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防救援队伍参与新冠肺炎疫情处置的思考探索

2020-10-14马林

消防界 2020年5期
关键词:消防救援新冠肺炎

摘要:为加强新型冠状肺炎疫情防控,中央和地方逐步采取强力措施,实施了更加严格的社会面管控,各地出现了用以救治确诊病人为主的定点医疗单位,包括紧急新建的方舱医院等,用以收治疑似发热病人为主的临时医疗单位,用以隔离重点排查人员的隔离场所(急征用地方宾馆、酒店、学校等)。这三类场所人员集中,除具有本身建筑火灾危险性外,防范新冠病毒的传播蔓延形势严峻,给消防救援队伍处置此类场所火灾扑救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本文拟就消防救援队伍参与涉疫场所火灾扑救进行探索。

关键词:消防救援;新冠肺炎;疫情处置

2020年2月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江南区第二人民医院发生火灾,过火面积约10m2,起火部位为该院内科楼1层办公室。2月4日,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南阳市中心医院发生火灾,过火面积约15m2,起火部位为该院楼顶临时搭建的岩棉彩钢板房杂物间。这两起医院火灾发生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特殊时期,虽然不属于涉疫定点医院,没有人员伤亡,但造成了一定社会影响,为我们做好特殊时期的火灾扑救准备工作敲响了警钟。

一、新型冠状病毒的特点及传播规律

这已经是21世纪以来,冠状病毒家族的成员第三次肆虐人类世界了。2003年和2012年,SARS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和MERS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曾经两次突然降临人类世界,在中国和中东地区留下了至今尚未痊愈的伤疤。在2020年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缩写WHO)宣布在中国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国际关注公共卫生紧急事件”。

目前对冠状病毒理化特性的认识多来自对SARS-CoV和MERS-CoV的研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分钟热水,75% 乙醇,乙醚、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杀灭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杀灭活病毒。

从传染源分析,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从传播途径分析,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从临床表现分析,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潜伏期为1—14 天,多为3—7天。

二、疫情管控期间火灾扑救工作面临的形势

截至2020年2月19日,新疆伊犁州确诊病例18名,治愈6名,兵团第四师确诊病例10名,第七师确诊病例1名。新疆伊犁州共有涉疫场所上百家,其中包括定点医疗卫生机构、集中收治临时医院、医疗防护用品生产企业、集中隔离点等。随着集中封闭隔离期的时间不断延长,消防救援队伍在疫情下的火灾扑救问题困难也越来越凸显。

(一)大量集中封闭人员疏散难

一方面,集中隔离期间,涉疫场所人员大量集中封闭,且受医学隔离要求限制,部分室内疏散通道及直通室外的安全疏散出口被硬性封堵或临时锁闭,集中隔离人员不宜组织开展应急疏散演练,紧急情况下的人员疏散难度大。另一方面,涉疫醫院病人疏散转移对消防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紧急疏散时需要及时了解重症病人的状态,需要在医护人员的指导和参与,特别对危重症病人的转移,需要严格按照医护人员的建议进行操作,否则病人会出现危险。

(二)大量用火用电火灾隐患多

集中隔离期间,所有居民宅家不能外出,用火用电量较平时剧增,且面对面的安全用火用电用气等消防知识宣传培训较平时有所减少,导致居民消防安全防范意识、扑救初起火灾和火场应急逃生的能力较平时有所下降,火灾隐患明显增多。个别居民囤积酒精等消毒用品,疫情防控期间,因过度消毒、不规范消毒而引发的家庭居民火灾也屡有发生。

(三)防疫物资生产企业火灾危险性大

疫情发生后,医用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也迅速行动起来,加班加点、昼夜奋战,开足马力生产,全力支援疫情防控,但随之也带来了消防安全隐患问题。一是生产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厂房、库房焊割作业时周边易燃可燃物未及时清理,焊割易燃易爆设备或装置工作时易引发火灾。二是机械设施在高负荷运转情况下,缺乏维护保养、供油系统故障导致摩擦发热;厂房内烘烤设备不严密、烘烤物距火源近、超过额定温度运行等行为;厂房冷却系统、压力系统故障,新出高温产品直接接触易燃可燃材料。三是生产医用酒精等厂房、库房内生产原料、货物属易燃易爆物品,在日晒、高温、遇潮等条件下易发生自燃、氧化放热等情况,极易引发火灾,且此类场所火灾危险性高、火灾荷载大,火灾扑救难度大,一旦发生爆炸,对人员生命安全极具威胁。

