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在异乡的云
2020-10-14文>>>
文>>>
在美国西海岸的加州,距离我家二三公里的地方,有一个集内海、森林和草地于一体的原生态公园。我常在那里的林间小道步行,之后坐在海边长椅上观景。看到天上有奇妙的云朵,就掏出手机拍照保存。此时,我往往想到我自己的处境,“漂在异乡的云”就成了我的自称。
侨居美国二十年,我对故土的眷恋之情却没有半点消退!我最爱的仍然是中餐,守着数菜一汤的中国人的平常日子。即使偶尔被朋友或邻居邀请去参加派对,也不过是入乡随俗出于礼貌去凑个热闹,带去的还是我们华人最爱的中国菜肴或食品。和我来往的都是说中国话的华人,以致我的英语总会被孩子批评“毫无长进”。如果一定要说改变,那就是增加了对国家时政和家乡建设的关注。
每逢中国的传统佳节,无法抑制的思乡情感便涌上心头。打开电视看到国内超市货架上的月饼或年货,就好像闻到浓浓的节日味道;透过荧屏看到庄严的升旗仪式,眼眶就会不由自主地泛红湿润;听着庆祝晚会上一首首荡气回肠熟悉不过的歌曲,禁不住也跟着哼唱。
江南老家,我没离家求学的时候,母亲总是在端午节前早早准备好所需的食材,和外婆一起包粽子。她们用芦苇叶和长纤维细粽条包扎成小脚、斧头和枕头等形状来区分猪肉、红豆和纯糯等各种粽子。在没有煤气的年代,粽子加一些鸡蛋鸭蛋放满灶台大锅,添柴加火闷煮着过夜。我还在睡梦中就能闻到弥漫老屋的浓浓粽香,端午节一早就可美美地享用。如今在异乡,只能从超市买回几个不受家人待见的速冻粽,象征性地过个端午。2020 年端午节,母亲已离开我们整整三年了。
初踏上异国土地的新鲜感,短时间内就会消失殆尽,紧接着过的就是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的寂寞光阴。在来美国多年后的一次派对上,我才知道周围有华人社团。在同乡群里聊聊天,或到活动场所聚一聚,发现大家的所思所想还很相似,有时不经意的一句话便会触动那根敏感想家的神经。
社团活动通常事先网络通知,有兴趣者自愿报名,活动餐费采取AA 制,有时大家还需自掏腰包筹集部分活动经费。
我的生活圈有着一帮年纪相仿的华人朋友,他们有些人在美国长期定居,有些人每隔半年探亲一次,往返于大洋两岸。带孙辈的老人忙并快乐着,表示有任务在身,既来之则安之;多数人则认为难以适应这里的寂寥生活。有对夫妇是几年前卖掉国内住房,来美国与女儿团聚的。女儿与外籍女婿结婚后,老夫妻与小夫妻同住一个屋檐,文化和生活习惯不同,女婿常邀友人来家开派对,老夫妻难以忍受,不得不搬进老年公寓,现在后悔,回国则失去安身之处。其他老漂朋友,平日里生活单调无聊,心情不好时就会对着儿女耍耍小性子。孝顺的儿女会安排老人旅行。然而,儿女再好,还是难以阻挡老人们想回家的心情。盼到回国日期临近,老人都兴奋得睡不着觉,催促儿女加紧操办带回国的礼物。
2020 年的中国春节,在严峻而又艰难的全民抗疫中度过。正当我们为抗疫取得阶段性成果而感到欣慰时,疫情又相继在欧美暴发。宅家防疫中,有些华人想着该为抗疫做点什么事。除了给抗疫一线捐送所需的防护用品和食品,有人组建社区自助群以应对突发事件;有人通过网络发出互助信息,倡议“任何人帮任何人”;提倡华人做好防护去农夫市场购物,帮助农民活下去;捐助有关华人小餐厅,为医护人员提供饭菜;给继续上班的家庭互助带娃等。为抗疫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后,长时间处于焦虑的心情,似乎得到安抚而有所舒缓。与此同时,从国内传来疫情持续向好、各行各业陆续复工复产的好消息;紧接着,家乡侨界向海外华人及时开通专家跨国问医的防疫服务;华人社团先后多次给大家分发各级侨联、中国驻美使领馆寄来的防疫用品。被一个个好的信息和动作温暖着又感动着,对来自于祖国及故乡的关心关怀,大家纷纷点赞。
封闭在家已经数月后,生态公园开放了。禁足已久的我,终于又坐到海边长椅上。望着浩瀚的大海,我特别地想家。
人生本是一趟漂泊的旅程。在异乡这二十年间,我护照里始终夹着一张返回C hina 的回程机票,这一次,因疫情作废了。我先前居住的洛杉矶和现今生活的旧金山,是岁月在异乡这段旅程上,我驻足停留的两个驿站。然而,让我心安的是,在远方有个带根的家,一个永远敞开着门、随时欢迎回去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