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步骤”化解写作难题
2020-10-14陈乐明
陈乐明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也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所在。学生怕上作文课,怕写作文,成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瓶颈”。虽然教师讲解取材、立意、构思、起草、修改的方法,但学生依然存在不知如何下笔。一节课下来,学生上交的“作品”不是东拼西凑,内容趋同,就是枯燥乏味、缺乏真情实感。久而久之,往往落入“讲解、写作、批改、再讲解、再写作、再评改”循环往复的“怪圈”,学生主动性没有凸显出来,整体写作水平没有得到有效提升。如何化解学生被动接受向主动写作转变的难题,营造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空间?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从习作前、习作中、习作后入手,围绕“导”“说”“写”“改”“评”五步骤开展教学,有效的化解了学生怕写作文的难题。
导入激发写作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才能让学生敞开心扉述说心中事、眼中景,倾诉所见、所闻、所感。
从学生熟知的生活体验导入 一场乒乓球赛、一次有趣的游戏、一节难忘的美术课……这些都融入了学生的亲身体验,教师巧妙的引出,犹如一根火柴点燃了熊熊大火,让学生很快置身如情景之中,学生就会滔滔不绝讲述出当时的生活情景,为学生说话写话打开了大门。
从学生熟知的人、事、景巧妙导入 在学生成长的历程中,有关怀备至的爸爸妈妈,有嘘寒问暖的爷爷奶奶,有体贴入微的哥哥姐姐,还有和蔼可亲的老师、熟悉的朋友、长辈……在这些熟悉的人群中总会发生着一件件难忘的小事,如爸爸带“我”旅游,妈妈带“我”逛超市,老师给“我”辅导作业,“我”和小朋友做手工。开启这些难忘的瞬间,学生就会如同开闸的洪水,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打开学生想象之门,放飞想象翅膀,引导学生述说 麦考莱曾说:“在所有人当中,儿童的想象力最丰富。”创设情境,轻叩学生心扉,放飞想象翅膀,就会使学生文思泉涌,纵横驰骋、凌空翱翔。如习作教学“未来的 ”“假如我是 ”……巧妙的导入碰撞出学生思维火花,从而打开了想象空间,宛若涓涓细流,连绵不断。
故事中分享叙情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先说后写不仅降低了写作难度,而且能让学生“有本可参”“有章可循”。因此,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讲给同学听,不仅可以分享同学的生活体验、精彩瞬间,还可以从中汲取写作养分。在引导学生“述说”过程中可采用三步骤:首先教师根据拟定的话题,激发学生情感,示范讲一讲“自己”的故事,并提示学生在分享“故事”时注意事项;然后再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一般小组4至6人为宜),推荐1名小组长负责,组织小组学生讲述自己的生活经历,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反馈不清楚的地方;最后推荐优胜者在全班交流。师生随机点评。
案例: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习作《我学会了 》
1.激趣导入。
2.教师示范讲述自己“我学会弹钢琴”的故事。
随机并出示讲述要求:讲清楚“我学会了 ”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情的过程;详细述说学会了的细节经过(语言、动作、心里活动)及得到的启示。
3.4人组成一个小组,(推举一名小组长组织,一人述说其他人倾听,对没有听明白的地方及时询问)逐一说说自己“我学会了 ”的经过。
4.推荐学生在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叙说转化书面語言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把所叙说内容转化成书面语言是写作的重要一步,有了说的“参照物”,对学生来说也降低了难点,这时教师“趁热打铁”及时提示写作要求,学生开始独立完成写作,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典型引路,指导修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因此,学生写好作文后还需要进行“深加工”,只有反复“打磨”才能出精品。在修改中采用“共改引路”“互改提高”“自改完善”的方式来提高学生修改能力。
首先教师选取有典型性的作文(好、中、差)指导学生共同修改(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让学生明白怎样修改,修改什么;在此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修改,互改自改;最后誊正。
赏析作品,小结点评
好的作品需要共同赏析、激励,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因此在写作结束后要对学生一部分作品评析,对作文的亮点和特色予以点评,并适时展览赏析,这样增强学生写作自信心,激发写作欲望,厚积薄发,写作能力慢慢得到提高。
“导”“说”“写”“改”“评”是引导学生走向自我写作的一种方法,它一方面化解了学生怕写的难题,调动了学生的写作欲望,同时也把教师从精批细改中解脱出来。
(作者单位: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民主镇民主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