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饮食习惯等与盆腔器官脱垂的相关性研究

2020-10-14林源艾筑芬倪奕婕

昆明医科大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饮食习惯血脂血糖

林源 艾筑芬 倪奕婕

【摘要】目的:探讨饮食习惯、人体组分、血糖、血脂与盆腔器官脱垂的相关性,并分析该病的中医病位证素特点,为防治该病提供合理饮食建议。方法:收集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及饮食习惯等,并检测血糖、血脂、人体组分,采用证素辨证法分析病例组的中医病位特征。结果:两组研究对象的血糖、血脂、体脂肪量、内脏脂肪水平、体型、饮食结构、偏嗜、主食结构、饱腹程度、进餐规律在是否脱垂方面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脱垂病位在脾占90.7%,在肾占72.7%,在肝占53.3%(P<0.05)。结论:饮食习惯、人体脂肪、血糖及血脂异常等与POP的发生发展相关。盆腔器官脱垂的主要中医病位在脾,与肾、肝亦相关。

【关键词】盆腔器官脱垂;饮食习惯;血糖;血脂;人体组分

【中图分类号】R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107-2306(2020)03-021-03

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是种盆底组织松弛及功能障碍性的疾病,多由于支撑盆底组织的肌肉、筋膜等的张力降低导致,其所引致的一系列症状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造成严重的身心负担。近年来该病的求治率随着女性对自身生活质量追求的提高而上升[1-3]。前期研究[4]证实,POP的形成是多脏腑功能失调的结果,而脾与脱垂紧密相关,是POP的主要病位,贯穿POP始终。《脾胃论》曰“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诸病之所由生也”,饮食失宜可导致脾胃功能的损伤,失于升清,难以运化水谷精微,筋脉失养而松弛,提系无力,发为脱垂。本研究旨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由脾与饮食、脾与POP的关系出发,进一步探讨饮食习惯、血糖、血脂、人体脂肪(体脂肪量、腹部内脏脂肪水平)等因素与POP发生发展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所有对象均于2018-01至2018-12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病例组来源于妇科(门诊、住院部)的POP(POP的诊断标准采用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法(POP-Q分类法[5])患者;对照组来源于体检中心人群(除外POP患者),各150例,共300例。

1.2  纳入标准

1.2.1  观察组  ①年龄>20岁,有性生活史且符合盆腔器官脱垂诊断标准者(POP的诊断标准采用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法(POP-Q分类法)[5]),既往及目前未发现重大疾病史者(如恶性肿瘤、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等);②知情同意参加此调查研究者;③能够理解并配合完成问卷调查者。

1.2.2  对照组  ①年龄>20岁,有性生活且无患盆腔器官脱垂,既往及目前未发现重大疾病史者;②知情同意参加此调查研究者;③能够理解并配合完成问卷调查者。

1.3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纳入标准者;②妊娠期及哺乳期者;③长期口服激素类药物者;④合并急性感染性疾病或严重疾病(内分泌、血液等)⑤精神病者。

1.4  观察指标及方法

1.4.1  饮食习惯调查表及临床症状调查表

依据陈熹的病因采集表[6]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7],制定饮食习惯调查表;依据朱文锋《证素辨证学》的临床症状调查表[8]采集病例组的症状等,并录入福建中医药大学健康状态辨识信息采集软件进行标准化病位证素辨证。

1.4.2  人体组分:体脂肪量、腹部内脏脂肪水平

采用本院的直接节段多频生物电阻抗分析仪,根据WHO标准,检测体型、体脂肪量、腹部内脏脂肪水平等。具体操作如下:输入测试者的基本信息后,嘱其赤脚站于检测仪上,双手、双脚按要求放在所在电极上;站稳后上肢下垂并离开躯干,2~3min后完成测量,计算机软件自动分析、打印结果。

1.4.3  生化全套:血糖、血脂(CHO、TG、HDL、LDL)

于清晨空腹时抽取10ml受试者的外周静脉血,采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检验科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GLU)、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

1.5  统计分析

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  脱垂影响因素

2.1.1  体脂肪量、内脏脂肪水平、GLU、TG、HDL、LDL水平在是否导致脱垂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1。