(四)涉疫场所人员四个能力弱

疫情期间,部分涉疫场所消防安全责任人、负责人被隔离,在岗人员对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不掌握,导致单位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不到位,消防安全检查不全面、火灾隐患消除不及时,火灾自动报警、自动喷水灭火等消防设施不会用等现象较为突出,微型消防站和保安人员无法有效发挥作用。一旦发生火灾,在岗人员对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不熟悉,无法第一时间组织人员逃生和拨打119报警电话,对初期火灾扑救不及时等问题必然会导致火灾蔓延快,消防队到场扑救火灾困难。

(五)防疫时期防消结合难度大

受道路严格封控、人员严格管控影响,一是消防监督人员多是通过视频、电话等方式对监管单位开展消防安全监督、指导等服务,对于发现的隐患问题,仅能远程督促整改,实际整改程度无法直接掌控。二是单位固定消防设施维保单位不能及时到场对有问题的设施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故障问题的修复、排除,导致部分单位固定消防设施存在的问题无法得到专业、有效的解决。三是消防指战员对于非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作为临时集中隔离点的宾馆等涉疫场所,未实地开展六熟悉及灭火救援实战演练,即使通过网络和电话询问的方式进行了单位熟悉、预案制作及桌面推演,一旦此类场所发生大火,现场人员搜救和火灾扑救难度大,不确定因素多。

(六)指战员感染风险高

疫情发生后,各级消防救援队伍都能快速响应,结合辖区涉疫场所实际风险点,围绕接警调度、人员安全防护、涉疫隔离区人员疏散营救、洗消技术等重要环节的技战术措施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培训和桌面推演。虽然指战员也能在灭火救援处置过后,严格按照洗消的程序和标准,采取喷洒、浸泡、擦拭等方式,对车辆、器材、服装、人身等进行洗消,但是目前已知的手段尚无法数据量化洗消效果。一旦个别指战员被病毒感染,意味着整建制的隔离和战斗力缺失。

三、涉疫场所火灾扑救措施

涉疫场所火灾,除具有建筑火灾本身的特点外,因其救治或隔离的均为确诊或疑似感染病源,要求消防救援队伍在处置过程中,更加注重个人防护和洗消处置,更加注重预案制定和情况熟悉,科学实施灭火和救援行动。鉴于上文分析的涉疫场所特点,笔者总结了此类场所火灾扑救的五项措施如下:

(一)接警调度要三线并进

按照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疫情期间消防救援队伍参加各类灾害事故处置行动要则》(应急消〔2020〕31号)文件要求:凡参加疫情防控處置行动,必须第一时间逐级上报,不得瞒报、漏报、迟报。消防救援指挥中心在接到涉疫场所火灾报警后,要做到一接二调三报,三线并进,不可延误。一接就是,通过报警电话精准掌握涉疫场所火灾的基本情况,要详细了解起火楼层、被困人员数量、火势发展蔓延情况、现场警务人员处置情况等,尤其是涉疫场所收治确诊、疑似病源的分布情况,是否收到火势威胁,隔离人员数量以及年龄分布,有无伤、残、病、孕、老人、儿童等;二调就是在一号席位接警的同时,一并调集专业力量,全面做好出动准备,调集过程中要突出特殊车辆装备尤其是高喷、举高、大吨位供水保障车辆编队的调集,要突出专业处置力量的调集,此方面以各地紧急组建的疫情处置专业队为主,确保出动前,全体参战人员个人防护全部准备到位;三报就是将接警掌握的情况和调度准备的情况,迅速向总队汇报,同时,要及时与卫生防疫部门对接沟通和会商研判,了解掌握疫情发展状况,研究制定防控对策,提示出动力量做好安全防护、现场洗消等工作。

(二)个人防护要分级落实

进入作业区人员要严格疫情处置防护等级要求,缜密实施安全防护检查。灭火和应急行动前,全体指战员必须做好呼吸道、面部、眼、手等部位的防护,检查个人防护措施落实和防护装备的密闭性,防止可能的疫情感染。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基础上,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或者防护口罩(N95防护等级以上)以及护目镜和防护手套。进入疫区转运病员或对疫区实施消毒时,应当穿着化学防护服(二级以上),做到全封闭、全隔离。具体防护标准见下表:

