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初中历史教学新理念探析
2020-10-13田志慧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育领域更加重视素质教育的推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新理念的渗透,有助于改善传统教育的弊端,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逐步构建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因此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制订有效的教学方案,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逐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历史;新理念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25-0084-02
一、探究初中历史教学新理念
传统的初中历史教育理念是:只让学生了解课本知识即可,培养的目标也仅仅是考试及格,没有进一步发挥历史课程培养学生三观的作用。教师的授课模式是:教师进行灌输式的教育,学生被动记忆,学生学习没有兴趣。新型的教学理念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辅导角色,新教学理念是:既要带领学生了解古今中外的历史事件,同时也要结合社会具体实践,深化学生对历史的理解,还要注重对他们道德素质的培养。即采用新型课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不断主动探索课本内容的延伸意义,让他们在具体历史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发教育,从而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三观。
二、新教学理念下的教学策略
(一)设定新型的课程培养目标
传统的培养目标仅仅是学生成绩及格,教师只是以课本为依据进行灌输式教育,没有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只要求学生背下那些“重点”,这样的理念,学生很难主动学习,更不会真正理解历史中蕴含的真理和潜在的道德教育。采用新的教学理念,是为了推动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新课改背景下,历史课的培养目标一定要改变。为了真正做到素质教育,初中历史课程必须以学生为依据进行课程的开展,教师要充分了解这个时期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做到课程和身心发展规律的统一,把学习文化知识和塑造正确人格作为培养目标,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内容不仅要紧扣课本,更要贴合社会实际,更加注重学生对历史文化本质的探索,培养他们体会历史魅力的能力,在历史课上形成正确的三观,真正做到素质教育。
(二)辅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知识库
我们知道,初中历史课主要是简单学习一些历史事件、了解一些历史人物,但是由于初中历史课程的课时短、教材内容不全面,这就导致学生一学期下来,很难对整体历史有个大致了解。初中教材主要记载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这些事件的时间一般不是顺序性的,这就导致学生的记忆困难,容易发生记忆混乱,让他们觉得历史课程枯燥乏味。
例如:学习各代王朝更替时,这里有许多朝代,如:夏王朝、商王朝、西周时代、春秋时期、战国时期、秦王朝等,它们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很容易混乱,学生很难记忆牢固,同时,这些内容的复杂性使学生也很难对这些史事有很好的了解。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在各王朝之间建立联系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知识库。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探究从夏朝到商朝之间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以及战国结束期为什么要进行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的结果是什么?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度探索,自然能帮助他们形成大型有规律的历史知识库,同时也让他们对这些历史更加了解,会从中国历史上各個朝代志士身上学到更多精神,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思想体系。
(三)重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程中,新理念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由原来的主导变为了现在的引导人。教学模式、教学方案,都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制订,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情况,注重因材施教。如此一来,才能提高教学模式的适用率,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例如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交流互动、分享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开展探究式学习。在开展中国近代史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座谈会,要求学生在课下搜集相关的资料,在课堂上分享近代中国史的资料,进行沟通交流,并深人分析教材内容。教师在其中主要起到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讨论思维的方向,并为学生解答疑惑,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认识到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学习中能积极配合教师开展探索活动,发散思维,开展高效的学习。
(四)采用新型的历史课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历史课更加枯燥。我们可以采取一种新型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模式,把学生按照学习能力和文化基础分为几组,组间实行量化制。这种模式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起辅导作用。课前,教师给每个小组分配预习任务,让他们自主分工合作完成,课上,每组代表上台讲解本组的预习成果,允许其他组员进行质疑,在组间开展辩论,最后教师点评出正确答案,优者得分。各个小组讲解完毕后,各组自行上台总结本节课内容,教师在旁补充。课堂结束,允许小组上台表演才艺,可以是与历史相关的事件或者是一种更有效的学习历史的方法,也可以是单纯的才艺表演,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这样的课堂模式,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小教师”的他们,自然会做到主动学习,并且组间合作和竞争,使他们对教材内容的学习更加全面,理解也更加深入,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五)将课本内容和实际社会结合
初中历史课本内容都是一些比较有时代性的事件,学生在学习时可能没法深刻理解内容。因此,教师要将课本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衔接起来,例如:在学习各地历史传统和文化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列举学校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与课本上的内容对比记忆理解。这样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更加具体化,减少内容的抽象性,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让学生主动列举的方法,可以促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增加了与教师的互动性,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能更及时得到学习效果反馈。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本身就有一定的枯燥性,若没有恰当的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影响课堂的教学效率,并不利于学生历史素养的提升。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理念更加以人为本,更加注重调动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崭新的教学理念,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建立丰富的数据库,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凌秒.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新理念探析[J].神州,2019(21).
作者简介:田志慧(1981.4-),男,汉族,甘肃张掖人,本科,副高级,研究方向:初中历史学教育。
(责任编辑 范娱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