2.1.2  体型、饮食结构、偏嗜、主食结构、饱腹程度、进餐规律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过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此5项因素也是判断是否脱垂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详见表2-2。

22  脱垂病位证素分布

病位在脾,占90.7%;病位在肾,占72.7%;病位在肝,占53.3%。详见表2-3。

3讨论

《灵枢》云:“人受气于谷…五脏六腑,皆以受气”,指出水谷乃人体营养之本,而水谷作用于机体的关键则在于脾胃,“脾胃一伤,则五脏皆无生气”。饮食因素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养生要集》言“百病横生,年命横夭,多由饮食”,饮食失宜是百病横生,天命早夭的重要诱因,易偏助脏气,导致人体阴阳失衡而病。而规律的饮食可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故本课题从饮食习惯与脾的关系上进一步探讨饮食习惯、人体组分等宏观因素与POP发生发展的相关性,从而为POP患者提供合理的饮食建议。

导师的前期研究[9]结果显示,POP的形成是由于多脏腑功能失调,主要涉及脾、肾、肝三脏,且脾作为POP的主要病位,贯穿始终。本研究结果显示,POP的中医病位在脾所占的比例最大,其次为肾、肝,进一步支持了导师的理论。

脾主肌肉,最早见于《素问》。盆腔器官的支持结构Treitz肌、弹性纤维等亦属于脾所主的肌肉。早在清代,唐宗海就“肌肉”诠释“肌是肥肉,肉是瘦肉……脾亦应之,而生肌肉”,言到“肌肉”并不单纯包括西医解剖理论中的肌肉,也包括脂肪组织。后人进一步探讨认为[10]中医理论中的“肌肉”应是涵盖维持人体各部分位置相对稳定的肌肉、韧带、系膜等一切肉质器官组织。“脏真濡于脾,脾藏肌肉之气也”,揭示脾与五脏、肌肉的生理联系,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可疏布全身而起濡润滋养作用,而使人体肌肉正常发挥功能。而“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支不得禀水谷气……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则论述了脾与肌肉之间详细的病理关系,当脾运化功能不能正常发挥时,水谷精微及津液的生成受阻、传输障碍,肌肉得不到濡润滋养而瘦削、无力,甚至痿废;脾气衰少,无力升举,故盆腔器官离开原来的稳定位置而下垂。除脾外,肝主疏泄、升发,可调畅气机,在体合筋;肾主水,蒸腾气化,在体合骨等,都是维持盆底结构稳定的重要条件,盆底器官脱垂常多病位兼杂。

本研究结果显示,饮食习惯、血糖、血脂、体型、体脂肪量、腹部内脏脂肪水平在是否导致脱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OP的发生发展相关且随着腹部内脏脂肪水平的升高,盆腔器官脱垂相关性越显著。

均衡饮食有益于人体健康,《医说》亦曰:“饮食以时,饥饱得中…一切疾患无从而作也”,规律饮食乃养生之本,血气合调则疾患无从而作。而长期的“不食之以时”易使脾胃受损,运化失常,脾气亏虚无以升提则可致POP。且“嗜欲不同,各有所通”,饮食不节,偏嗜明显,常提示脏气偏损,二者常互为因果。偏嗜肉类等肥甘厚味之品,易致湿阻脾阳,温煦失常,脾运失健,水液难以有序代谢,久蕴而成痰湿,堆积于人体组织、器官和皮下等而发为肥胖。而肝失疏泄,木郁侮土,脾胃功能受损;肾精亏虚,阴难制阳,虚火内生,灼津成浊;肾阳乏匿,温煦、推动不足,难以主水,水津不布或内停,进而导致膏脂等病理产物发为糖脂代谢性疾病[11]或加剧血糖、血脂异常。且如今居民的主食以米、面等精制碳水化合物居多,易于食用、消化及吸收,但也易有饥饿感,进一步增加热量摄入,发为肥胖。且老年人“肠胃虚薄”,若进食过多,脾胃难以及时腐熟、运化,变生痰浊,积滞中焦,久成膏脂,加之其代谢减慢、运动不足等原因,脂肪易堆积于内脏器官周围而引起机体脂肪代谢障碍以及脂肪细胞的合成进一步增加,导致腹型肥胖,增加盆底的压力而加聚POP。研究表明[12],肥胖者的腹压和骨盆压力均较非肥胖者明显增加,盆底组织长期受到挤压,可能对阴部神经和盆底肌肉造成损伤而使盆底支持结构变弱,且肥胖者的肌纤维、弹性蛋白和结缔组织的密度均较正常者明显减少,结构破坏明显[14],更易诱发POP。且脂质代谢紊乱与糖代谢的关系十分密切[13],血糖、血脂异常等代谢性疾病也会使患者缺乏营养而出现体力衰弱,盆内肌肉、筋膜松弛萎缩,盆底肌肉的收缩力和支持力减退而发生盆腔器官脱垂。而低体重群体也是POP的危险人群[15]。现代医学研究发现[16],低雌激素是POP发病的危险因素,而雌激素是调节脂肪细胞分化及体脂分布的重要因子,而低体重者的体脂肪量低,转化雌激素减少,加之绝经后的女性雌激素水平显著降低,对盆底的修复能力大大降低,导致盆底结构变得薄弱,易诱发POP。