原则上,核心区和管控区按照最严格一级防护标准落实,安全区按照二级防护标准落实。鉴于火灾现场情况,一级防护标准中的氧气呼吸器可由正压式空气呼吸器代替。

(三)现场处置落实“1+5”编成

按照涉疫场所火灾特点,在灭火救援战斗中,要更加突出精准分工,专业处置,可根据现场情况,采取“1+5”编成,即1个指挥部、5个战斗分队,科学实施灭火救援行动。一是成立指挥部,要会同卫健部门成立现场指挥部,开展信息收集、会商评估、研判决策、统筹协调、指挥处置等工作,需要重点说明的是,指挥部除全面组织实施灭火救援行动外,要将涉疫场所疏散救援出的被困人员妥善安置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协助政府统筹实施,要在涉疫场所周边设置人员暂时集中区域,便于清点人员和后期转移安置;二是组建灭火攻坚分队,要紧紧把握初战,采取以固为主、内攻近战的战术措施,第一时间控制火势,掩护人员疏散;三是组建侦检警戒分队,要与卫健部门共同实施现场侦检,科学划定管控区域,严格现场警戒,维护现场秩序;做好参与处置人员的个人等级防护,确保自身安全;四是组建病员转运分队,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转移病员,协助做好病原体收殓、隔离、运输等工作;五是清理洗消分队:对转移的病员、感染人群和进入作业区的人员、车辆、装备以及疑似感染物品进行洗消,视情况开展疫情污染区域和作业现场清理消毒;六是组建综合保障分队,负责疫情处置所需的防护、洗消、卫勤等装备和通信、交通、饮食等保障工作。需要说明的是,在疫情处置初期,由于到场时间不一,初战力量到场后,要科学研判火灾发展蔓延态势,及时向指挥部上报有关情况,在严格落实个人防护的基础上,紧紧把握的火场的主要方面,虽不能落实“1+5”编成,但要优先考虑灭火进攻、人员疏散引导等任务,待指挥部到场后,统筹实施全面指挥。

(四)防化洗消做到三洗一汤

一洗,是要在发生火灾涉疫场所附近安全区域设立洗消站,划分卸装、洗消、隔离等区域,利用洗消帐篷、简易洗消架、喷洒器具、高压清洗机等,对人员、装备分类实施洗消。对进入疫区实施灭火救援和参与感染人员转运、疫区消毒、疑似感染物品或人群洗消的指战员,要全面彻底进行洗消,不漏一人、不差一件,并做好个人健康跟踪,坚决防止感染疫情;二洗,是归队进入营区时,再次对车辆和人员实施洗消,个人防护装备如防化服、护目镜等,须挂于通风处,集中消毒晾晒;三洗,是所有参战指战员要洗热水澡,如营区内有条件泡桑拿的,水温要达到56℃,要迅速开展;一汤,是提前为参战指战员准备高热量聚热的姜汤,归队后督促服用。对于和确诊病例近距离接触的指战员,在全面洗消的基础上,可采取营区内隔离的措施,做好后续观察。

(五)洗消液要科学配比

目前,针对此类新冠病毒的消毒剂包括碘酒、甲醛、戊二醛、含氯消毒剂、氯仿、双氧水、过乙酸、厌氧等,通过便携式喷雾器、喷雾抽吸泵等工具对人员局部部位(如手、口、鼻、耳等)、衣物、地面等进行现场消毒。双氧水作为人体消毒药剂,通用性强;84消毒液、漂白精、过乙酸作为污染物或地面消毒药剂,通过热蒸汽发生器释放活性,效果最佳。具体如下表:

要说明的是,从化学与生物科学角度看,含氯消毒剂在消毒过程中,主要靠次氯酸的强氧化性来杀灭微生物。长期大量使用消毒剂、灭菌剂,会使微生物产生抗药性,灭菌效果大大降低,而且残留在环境中的化学物质越来越多,成为新的污染源。有证据显示,多种消毒剂残留物对身体健康可能造成不良影响,它们会长时间滞留在环境中,如土壤、地下水、植物等,并进入食物链,通过生物富含作用,产生危及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在对车辆和人员集中洗消的过程中,要及时回收洗消废液,集中处理。

四、结语

综上所述,做好以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为背景的灭火救援救援准备工作,不仅是当前需要认真思考积极实践的一项新课题,也对今后消防救援队伍拓展救援职能、履行国家队主力军使命提出了新的要求,消防救援队伍要切实从接警调度、现场处置、防化洗消、等级防护等方面强化措施,在确保打赢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救援指战员不被感染。

参考文献: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Z].2020-02-18.

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疫情期间消防救援队伍参加各类灾害事故处置行动要则(应急消〔2020〕31号)[Z].

蔡文锋,陈纯,王鸣.关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过度消毒[J].热带医学杂志,2019,19(12):1-6.

作者简介:

马林,男,工学硕士,灭火救援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灭火救援基础工作。

猜你喜欢

消防救援新冠肺炎
情报体系在应急事件中的作用与价值
我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对的情报机制及体系
政府要做好公共价值的创造者和守护者
新冠肺炎疫情前期应急防控的“五情”大数据分析
科学与价值: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风险决策机制及其优化
台陆委会正式改称“新冠肺炎”
试论消防灭火救援安全管理
基于WIFI定位的消防救援系统软件设计
浅谈火灾事故及预防策略
卫星通信在消防应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