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互联
——赋能产业新发展第22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上海成功举办

2020-10-13

上海质量 2020年9期
关键词:大奖工业

◆记者 宗 和 / 文

9月15~19日,第22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成功举办。作为疫情以来我国举办的首个国家级工业展会,本届工博会以“智能、互联——赋能产业新发展”为主题,设立9大专业展,吸引了来自全球22个国家和地区的2238家参展商,其中境外及外商投资企业约占20%,展览面积达24.5万平方米。

开幕首日揭晓的第22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大奖”(含特别大奖)和“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国家馆奖”,全球瞩目。

本届工博会评奖实行企业“自主申报”+行业协会“推荐制”的双通道申报模式,共受理434件参评展品,比去年增加118件,创历年新高。10项出炉的CIIF大奖包括1项CIIF特别大奖和9项CIIF大奖,多为国际首创、全球第一的技术产品,并首次在工博会登台亮相。

在今年工博会大奖名单中,既有聚焦国之重器的重大工程项目,又有在关键“卡脖子”环节上取得重大突破的新技术、新材料,还有围绕数字新基建、在线新经济等引领工业产品未来发展方向的新探索。其中,特别大奖由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的“北斗三号中科院导航卫星”获得。

今年6月底,北斗三号导航卫星完成全球组网的、正在天上运行的35颗北斗三号卫星中,有12颗出自获得CIIF特别大奖的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该成果采用国产龙芯CPU+FLASH架构,填补了国产航天处理器的空白;核心器件全部国产化,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摆脱了“受制于人”的局面。

9项CIIF大奖分别为武汉中科极化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人体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系统,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自动化码头装卸系统,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的“海斗一号”全海深自主遥控潜水器,上海节卡机器人科技公司的节卡共融系列协作机器人,上海三爱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新型显示用含氟高分子材料(PT853),凯盛君恒有限公司、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凯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中性硼硅药用玻璃管,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上汽5G智能重卡,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星联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制品短流程高效制造技术,长春希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的超高清超高分辨率大尺寸LED显示器。

除获奖展品外,本届工博会也是历年来首发展品最多、首展技术最集中的一届。众多展商抓住难得的线下亮相机会,围绕新一轮科技产业变革趋势精心布展,充分体现了全球制造业的时代特征,也展示了我国在新产业变革中迈向价值链中高端的最新成果。

在全新打造的“智慧物流”展区,阿里巴巴、京东等展示了产业链供应链的新业态、新模式;在智能网联汽车方面,多家本土“造车新势力”会同上汽集团等老牌企业,带来大量最新成果;在5G领域,以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为代表的展商加强了“5G+工业互联网”场景的呈现。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国际交往虽在一定程度上受阻,但工博会依然坚持以国际化视野办展,特别是在全球工业展会纷纷停摆的情况下,着力打造国际化平台,彰显我国对外开放决心。

其中,意大利国家馆无疑是今年展馆内的焦点。今年适逢中意两国建交50周年,意大利国家馆在筹备之初就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最终成功在面积超过1200平方米的展厅里集中展示了玛莎拉蒂、歌诗达邮轮、依维柯等意大利国宝级企业和产品,以及意大利制造业领域的先进技术。

此外,SAP、欧姆龙、三菱电机、ABB、发那科等一大批跨国工业巨头带来大量首发技术和产品,使工博会成为今年全球制造业新技术发布的首选场。这也彰显了中国工博会的国际影响力和制造业“风向标”的地位。

在今年发布的新品中,无论是外资品牌还是国产设备,研发、制造都呈现出向国内转移的趋势。发那科的最新协作机器人虽然是全球研发产品,但其生产的供应链更依赖中国供应商,库卡公司的新品机器人则完全是中国团队自主研发的产品。可以说,本届工博会为全球工业经济注入了“中国信心”。展会期间,不少制造业巨头表示了对中国市场满满的信心:SAP负责人表示,工博会是推动“工业4.0”的一次黄金机会。博世力士乐强调,他们不仅将尽可能多地给中国市场带来新技术、新方案,其在华最新生产基地也将于不久后落成投产。施耐德电气的心声是:“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我们希望把新应用首先在中国落地。”

今年工博会的论坛坚持“少而精、创品牌”的原则,重点聚焦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国际会议,全球知名学者、企业家等在这一平台上开放交流,现场有超过100位院士参会。在15日下午开幕的工博会“2020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国际会议”上,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表示,我们要深刻把握新形势新要求,潜心打造创新驱动的“硬核”,大力推动创新要素聚合,实现科技产业和谐发展。

相较于往年,今年会议增加了项目对接会,引导院士专家团队与企业对接,面向全国征集了近200项企业创新需求,中国工程院征集了237项创新成果,并首次在工博会设置院士专家创新成果展,围绕国家和上海重点发展的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促进院士团队科研成果产业化。

同时,为展示产业科技助力疫情防控的新成效,今年工博会还邀请在抗击疫情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集中展示在抗疫防护用品、医疗器械等领域的创新成果,展品数达100多件。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新冠临床诊疗室也“搬”到了现场,展示疫情一线病房中使用到的相关临床产品,如新型同轴套管、可重复使用医疗物品的浸泡型消毒箱、全黏贴口罩,以及新冠肺炎多模态精准影像诊断和AI创新性研究与应用等,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抗疫一线医疗人员的奋斗和奉献精神。

今年工博会还通过5G直播、虚拟展厅等互联网新技术,首开“工博会在线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办展,满足了展商和观众实现“云上”观展、洽谈、对接的需求,也使得工博会这一平台被赋予了全新功能。

猜你喜欢

大奖工业
2022 中外玩具大奖
我中了秋天的大奖
了解世界大奖
神秘的年终大奖
谁将成为工业互联网的“BAT”?
工业互联网,在路上
抽大奖啦!
工业人
这些照片没有一张得大奖,却感动了无数人……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