的脉诊、舌诊及辨证、治疗。利用好学习期与实习期的空档,对学中医的来说相当重要,毕竟仪器再精确,模拟得再好,也无法完全复制真正的人体状况。学生一味在仪器或者虚拟环境中训练会造成错觉:中医四诊太容易,患者的病太轻了,随便辨证就解决了!造成学生学习松懈,老师一直强调的病情复杂根本引不起学生的共鸣和重视,学习变得无所谓。

把学生带入真实的环境中,是二次元载体的主要目标【5】。因此開设了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群,社区里由辖区内的社区医院、居委会以及社区居民构成。教师定期带队进入社区,跟社区医院、居委会共同开展医疗服务,涉及中医咨询、预防保健、诊疗、一系列医疗服务。居民健康程度不一样,学生进入社区健康服务,居民成为中医教学的二次元载体。

五.小结

传统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虽然有“师承制”,“师带徒”机制,但是仍然存在着较多的缺陷:学生的去向怎样?职业依从性怎样?群众受益程度怎样?中医传承得怎样?而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高职高专中医专业“资源集成化”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能为培养中医学人才提供最优质的资源配置,为实现中医药的“精准扶贫”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戴荣里.乡村振兴中的农村医疗问题[J].新理财(政府理财),2020(Z1):82-84.

[2]赵睿,刘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医生能力提升研究[J].牡丹江医学报,2019,40(06):160-162.

[3]王磊. 基于TPB的医学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业意向调查[D].华北理工大学,2019.

[4]肖文冲.乡村振兴战略驱动下中医古训对高职医学人才供给侧改革的作用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9,15(05):211-214.

[5]丁楠伟.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医疗服务供给问题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8.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职高专中医专业“资源集成化”教学构想》(GDGZ18Y086)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战略高职高专教学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
创新探索农村家政职业教育的有效模式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云南省高职高专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