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育活动课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实施与效应
2020-10-14陈志蕾
陈志蕾
摘 要:德育教育拥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它既可以使学生心情变得愉悦,表达学生此时此刻的心情,也可以使大脑保持兴奋,从而更好地学习,生活。如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新时代对学生的一种基本要求,现在不光要求学生们学会学习,还要求学生们学会生活,学会享受生活。那么应该怎样在兼顾学习的同时,还可以享受生活。将德育活动课应用在中等职业教育中使学生在这个时代进行科学的自我认知,培养学生责任感,理想,感恩之心。将德育活动课应用在中等职业教育的课堂的魅力不仅仅如此,它不仅可以可以搭建学生之间友谊的桥梁,而且对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今后的工作都有一些积极的影响,它不但可以使学生了解生活,而且可以改善学生的不良心态。
关键词:德育活动;中职教育;实施策略
一、德育活动课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1、学生认知与责任感的培养
当下的学习不仅是为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是为了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自尊自爱的人。与传统的小初高大学相比较,将德育活动课应用在中等职业教育的课堂优势就在于可以科学地将课本上枯燥的知识与社会责任感相联系,将知识与道理,社会实践一同教授,使学生们不仅仅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而且可以加强学生自身的责任感,逐渐地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有清楚的认知,为今后的生活打下基础。不仅如此,将德育活动课应用在中等职业教育的课堂上要求教师在时代背景下多更新自己与学生交流的语言,站在学生的角度,并且科学地安排学生们实践的时间,使其对生活充满好奇,加强社会责任感,不断的自己动手实践,掌握生活中的学科知识 [1]。学生们具有向师性,不断地学习自己师长,进而慢慢加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同教师一起交流,共同学习,共同发展。在传统的课堂上,学生自己做着自己的工作,并不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所想所感和自己的想法,没有互相讨论的环节,这不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进而,不利于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做题目时,教师安排两名或者三名学生为一组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实现分工合作增加默契,这样可以在培养学生友情的同时,建立起同学之间的责任感。团结协作精神是人们在社会上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人不是一座孤岛,而是要与其他人一同合作,才可以共同进步。学生在教师科学安排的时间下,进行不同领域不断的尝试,逐渐地找到自己的特长与兴趣,树立一个学习的目标,通过不断的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爱心,有想法的顶天立地的人。
2、学生理想职业的培养
传统的课堂模式是教师照本宣科,这部分占大部分时间,给学生自己思考的时间占小部分,并且这并没有创造性,只是要求学生们跟随教师的思路,学生们不会主观意义上的思考问题,也不会自主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而与传统课堂不同的是,将德育活动课应用在中等职业教育的课堂不仅仅是照本宣科,教师讲授理论知识,而且还会有一定的理想职业主题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各种职业的魅力以及社会的节奏 [2]。学生在进行理想职业实践活动的时候,可以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研究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这样既可以避免自己学习的知识杂而乱,没有针对性,还可以避免今后到社会上频繁的换工作,不知道自己适合哪种类型的工作,从而浪费更多时间的情况发生。将德育活动课应用在中等职业教育的课堂可以避免这些问题,使学生们从一而终,将劲儿使在一处,将自己喜欢的专业发展为自己今后所从事的工作。有充裕的时间来做事业的起步,并且一直坚持下去,为今后生活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以及在兴趣支撑下努力坚持的精神。德育活动中的理想职业课程可以为学生们提供提早研究就业方向的便利条件,从而使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变得更加目标明确,朝着一个目标努力奋进,打好经济基础。
3、感恩之心的培养
俗语说:艺术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将德育活动课应用在中等职业教育的课堂上,可以使学生们通过观察日常生活,来进行自己的想像,更早的了解生活中生活用具,体验父母的生活细节,从而对生活有所感悟,更加懂得感恩,感谢,感激,成长为一个情感丰富的人。这就达到了将德育活动课应用在中等职业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学会做人,学会感恩出现在自己生活中的所有人。
二、结论
将德育活动课应用在中等职业教育的课堂拥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在不断进步的时代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培养中职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的同时,不断加强中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且使其逐渐地发现自己的特长与兴趣,不断地进行学习规划,进而进行自己的职业规划,为自己今后职业生活不停努力。将德育活动课应用在中等职业教育的课堂,教授学生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一个人怀有感恩之心才有能力爱自己,爱别人,爱世界。总之,将德育活动课应用在中等职业教育的课堂拥有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
参考文献:
[1]朱汉国,钟启泉.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必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8):87-65.
[2]李继紅 . 高中英语“导学案”设计与施用初探 [J]. 学周刊, 2015( 05 ):129-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