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粮食安全的新挑战

2020-10-14赵令李后强

当代县域经济 2020年8期
关键词:粮食疫情

赵令 李后强

本次新冠疫情使全球政经格局来到一个重大的转折性关口,但向后转的力量或许会因疫情而进一步占据上风,未来全球治理将更难以达成有效攻势,全球化也将随之步入另一个多事之秋。有吃有喝是生命安全的前提,能够续命本质上就是粮食安全。

中国粮食安全成就与战略构建

欣慰的是,目前中国的土地、湖泊与近海的农产品产出量足够让人“吃得饱”,中国可以喂饱中国人,而且不是只让人吃米面等主食填饱肚子。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粮食安全一直靠的是亿万农民。1949年的土改是“启”,化解国初危机;1979年的土改是“承”,第二次救中国;21世纪初的土改是“转”。认真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在粮食安全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成功经验,客观分析目前所面临的粮食安全机遇与挑战。全面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指导思想,在新冠疫情、中西方加速脱钩与非洲蝗灾相叠加的危机挑战下,积极践行“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生产方式,全力推进国家的生态文明转型战略,研究并进一步实现“生态资本深化”,资源变资本的“在地化”,实现板外融资。当亿万农民多样化生存直接与自然资源多样化性密切结合被纳入新时代的“生态资源价值化”,其所保有的巨大货币化和资本化空间,在改革开放42年最大的危机面前就有可能第三次救中国,尤其是在目前的疫情大危机背景下,多了一个重要选择。

疫情下国家粮食安全问题

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中国粮食安全的明面防线是储备粮制度,暗处的防线是生物质能源的燃料乙醇汽油制度,隐藏的第三道防线是庞大的肉类供应,还有一个秘密武器就是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种子。即便是全球经济有大崩溃的可能,中国在粮食安全眭上完全无需担心。这里是全球最安全的地区。中国的三大主粮自给率极高,超过90%,同时社会存量丰富,足以保障14亿人口的口粮,小麦稻谷的产量远远大于需求,其他一些粮食玉米的库存量都在1亿吨左右。虽然中国为全球最大的粮食进口国家之一,是基于WTO的配额、高端食品的进口等多个原因,和粮食安全无关。最大的进口项为大豆,也是用来榨油和饲料加工的经济作物,而非基础粮食。如果全球疫情暴发短时间内国外得不到控制,常规高端食材进不来,我们最多是生活质量下降。

从进出口数据、商品结构、金融环境判断国家粮食安全走势。2020年始,全球不可避免地出现经济大萧条,几乎所有国家的GDP都会出现负增长。疫情后,全球的发展已经在安全性上退居二位。评价国家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安全”与“不安全”。虽然我们会有阵痛,但相比美、英、法、澳等国的甩锅行为,即便中西方脱钩涉及全球供应链体系,在吸引投资上,我国是有相对优势的。

比如,去年中国的贸易总额为45761.26亿美元,其中对外出口商品总额为24990.29亿美元,进口商品总额为20770.97亿美元,占GDP比重22%,而今年因全球经济影响将受到严重的冲击。

在全球供应链一体化的今天,中国受到的冲击间接影响将会是2.4万亿美金的数倍,但从目前来看,中国是全球经济冲击最小的地区,表现在:疫情已基本被控制;全球最大的内需市场;在G7、G20体系中,中国相对GDP的对外依存度最低;国内的安全市场能保证绝大多数的企业健康运行,得益于中国有全球最完备的供应链体系。基于此,中国的生活必需品包括粮食、医药等,将迎来蓬勃发展。当别人都吃不起饭的时候,我们有馒头啃就是胜利。当然,中国带来的机遇绝对不是啃馒头,而是这两年将会给中国带来最佳的战略布局窗口期。