综上所述,盆腔器官脱垂是由多因素引起的中老年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饮食习惯等可能影响POP的发生发展,血糖、血脂异常等代谢性疾病也可能与POP的发病有关,并且饮食习惯可通过影响血糖、血脂、内脏脂肪等进一步对POP的发生产生一定的影响。《灵枢》道:“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饮食居处”。饮食失宜,五脏损伤,人体阴阳失衡而发病。从“治未病”的角度出发,在平素的防病养生中,应注意合理配置膳食,饮食均衡而使“阴平阳秘”,降低本病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Subak LL,waetjen LE,van den Eeden S, et al.Cost of pelvic organ prolapse In the United States[J].Obstet Gynecol,2001,98(4):646-651.

[2]朗景和.妇科泌尿学与盆腔重建外科的发展[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6,6(4):245-247.

[3]Keshavarz H HS, Kieke BA,Marehbanks PA.Hysterectomy surveillance United States 1994-1999[J].MMWR Sruveill Surmm,2002,51(SS05):1-8.

[4]王小红.盆腔器官脱垂中医相关发病因素及气虚证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

[5]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284-292.

[6]陈熹.福州地区中老年人功能性便秘中医病因及体质学研究[D].福州: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

[7]国家卫计委发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J].养猪,2016(04):8.

[8]朱文锋.证素辨证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6.

[9]王小红,陈捷,李奕祺.盆腔器官脱垂中医证的规律探讨及其胶原纤维关系的研究[M].福建中医药,

2009,40(04):1-3.

[10]孙玉信,对“脾主肌肉”的认识及临床应用体会.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8(05):710-712.

[11]陶亮,陈民.血脂异常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初步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105-107.

[12]Note I J F C,Pinto R A,Jorge J M N,et al.Are obese patients at an increased risk of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compared to non-obese patients?[J].Obes Surg,2017,27(7):1822-1827.

[13] Szczensny W,Bodnar M,Dabrowiecki S, et al.Histologic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ies of rectus sheath in obese patients[J].J Surg Res,2013,180(2):260-265.

[14]丁煥发,高春霞,丁兆勇.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的变化及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2,(27):26-27.

[15] Asresie A, Admassu E, Setegn T. Determinants of pelvic organ prolapse among gynecologic patients in Bahir Dar, North West Ethiopia: a case-control study [J].Int J Womens Health,2016,12(8):713-719.

[16]万纷纷,毛宝宏,陈亚,等.盆腔器官脱垂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7,44:99-102.

基金项目:1.福建省卫生计生中青年骨干人才培养项目(2017- ZQN-66);2.福建省科技厅计划引导性项目(2015Y0024)

作者简介:林源 (1991-),女,硕士生,研究方向:妇科疾病的临床研究

通讯作者:王小红 (1972-),主任医师,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饮食习惯血脂血糖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减肥好难!餐后血糖大幅下降更易饿
血脂检查中的若干问题
血脂异常如何调治
糖友:记得做好血糖日记
血脂异常喝花生壳首乌茶
新版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日摄入胆固醇<300mg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易致乳癌吗?
男女饮食习惯差别大
男女饮食习惯差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