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水管网水力模型建设及在供水规划中的应用

2020-10-13王天元

供水技术 2020年3期
关键词:校核水力水量

张 皓, 何 通, 王天元 , 时 超

(苏州智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常熟215500)

随着智慧水务的推进,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水力模型也吸引了供排水企业的关注,目前国内已有部分水务公司建立水力模型并取得良好应用[1]。水力模型作为实现智慧水务及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工具,在未来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2]。水力模型主要用于规划、调度、设计等多方面,但是其建设过程尚无统一规范。笔者以江苏省常熟市水力模型建设为背景,采用WaterGEMS建模软件,开展了水力模型建设及其在供水规划方面的研究。

1 模型建设

水力模型建设的基本步骤包括数据处理、数据导入、模型校核。

1.1 拓扑数据处理

模型建立的过程需要众多的数据支撑,包括管网拓扑数据、水量数据和SCADA数据。

1.1.1 拓扑数据处理

管网拓扑数据来自GIS,详细数据说明如表1所示。水力模型最基础的拓扑数据是GIS中的管线、节点、阀门数据,其准确性直接影响模型精度,在管线数据处理方面首先需要梳理GIS中的管线数据,最主要的工作为确定管线之间的连接管线,完善拓扑数据。此外,还需要根据地面高程数据对节点进行高程赋值,梳理阀门启闭情况等。

表1 拓扑数据说明Tab.1 Description of topology data

原始GIS数据中含有多种类型节点,首先将所有节点图层合并为1个图层,然后在ArcMap软件中建立管线与节点之间的拓扑关系。

在拓扑关系建立过程中,重点为拓扑关系的设定,主要设定的5条拓扑规则包括:不能有节点重叠;管线不能自我交叉;管线不能自我重叠;节点必须与管线连接;管线末端必须与节点连接。

通过设定拓扑关系,可以自动修正拓扑关系,其次再通过查找Network管网连接关系找到孤立管线与孤立节点,便于GIS数据的核对。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创建DEM和栅格数据赋值,为节点进行高程数据的赋值。

1.1.2 水量数据处理

水量数据主要来源为营业收费系统,需获取的数据包括:

① 用水点位置、用水类型(居民、工业或其他等)、抄表时间、抄表模式(单月或双月)、用水量;

② 大用户贸易水表位置、计量类型(工业、商业等)、实时水量数据;

③ 其他统计数据,包括产销差水量统计以及绿化、管道冲洗等非计量水量收费方式等。

各地的水务公司通常存在双月抄和单月抄两种模式,季抄比较少。进行水量处理时,对连续2个月的数据取平均值作为单月水量,然后再平均到每日作为每个用户的单日用水量。如果能实现水表定位,可在模型中根据各个水表的位置将其水量挂接到最近的节点上。如果未能实现水表定位,则需要进行一定的水量定位工作,至少需要将大用户(用水量> 1 000 m3/d)进行水量定位。对于漏损、绿化等水量,可将其统一处理为未计量水量,采用比流量法进行水量分配,均匀分配到管网中。

1.1.3 SCADA数据处理

SCADA数据对比模型校核至关重要,主要包括:

① 所有泵站水泵的开停记录;

② 泵站总流量、总压力、用电量、泵站效率;

③ 各泵站每台水泵的单泵流量、压力、用电量、效率;

④ 各水库液位变化记录,包括清水池水库和管网中泵站水库;

⑤ 管网测压点、测流点的运行数据,测压点需包含压力计标高信息。

在获取SCADA数据后,需要进行数据清洗,剔除噪点数据。SCADA数据既是模型建立的数据支撑,也是模型校核的标准,应选取上述数据中前4项作为基础数据,第5项作为校核数据;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模型采用水源压力控制模式,则水厂流量应作为模型的校核数据;采用水源流量控制模式,则水厂总压力应作为校核数据;如果采用水泵模式,流量和压力都应作为模型校核数据。下一步将处理好的SCADA数据放入模型中,作为模型建立和校核的重要依据。