從商务逻辑判断国家粮食安全的豪迈底气。今年在整体的出口上已经有诸多不利影响,但也是中国扩大内需,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全面改善与调整产业结构的最佳时机。比如,中国的医疗产品出口量猛增,并带动一系列的产业链发展。疫情后,以中国的基础医药为中心,会带动一大批医疗产品的红利。在2020-2021年,中国的基础产品,粮食、医疗、基础化纤等创新型产业上将取得突破进展,带动一系列的周边厂商蓬勃高速发展。中国的50万亿投资计划,“新基建”方针的确定,从根本上来讲就是保证就业率,在全球疫情大暴发的今天,在国外居民安全不能受到保障的前提下,我们有工作,有饭吃,生命健康无虞,多个领域蓬勃发展,已经足够。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中国蔬果产量和消费量在7亿吨左右,是世界总量的40%。中国的秘诀就是大棚种植。有了大棚蔬菜,中国人享用的蔬菜品种比世界任何地方的人都要多,价格还更便宜。中国每一种蔬菜产量几乎都是世界第一,而且跟第二名拉开的差距还不小。与蔬菜类似,中国除热带水果外的各种水果产量几乎都是世界第一,远超第二名。水稻、小麦和玉米等最重要的粮食,因为不只人要吃,还是猪、鸡、牛等产肉产奶的禽类畜类的饲料。海边的海产品养殖,湖边河边田边的水产品养殖规模更是其他国家无可比拟的。中国总体上还是最大的粮食生产国。

粮食安全对策建议

疫情后,国家粮食安全面临新的挑战,必须稳步推进我国的粮食安全体系建设。新形势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适应疫情后社会、经济环境重大变化的政策体系;涉及生物安全的种子风控保障体系与高质高产的生产体系;国储、省储、全民分散储的主粮与替代食材的储备体系;数字经济时代区块链与物联网及工业物联网运营体系;涉及粮食安全的国家级跨部门的组织保证体系。针对粮食安全的现状对策建议如下:

全力利用2020年从南到北抢春耕的农忙季节,加大播种量。“要抓紧解决影响春耕备耕的突出问题,组织好农资生产、流通、供应,适时开展春播。”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强调。疫情期间,笔者坐火车从北到南,发现多半农田小春继续撂荒,只有小部分水田在准备插秧,这是一个非常不好、让人发急的信号。全球产粮国家都在禁止粮食出口,我们大量土地撂荒,就算有足够一年以上的备用粮,还是会有缺粮的省份。国家要高度重视,政策要倾斜,财政要给种粮大户与老百姓“直升机撒钱”,超常规鼓励种粮。从低纬度到高纬度地区粮食主产区逐步推进,批次落实,今年的准备时间都来得及。

有机大豆油局部取代转基因油的对策是西进、北上,争夺本领域国际分工的制高点与定价权。俄罗斯的大豆不是转基因产品,基于我们与俄罗斯的地缘地理优势,加大东北地区与俄罗斯的边境贸易,探索用火车大量进口俄罗斯毛油,再到国内精炼,培育自己的品牌,有机大豆油属于大众、刚需产品,不仅为国人提供健康安全的食用油,还能满足工业2025.提升自己的生物提炼技术。

鼓励国家组建新型海外农业外包军团走出国门建立海外生产基地,参照建设兵团建制,大集体管理,大规模流转俄罗斯、中亚地区土地,参照新加坡海外的“飞地经济”模式,开辟国际大农场。必须具有超强国家意志与国家资本,维护粮食安全,要充分利用本次疫情机会,在远东地区中长期租地或合作分紅经营,建立利益共同体,在俄罗斯、中亚国家展开土地新模式开发,种植有机食材,大幅度降低国民对转基因食品一定的依存度。

种子危机刻不容缓,半军事化管理可以取代利益集团的操控。大力强化技术储备能力,做到藏粮于技。目前,必须优化自有生物物种,建立自己的种子库。做到人工规模化集群筛选与自然繁育相结合,同时按照原生态、纯自然,科学管护好自南中国海到漠河的不同自然资源禀赋的本地优势物种。也就是说不要忽视了科技化解“粮食安全”的威力。在袁隆平等农业专家的努力下,超级水稻种子及技术发展迅速,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种植沙漠水稻、海滩水稻、盐碱地水稻,已陆续成为现实。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育种技术,是中国粮食安全的终极“王炸”,在极端情况下,只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全国就可以立刻栽种袁隆平的高产作物,把那些经济作物、低产量高口感作物全部换掉,从而大幅提升产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最近这段时间,最先抛出“粮食安全”这个题材,并不是权威的农业专家或粮食专家所为,而是金融圈里的人,也就是那些为炒股票和炒期货的人提供“战略分析”的精英们。关于种子安全问题建议单列出来,规避利益集团的影响和干预,纳入军民融合或退役军人管理,可以充分利用科创板的资本市场优势进一步壮大实力,同时大量招募退役军人参加,发挥退役军人“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传统作风,国家的总体目标由他们来执行不容易走样。这样,我们也就有实力、有技术防止基因战、细菌战、生化战的发生,对粮食生产领域的“生物安全”管控可以做到与世界一流水平同步,更是军事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

