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小血管病及其亚型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
2020-10-14刘云兵
刘云兵
【摘 要】目的:探究缺血性脑小血管病及其亚型的相关危险因素情况。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9年4月來我院神经内科就诊、连续住院、经诊断资料完整的脑小血管病患者432例为研究对象。全面探究缺血性脑小血管病变各类亚型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血脂异常、心梗、2型糖尿病、高血压为导致此类疾病发生以及发展的因素。通过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之后,2型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为引发此类疾病的危险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脑动脉狭窄、2型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以及LI为引起脑白质损害的危险因素。通过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排除个影响之后证实: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脑动脉狭窄、高血脂、高血压、LI为引发脑白质损害的危险因素。结论:缺血性脑小血管病为多类因素共同作用下所引致的结果。对有关因素开展筛查实施及时干预,对于防治缺血性脑小血管疾病来讲有着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缺血性脑小血管病;脑白质损害;腔隙性脑梗死;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7-21--02
脑小血管疾病为一类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该疾病主要以情感障碍、认知功能下降以及卒中等等症状。相关调查证实,脑小血管病占据总缺血性脑卒中发生人数的25%左右。迄今为止,学术界针对于此类疾病的发生机制尚存在争议。有很多学者认为该疾病的发生和脑白质缺血与脑屏障受损存在一定关联性,针对于缺血性到小血管病,可以利用行之有效的方法予以干预,进而取得一定效果【1】。但值得说明的是,使用常规方法对终末期患者开展治疗,往往收益不高。由此能够看出,有效强化缺血性脑小血管疾病预防以及治疗力度,降低以及控制有关因素发生发展,对疾病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早发现,有助于提升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临床疗效以及生活品质。结合实际情况,本文全面探究缺血性脑小血管病与亚型相关因素情况,现将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4月-2019年4月来我院神经内科就诊、连续住院、经诊断资料完整的脑小血管病患者432例为研究对象。在此其中男性患者共计226例、女性患者206例。年龄区间为49.52-81.35岁,平均年龄为65.38±3.16岁。受试者均通过MRI诊断,确定为脑白质损害(WML)、腔隙性梗死(LI)中的一项。患者诊断结果符合卫计委最新颁布的关于缺血性脑小血管病临床诊断标准。
1.2 方法
本实验利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1.5TMRI设备对患者开展检查。利用常规序列以及GRE-T2*WI对患者实施相关检查工作。具体检查由2名资深临床神经内科医生以及1名放射科医生入组,将病患分为腔隙性脑梗死(LI)组以及到白质损害(WML)。如果同时存在上述分型,则重复入组。
1.3 统计学原理
本实验利用SPSS20.0对各个亚组的危险因素开展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并将WML、LI其中一种为因变量。将剩余的项目为自变量,针对于所有亚组内的性别、嗜酒、吸烟、高纤维蛋白原血症、高尿酸血症、C反应蛋白上升、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颅内动脉狭窄、脑梗死、2型糖尿病、心梗、高血脂、高血压、年龄视为自变量,首先实施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在实施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利用此法,降低由于因变量之间交互效用针对结果的影响。实验利用enter全变量模型完成检验工作。当p<0.05时,证实相关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对腔隙性梗死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血脂异常、心梗、2型糖尿病、高血压为导致此类疾病发生以及发展的因素。通过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之后,2型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为引发此类疾病的危险因素。
对脑白质损害开展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脑动脉狭窄、2型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以及LI为引起脑白质损害的危险因素。通过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排除个影响之后证实: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脑动脉狭窄、高血脂、高血压、LI为引发脑白质损害的危险因素。
3 讨论
所谓脑小血管病,主要指的是人体大脑小型穿支动脉以及小动脉、小静脉毛细血管发生病变而引致的一种疾病。患者认知功能异常。经影像学检查证实发生病理性改变。当前临床通常将小型穿支动脉以及小动脉病变所引致的临床以及影像学表现称之为脑小血管病。该疾病的影像学表现主要为弥漫性白质病变(wml)或者腔隙性梗死(LI)【2】。
本次实验内,两种亚型共同存在的高危因素为高血压。在LI亚组内,高血压患者发病率为77.7%,而在WML内患病率为41.8%。长期受到高血压影响, 会引发血浆外渗,人体的血管壁就此发生透明性改变,血清蛋白于肌膜迅速集聚,形成胶原物质。在这种背景之下,出现小脑动脉样改变或者纤维素样坏死。具体的作用范围为患者的脑内小动脉大面积受损。当此类病理性变化引发人体脑深部白质,血液循环异常时,就会呈现出血缺氧性脱髓鞘。另外值得说明的是,高血压也会引发血脑屏障异常。继而导致患者出现慢性或者及亚急性脑水肿,进而出现脱髓鞘样改变。具体的影像学表现为WML。如果穿支小动脉发生闭塞,则会形成LI。
通过本次实验分析,我们能够发现:高血压为引起脑小血管疾病各类亚型发病的高危因素。从高到低依次为LI、WML。而血脂水平过高则为WML以及LI的共同高危因素。这种情况会导致人体血管内皮增生内膜和内弹力层就此分离。引致小动脉斑块形成造成局部区域缺氧缺血,进而引发脱髓鞘样改变。如果机体长期处于高血脂环境之中,其自身的小动脉四周淋巴和吞噬细胞发生浸润,就此形成脂质玻璃样改变。此时,患者的血脑屏障受损发生纤维素样坏死,小动脉闭塞具体影像学表现为LI【3】。
本组实验相关研究结果证实:2型糖尿病为造成LI的高危因素。当人体处于高血糖的环境之下,会引致大脑内细小动脉发生增殖性改变。另外也会导致毛细血管基底膜厚度加大,血液粘稠度就此变高。血小板粘附能力翻倍,引致小动脉闭塞。
本次试验相关研究结果证实: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为导致WML的高危因素之一,该项结果和国内文献相似。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考虑由于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主要经过侵蚀血管内皮功能,血脑屏障受损,继而令小动脉通透性加大,血脑屏障被破坏引发脱髓鞘样改变所引致。
总而言之,缺血性脑小血管病为多类因素共同作用下所引致的结果。对有关因素开展筛查实施及时干预,对于防治缺血性脑小血管疾病来讲有着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朝钢. 缺血性脑卒中高危人群血清中可替宁浓度和脑小血管病变的相关性分析[D].河南大学,2019.
[2] 罗梦琪. 芜湖地区40岁以上城乡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流行病学特征[D].皖南医学院,2018.
[3] 郝迎训.缺血性脑小血管病危险因素及临床表现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