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以生活为教材的成长课程,提升学生素养
2020-10-13刘俊莲孙林
刘俊莲 孙林
生活,就是教科书。它为学校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天津市北辰区秋怡小学在办学过程中以“全人养成教育”为办学特色,学校课程建设以生活为教材,引领孩子把课内与课外知识与生活、理论与实践有机统一起来,将课外日常生活中的成长学习行为转化为他们成长的自觉。
在新冠疫情来临之际,秋怡小学以疫情为契机,开启“疫期成长”德育实践活动,从多方位多角度提升学生的素养。
一、框架设计——指向目标素养的提升
1.活动目标。
遵循《中小学德育纲要》的培养目标,提升学生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理解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通过疫情看世界,将学习拓展到生活和社会的各个领域,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学以致用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提升综合素养。
2.课程特点。
一是生活化:与疫情生活紧密结合,充分挖掘疫情信息,带领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开展相关活动。二是综合化:学习、活动的内容范围要宽广,要融多种学科于一体,融多方面教育于一体。三是生本性: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以生为本,以自主学习、活动为主,引领适当。四是开放性:在设计学习、活动内容时,要更多地呈现开放性思维特点。抛砖引玉,让学生不因活动结束而终止学习,引发学习、思考、探究的热情。
3.课程原则。
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原则。素养对于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此次成长课堂以提升学生道德品质综合素养为其目标。以学校主题文化倡导为原则。秋怡小学建校初所確立的校树为“五角枫”,希望孩子们如同美丽的五彩枫叶,片片绽放光芒。此次“疫期成长”课堂,则是结合当今的时事和学校的主题文化开展的,希望以疫情为教材,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让每一片“枫叶”都能够认识到小我和国家的密切关系,从而引导学生将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相联结。
4.课程实施。
每周一期“成长课堂”,由校长撰写文字、录制视频,以任务驱动单下发低、中、高年级的不同研究专题,指导学生以家庭为单位开启“居家学习”模式,多元呈现研究成果。德育主任负责课程的落实与宣传。班主任利用班会时间进行线,上集体观看,辅导引领,保证课程实施进程及效果。
二、内容延展——注重疫情资源的挖掘
1.注重原有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生活即教材,在课程中,让孩子们切实感受到,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都是可以在生活中应用的。同时注重学科之间的整合。例如:用学过的12时计时法或24时计时法来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用体温计测体温并设计表格,通过展示贴在救助物资。上的诗句,引导学生加深对中国经典文化诗词的理解等。
2.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注重拓展学生认知空间,而本次课程涉及内容之广,包含医学、历史、科学、地理、生物、信息等内容。在课程实施中,首先是设置任务,但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主动去实践去探索。结合疫情,学生们深人到课程中来,很多新奇的知识吸引了学生们,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样的体验也让学生觉得快乐和放松,同时不断地拓宽学生的认知空间。
三、素养形成——重视关键能力的培养
在人的核心素养中,能力是一个人做事的根基,是智慧人生的基石,因此,在“疫期成长”课程开展的过程中,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1.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是学生获得新知识的主要手段,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在课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浏览,而是引导学生将阅读到的知识用提炼、宣讲、图示等方式进行展示。例如,在第一期成长课堂中,让学生们通过阅读搜集材料,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由来、传播途径危害,懂得隔离是最好的药,并能画图讲解。
2.重视思考能力的培养。
《现代汉语词典》对于“思考”是这样表述的:思考是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例如:在第三期中,让学生们整理搜集到的“雷神山”“火神山”两所医院的信息,向世界介绍“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的建造过程质量和内部设施情况,消除世人对质量及设施的质疑。学生只有通过思考才能理解知识,才能把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的知识。
3.重视表达能力的培养。
表达意味着学生按照自己想法,能够比较准确、清晰地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在开展“疫期成长”课堂过程中,引导学生们积极参与进来同时鼓励学生表达。例如:让学生进行小发明制作——DIY口罩,并描述或记录制作说明,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表达,并给予肯定和鼓励,从而培养其表达能力。
四、道德浸润——达成多育并举的模式
人类道德的学习可分为道德事实知识的学习、道德规范的学习和价值、信念的学习三种形式。在这三种道德学习形式中,前者属于认知性学习,而后两种基本上是情感体验性学习。在“疫期成长”课程中,不断地加强情感体验来帮助学生提升道德认识。
1.自我管理——习惯养成。
学校的办学特色是“全人养成教育”,注重习惯的养成,在疫情期间,自我管理的意识和习惯尤为重要。居家的第一周,通过疫情期间成长课程,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如卫生习惯、学习计划、体育锻炼等。要求学生制定计划书,并通过学校、家长的有效配合,逐步帮助学生养成自我管理的习惯。
2.力所能及——知恩感恩。
孩子们在居家阶段,尤其是疫情来临之际,家长对子女的保护可谓无微不至,那么孩子们是否可以从内心感受到呢?是否会用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的感动呢?于是,学校引领孩子们为家人测量体温,进行健康检测;引领孩子们每天反思自己对待家人的态度;告诉低年级的小朋友,家人工作后每天回到家时,大声地对他们说:“您辛苦啦!”让中年级的学生记录家人所给自己的“小确幸”。引导高年级的学生为家庭幸福做出自己的努力,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
3.职业规划——正确价值观。
学校自2018年开始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我们希望通过疫情,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疫情期间看到了各行各业的一线工作者,看到了不同职业身上所肩负的责任,那些负重前行的逆行者,是将小我与国家的需求和发展相结合。这也是最好的教材,学生所看所思,从而梳理自己的职业规划,了解每个职业的工作内容,从而学会规划自己的职业,并朝着这个方向不懈努力。
4.四个自信——爱国教育。
一直以来,小学生年龄小,如何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我国制度与文化的优越,进而产生文化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一直是小学教育的难点。此次疫情,给我们提供了极好的机会与素材。在10天内建设两所医院,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于是,在成长课程中我们引领学生领略世人所说的中国力量、中国速度。
5.凝聚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凝聚力的精神内核,是一个国家立于世界的精神基石,是一个民族最宝贵的精神家园。在成长课程中,学校引领学生从这次疫情中,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深意。用事例说明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国人所尊崇的价值观导向。
6.大国担当——国际视野教育。
随着疫情的进展,学校着力引领学生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大国担当”。在学习与思考中,学生认识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此次疫情中的含义:现在整个人类都受到了威胁,对全球的经济和生活都形成了冲击,对人类的生命造成了巨大的危害。认识到中国的大国担当不仅体现在思想和口头上,更倡导“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团结合作是战胜疫情最有力的武器”,推动全球抗疫合作,担负大国应尽的责任。这样,,孩子们的视野就由身边延展到外省市、全国、全世界,并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大国担当的理解更加深刻。
(责任编辑 徐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