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的燃料乙醇试点,历史课题已经结案。生物质能源的燃料乙醇汽油方案可以理解为国家粮食安全的暗牌之一,通过20年的实践给出历史性结论,给2025年前增长1000万吨的新建或扩建燃料乙醇方案先按一个暂停键,直接全部进口美国燃料乙醇成品满足市场供给。腾出来至少一个吉林省以上的土地来布局其他有机农作物,比如加大有机水稻、有机大豆、中药材的耕种面积。若将乙醇汽油掺混比提高至15%-30%,燃料乙醇消费量可提升至3900万吨,玉米的消耗量将达1亿吨量级,相当于近4个吉林省耕地全部种植玉米才能满足乙醇汽油需求。美国有土地,我们有需求,各取所需。

进口粮食就等于进口土地,继续执行“走出去”建“飞地经济”战略,以进口土地换国内土地的生态修复。2019.年我国进口粮食总量1 06亿吨,相当于进口了8亿亩土地,可以再增加2亿一5亿亩进口土地规模,基本国策不变,但要调整结构。大幅度降低美国转基因大豆进口,逐步增加国内有机大豆的种植,同步大幅度增加对“一带装点一路”国家有机大豆及初加工毛油的采购量;为了平衡,可以对美国加大燃料乙醇采购量,通过进口工业级产成品,可以大幅度降低我国转基因玉米的播种量;我国的燃料乙醇公司的作用仅限于真正的国储粮的陈化粮消化和丰产年份粮价的调节;拟增加2亿-3亿亩土地休耕,先局部实现生态修复,主要是南方的月牙田,被40年来农药、化肥污染的土地执行休耕,大幅度提高退耕还湖、还林、还草规模,鼓励就地小城镇化,充分做好土地整理与生态修复工程;加大土地农场化,实施大规模作业条件,商品粮实施区块链管理,数字化、标准化,小田小户鼓励中草药基地建设。

3月28日,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王辽卫接受媒体专访表示,我国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粮食供求总体宽松,完全能满足人民群众日常消费需求,也能够有效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考验。但伴随美国、欧洲股市的起伏跌宕,黑蝴蝶漫天飞、灰犀牛遍地窜,全球投资将不可逆地全速进入“风景这边独好”的中国。

资本的嗜血性,先做局“口罩”,再做局“粮食”,大量的投资涌人中国,尤其在中国的基础农产品和创新型产品上,带来农产品比价关系的大挑战;中西脱钩的加速与国际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或许短期内资本会倾向投资中国市场,可以让中国经济复苏的速度更快,或许也是国际资本洗劫中国的一个大陷阱;基于100年来的重大历史偶然事件新冠病毒疫情的历史窗口,不管社会制度如何,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下,如何让老百姓吃得饱,更要吃得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所以,我们要做好疫情带来的经济长期衰退的准备,粮食安全问题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近日连续爆出的贪地草夜蛾影响小麦1300万亩,美国输华燕麦种子含有豚草种子事件,都说明美国可能下一步借助非洲蝗灾与资本的故事,引爆全球粮食危机,因此要教育全社会树立生物安全观,需要我们高度警惕。基于过往的宏观调控惯性与对时代的认知偏差,我辈任重道远,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才能实现伟大复兴。

(作者李后强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

猜你喜欢

粮食疫情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疫情中的“梦境”
逆向倒推,非比寻常
珍惜粮食
疫情中的我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第二队有多少人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