1.2 数据导入

在完成数据处理之后,模型的建立过程可以看作数据导入的过程。通过WaterGEMS的各个导入功能,将处理好的数据导入模型中。

1.2.1 管网数据导入

将GIS中的管线、节点、阀门数据导入水力模型中,形成水力模型的管网框架,通过Model Builder导入管线数据如图1所示。

图1 通过Model Builder导入管线数据Fig.1 Importing pipe data via Model Builder

1.2.2 水厂数据录入

将水厂的清水池、水泵、管线、阀门录入水力模型,同时与外管网连接好,确保连接正确。同时需要将水厂的运行数据导入模型中,例如水池液位的变化、水泵的启停以及水泵的频率等。在WaterGEMS中既可以通过编写控制语句的方式,又可以通过设置pattern的形式设置水厂运行数据。

1.2.3 水量分配

根据供水量数据,对水力模型进行节点上的初始流量分配,如果可进行水表定位,直接进行水量挂接。当不具备水表定位的条件时,则首先进行大用户位置定位,录入大用户水量信息,然后可采用管线比流量分配方法进行水量的分配。通过Load Builder进行水量分配,如图2所示。

图2 通过Load Builder进行水量分配Fig.2 Water demand allocation via Load Builder

1.2.4 建立用水模型

根据远传水表和流量仪的水量数据,通过数据处理形成不同的用水模式,录入到水力模型中并赋予到相应的节点上,如图3所示。

图3 建立用水模式Fig.3 Building of water demand pattern

1.3 模型精度控制

1.3.1 压力精度要求

管网压力监控点的压力计算结果相对于实际监测值的误差,是水力模型压力计算精确程度的判定指标。根据管网的复杂程度、压力监控点仪表的精度、地面标高的准确程度以及压力监控点的分布位置,水力模型计算的压力值与实测的压力值之间的均方差,要满足以下要求:

① 压力计算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均方差应不大于1~1.5 m;

② 压力计算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均方差不大于1 m的实测点数量,应占总实测点数量的80%以上;

③ 当管网较复杂、测试条件不理想或测点分布不能满足水力模型校验的需要时,误差范围取上限值;当管网较简单、测试条件比较理想时,误差范围取下限值。

1.3.2 流量精度要求

管网流量监控点流量计算结果相对于实际监测值的误差,是水力模型流量计算精确程度的判定指标。根据管网的复杂程度、流量监控点仪表的精度以及流量监控点的分布位置,水力模型计算的流量值与实测的流量值之间的均方差,需满足以下要求:

① 当测流管线水量占管网总水量的比例大于1%时,均方差必须在5%~10%;

② 当测流管线水量占管网总水量的比例大于0.5%时,均方差必须在10%~15%;

③ 当管网较为复杂、测点仪表的精度比较低或测点分布不能满足水力模型校验的需要时,误差范围取上限值;当管网较为简单、测试条件比较理想时,误差范围取下限值。

1.4 模型校核

完成上述工作后,即可运算水力模型,此阶段的计算结果会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的误差,需进行水力模型的校核工作。

水力模型基本的校核方法主要分为检查、校验和验证,始终贯穿于水力模型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在水力模型建设的不同阶段,这3种方法的使用各有侧重,整个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假设模拟—问题锁定—确认更正的过程。总的来说,水力模型的校核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4.1 基础数据检查

将收集到的基础数据和现场测试数据进行汇总分析,通过统计分析方法评估数据的准确性和可用性,对不正常的基础数据进行讨论确认并重新收集、整理,以降低由于基础数据不准确而造成的偏差。

1.4.2 管线及其连接关系检查

根据管线数据和管网运行数据对管网进行初步建模,通过初步水力模型的建立,通常会出现管线之间的连接关系错误和其它数据错误。通过检查与沟通确认,基本要求达到管线连接关系和阀门开度与实际相符,同时主干管网的连接情况、管径大小与实际一致。

1.4.3 水力模型相关参数修正

运行水力模型,与压力监控点、流量监控点的实测数据进行比较,根据误差值合理调整影响水力模型准确度的关键参数,使水力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的误差逐步控制在要求的范围之内。相关的参数包括节点流量及其用水曲线、管道摩阻系数、阀门启闭、地面标高等。

1.4.4 水力模型验证

水力模型的建立与校核工作完成后,需要采用不同供水方式下的数据进行验证。使用其他供水方式下的基础数据重新输入水力模型并运行计算,验证其结果是否符合实际。若符合则表示该模型准确度较高,若不符合则应继续校核与调整水力模型,使水力模型适用于实际不同的供水方式,体现实际的运行情况。

