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具”还是网络“利器”?
2020-10-13刘雨佳
刘雨佳
根据我国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93.9%,未成年网民高达1.75亿。未成年人的网上活动包括网上学习、听音乐、玩游戏、社交聊天、短视频等。随着网络的普及,未成年人的“网络成瘾”问题也走进了家长们的视野,但将网络视为洪水猛兽般一刀切的教育模式显然是不合适的,家长们应该正确地认识到网络的利与弊,学习如何引导孩子使用网络。
雨佳医生的诊断
网络成瘾又被称为病理互联网使用、互联网行为依赖等,最早是作为一种现象被提出来的。近些年随着网络及精神科的发展,对网络成瘾的研究中发现其背后的成瘾机制与其他成瘾行为相似。在未成年人中表现为不可自制地反复渴求上网,上网行为冲动失控从而导致学业失败、人际关系不和谐、社会功能受损等。存在网络成瘾问题的未成年人也常常共存很多其他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悲观、多疑、低自尊、情绪不稳定、自我约束差等。
对待网络成瘾同对待其他成瘾行为一样,如果选择一刀切的戒断方式反而会出现戒断反应或者过激的行为。像故事中的小飞,甚至出现了攻击他人或攻击自己的行为,往往这时家长会因束手无策而选择妥协,使孩子在网络使用上失去约束,变本加厉。
雨佳医生的提醒
作为家长,我们首先应该去思考网络成瘾事件背后,孩子的真实想法到底是什么?很多网络成瘾的孩子存在负面的歪曲认知,认为“我在网上很行,在网下是很无用的”“我只能在网络上得到尊重,现实中不会有人尊重我”,而改善这种负面认知,让孩子能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的尊重及温暖,才是把孩子从网络世界拉回现实世界的核心点。
另外目前数据调查显示,较多关于网络成瘾的报道都源于亚洲国家,亚洲国家未成年人网络成瘾数据较高,这可能与我们的文化中更注重学习,而娱乐活动较少有一定的关系。
无论是网络游戏还是其他网络娱乐活动,其本质都是休闲娱乐,如果一刀切地禁止就是减少孩子的娱乐时间,孩子必然是不愿意的,更好的做法是找其他娱乐活动去替代,例如室外运动、去影院看电影、家里人一起打扑克、做游戏等。既取代了孩子的上网时间,又增加了亲子相处的时间,拉近了亲子关系。
家长们还应该理性的将网络视为工具去看待,思考在教育中如何利用好网络这个工具,而不是把手机当作打发孩子的工具,等事情严重了才发现已经管不住了。一开始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时可以和孩子共同签订一个“上网协议”,合理分配学习及上网的时间,把上网当成一个休闲娱乐的奖励,去鼓励孩子自主学习,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同时,也不要忘了多多挖掘其他丰富多彩的娱樂活动、社交活动。
最后还要提醒各位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因为上网出现负面情绪、过激行为等,也不要忘记寻求心理科专业医生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