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课堂为学生实践能力助力

2020-10-14孙美巧

小学时代·中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多边形电子报动手

孙美巧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强调:“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实践证明,学生勤于动手操作,不仅能熟练地掌握信息技术相关技能,而且能形成良好的竞争意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进而获得全面的发展。

一、精心设计任务,激发学生动手实践兴趣

斯金纳经典操作学习理论认为,个体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可以加深对知识技能的巩固。信息技术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比较强的学科,教学中让学生上机操作,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如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把教学目标与动手操作结合到一起,促进学生自主练习,进而达到提高实践能力的目的。教师也可以引入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学生对游戏的兴趣非常浓厚,操作活动自然也就得心应手。例如,在学习“金山打字通”时,学生可以通过键盘游戏开展练习,教师要对学生的游戏成绩进行综合评估。在进行“青蛙过河”这个游戏的过程中,学生认识到只掌握有熟练的指法,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教师要对学生的指法练习进行重点讲解,引导学生在认识键盘的基础上熟练使用每个键盘键,这样才能提高打字的速度。实践操作以趣味性的练习方式展开,才能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激发。

二、提供实践空间,推动动手操作活动开展

小学生的思维是从具体形象到抽象的逐步发展的,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感性经验作为认知基础。学生的直接经验来自于实践活动,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逐步由实践经验形成抽象经验。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往往来自于实践,操作活动是思维发散的基础。我们知道,电脑绘画是一门新兴的绘画艺术,它继承了传统绘画艺术的基本特点,同时又能够发挥出传统绘画艺术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例如,Windows中自带的画图程序。在教学实践中,如果学生从思维发展的角度来学习画图的程序,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意识。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提供大量生动的表象,并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把这些事物进行表象外化处理,从而为学生的绘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通过巧妙设疑,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巴甫洛夫说:“怀疑是发现的开始,探究的动力,创新的源泉。”教师在教学中设疑能诱发学生的思维,更好地让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除了设疑,还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师生共同讨论,通过师生互动实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例如:在教学“Word”时,教师课前就制作了一幅图文并茂的电子报作品,在课堂上把这幅颜色鲜艳的电子报呈现出来让学生观看。学生看到这样精美的作品,内心就会产生尝试的冲动。此时,教师巧妙地提出质疑:“你们想了解电子报的制作過程吗?想不想亲自动手设计一张电子报?”精美的图片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调动了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合作学习,通过网上查阅资料,了解Word的制作方法,然后自己动手操作来制作文档。这样,学生在自主实践学习中掌握了电子报的制作方法。

四、注重自主实践,品尝学习信息技术乐趣

中国有句俗话:“熟能生巧,勤能补拙。”不停地练习才能熟练掌握某种技能,并从中尝到收获的乐趣。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想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就要倡导学生自主练习,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产生成功练习的体验,从而感受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例如,在教学“画多边形”这一内容时,教师不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给学生直接讲解多边形的画法,而是让先学生仔细观察“五边形”图案。然后,教师提出自主练习要求,让他们通过同桌合作画出“五边形”。接着,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动手操作练习。最后,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可以很快地画出诸如三角形等多边形。实践证明,学生掌握了“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后,就能够采用同样的方法开展类似的动手操作活动。这样,学生获得的不仅是实践能力,而且由衷地体会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乐趣。

总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在实践中开拓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着力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进而达到加深学生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内化的目的。这样,学生才能体验到信息技术知识的应用价值,逐步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猜你喜欢

多边形电子报动手
多边形内外角问题的巧解
电子报的评价与利用
动手动脑DIY蚕宝宝
动手动脑多快乐
有关多边形边数问题的思考方法
精析多边形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