2 供水规划中的应用

供水企业经常要开展管网改扩建、维修关阀、区域水量增加等多方面的规划,以往的粗放式管理仅凭经验做出判断,缺乏科学性、系统性,无法保障用水安全。因此需要结合水力模型进行定量化分析,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与方案。

2.1 管网改扩建模拟

常熟市辛庄区域一直以来是低压供水区域,为了缓解低压状况,分别对3种新增管线方案进行模拟,最终提出新增管线布设建议,管线位置如图4所示。

方案一:从东始村路口至227省道铺设DN800管道,南部沿东西方向铺设DN600管道。

方案二:从南环至227省道铺设DN800管道,南部沿东西方向铺设DN600管道。

方案三:从南环至227省道铺设DN1000管道,南部沿东西方向铺设DN600管道。

图4 3种方案新增管线位置Fig.4 Locations of new pipe in three schemes

根据测压点各方案模拟结果及当前压力值统计结果,该区域24 h压力变化曲线如图5所示。可以看出,3种方案对辛庄镇压力较低状况都有一定的改善。以最低压力为例,方案一、方案二和方案三的最低压力能分别提升23.47%、31.16%和33.06%。方案三较方案二而言,虽然管径由DN800增大至DN1000,但压力提升不大,因此建议使用方案二。

图5 3种方案模拟结果Fig.5 Simulation results of three schemes

2.2 维修关阀模拟

当进行管网维修需要关阀时,往往会带来区域压力下降、水流反向等问题,模拟关阀操作对压力的影响。如图6所示,圆框内虚线所示的管道代表此次需要关闭的管段,管道关闭后的压力影响分析如图7所示。

图6 关阀管道Fig.6 Pipe of closing valves

图7 关阀前后压力变化Fig.7 Pressure change before and after valve closing

从图7可以看出,部分地区压力变化不大,部分区域压力有所上升,部分区域压力有所下降。港区、辛庄镇区、张桥镇区、练塘镇区、莫城镇区压力变化不大,仅为0~1 m;周行镇区压力上升最大,达到4~6 m; 海虞镇区压力上升2~3 m。其余地区压力均有所下降,其中市区压降最大,达到了10 m以上。测压点管道关闭前后压力变化曲线表明,市区平均压降为11 m。该关阀操作会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建议在凌晨2:00—5:00进行。

2.3 区域供水量增加模拟

当管网中新增用水户需要铺设管道时,管径的选取尤为重要。若管径选取不合适,不但不能满足用水需求,还会因为水流损失过大不能提供足够的压力。模拟沈张路新增管道分别为DN300,DN400及DN500情况下新增用水点的压力情况,新增用水点位于图8圆点位置,用水量为6 240 m3/d。

图8 新增水量位置与管线Fig.8 Location of new water demand and pipe

在不同管径下,新增用水点压力模拟结果如图9所示。可以看出,管径为DN300时新增用水点压力仅在10 m左右,远低于供水服务压力;当新增管道管径为DN400时,新增用水点压力在19 m左右,刚好满足服务压力。当新增管道管径为DN500时,新增用水点压力在21 m左右,满足供水服务压力,因此推荐新增管道采用DN500口径。

图9 不同管径下的新增用水点压力Fig.9 Pressure of new water consuming point with different pipe diameters

3 结语

水力模型建设的基本过程,是一套从数据处理到模型校核较为完整的流程,操作性和可复制性强。对供水企业经常遇到的供水规划问题,将模型应用于供水规划中,有助于实现从粗放式经验管理到精细化定量化管理的转变,帮助供水企业科学、系统地制定供水规划方案,保障供水安全。

猜你喜欢

校核水力水量
发电机进相试验失磁保护与低励限制配合关系的校核
末级压出室水力结构对多级离心泵水力性能的影响
贫甲醇泵的水力设计与数值计算
小水量超纯水制备系统的最佳工艺选择
供热一级管网水力计算及分析
利用物质平衡法分析小层注水量
通行费校核分析方法探究
基于卫星遥感图像的收费站位置自动识别与校核
FPSO火炬塔海运绑扎方案及强度校核
基于水力压裂钻孔的注水量及压裂半径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