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更年期妇女睡眠障碍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2020-10-14黄惠琴张淑芬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系统化护理睡眠障碍睡眠质量

黄惠琴 张淑芬

【摘 要】目的:将更年期妇女睡眠障碍的有效护理措施作为研究中心,剖析系统化护理干预在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纳选至我院接受干预治疗的92例更年期妇女睡眠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选时间为2017年8月-2019年11月,按照随机非盲法分组,对照组(46例-常规护理)及实验组(46例-系统化护理干预)评价对比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及心理状态水平。结果:接受干预后,实验组睡眠质量及心理状态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具体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为更年期妇女睡眠障碍患者选择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提升患者睡眠质量和其心理状态均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系统化护理;更年期妇女;睡眠障碍;心理状态;睡眠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7-21--01

更年期综合征(menopausal syndrome,MPS)是女性特有的生理期,当MPS出现即表示女性机体内的激素水平逐渐下降,其具有的生育能力也随之下降,MPS多见于年龄大于40岁的妇女中,使妇女出现情绪不稳定、月经周期紊乱、肌肉酸痛及睡眠质量下降等症状,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严重不良影响[1]。在护理服务治疗要求逐渐上升的今天,人们更加注重护理服务工作的系统化的整体h化,系统化护理强调护理工作的全面性及系统性,因此在临床中的应用广泛。本研究为实验组入选的46例患者施以系统化护理干预,取得较为满意的护理结局,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选至我院接受干预治疗的92例更年期妇女睡眠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选时间为2017年8月-2019年11月,按照随机非盲法分组,对照组及实验组各组均为46例。纳入标准:符合MPS睡眠障碍诊断指标;知情同意;年龄在40-60岁之间。排除标准:非MPS因素导致的睡眠障碍;合并恶性肿瘤;中途退出。对照组年龄在40-58岁之间,平均年龄(44.87±3.29)岁,文化:高中以下26例,高中及以上20例;实验组年龄在40-59岁之间,平均年龄(44.88±3.25)岁,文化:高中以下25例,高中及以上21例。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数据间无明显差异,表示数据具有研究对比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化护理,行常规化健康宣教、病情及生命体征监测、积极预防并发症并施以饮食指导工作。

实验组-系统化护理干预:1)知识教育:深入了解患者受教育程度、知识理解能力及接受能力,对患者进行分阶段因材施教,通过发放疾病知识宣传手册、视频讲解、口头教育等形式向患者讲解更年期睡眠障碍的发生机制、因素因素、有效调节措施等知识,定时开始知识宣教工作并引导患者深入思考,以提升其参与积极性及疾病知识认知度。2)心理干预:护理人员需对影响患者负面心理的生理、生理及其他因素展开了解,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最大限度缓解负面心理对患者带来的困扰[2]。3)日常生活指导:避免患者在饮食上、日常生活习惯上的不健康行为,强调合理饮食对促进疾病康复、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及整体治疗效果带来的重要作用。同时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睡眠环境,必要时可使用少量镇静药物帮助患者睡眠。

1.3 评价标准

干预4周后,护士长采用问卷调查和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定量表(PSQI)记录患者的睡眠质量,评价因素包括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障碍,评分为0ー3。 患者的得分与睡眠质量呈负相关,得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

对比评价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含恐惧、强迫、焦虑、抑郁及人际敏感等4个评价维度,患者得分与其心理状态为负相关,即得分越高心理状态越不理想。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ASS2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PSQI水平对比

接受干预后,两组患者的PSQI各评价维度均降低,实验组降低幅度明显較大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性明显(P<0.05)

2.2 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比

接受护理干预后,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化患者的心理状态更佳P<0.05。

3 结论

MPS是女性到了一定年龄,从生育致无生育的转型期,女性进入更年期,MPS出现即表示女性机体内的激素水平逐渐下降,再加上更年期期间出现的月经周期紊乱、肌肉酸痛和睡眠质量下降等症状,更年期女性普遍存在负性心理和睡眠质量下降,对生活及工作报于消极心理与态度。本研究为实验组入选的更年期睡眠障碍患者施以系统化护理干预,结果显示: 接受护理干预后,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化患者的心理状态更佳P<0.05; 接受干预后,两组患者的PSQI各评价维度均降低,实验组降低幅度明显较大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性明显(P<0.05)。与徐曌旭, 张会君[3]等研究结果高度一致。系统化护理从知识教育、心理干预及日常生活指导三个方面给予患者生理、心理及生活护理,在增强患者对更年期睡眠障碍知识了解度的基础上,对影响患者负面心理的生理、生理及其他因素展开了解,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最大限度缓解负面心理对患者带来的困扰,同时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睡眠环境使患者睡眠质量水平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可为更年期妇女睡眠障碍患者选择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提升患者睡眠质量和其心理状态均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麦小妮, 温雪花, 梁洁容. 综合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妇女睡眠障碍的影响[J]. 中国校医, 2017, 31(3):189-191.

[2] 肖超群, 牟纯玮, 周霞. 正念冥想训练对围绝经期妇女焦虑、抑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9(08).

[3] 徐曌旭, 张会君. 围绝经期女性焦虑情绪在睡眠障碍与生活质量间的中介效应[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9, 28(7):592-596.

猜你喜欢

系统化护理睡眠障碍睡眠质量
系统化护理对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分析
非运动性症状对帕金森病的影响探讨
16周太极拳锻炼及停练8周对老年女性心理健康的影响
系统化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身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芪枣安神汤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情志护理干预配合针刺对急性面瘫患者不良情绪以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穴位按摩配合头皮花针治疗化疗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观察
系统化护理对输卵管结扎术的影响
某社区门诊苯二氮类助眠药处方情况及分析
系统化护理对显微外科断肢再植患者感觉恢复的作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