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业互联网助力数字化转型第22届中国国际工博会行业论坛 · 工业互联网+全面质量管理国际论坛综述

2020-10-13张晓丹

上海质量 2020年9期
关键词:工业转型数字化

◆张晓丹/ 文

(作者单位:上海质量管理科学院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

2020年9月18日,第22届中国国际工博会行业论坛 · 工业互联网+全面质量管理国际论坛在沪举办。论坛由中国国际工博会组委会主办、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承办,得到了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指导。论坛以“工业互联网助力数字化转型”为主题,来自政府主管部门、国际产业界、工业互联网和质量管理领域知名专家,以及国内先进企业代表,围绕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工赋上海”与数字化转型、工赋企业数字化转型等专题发表了精彩主题演讲。

上海市质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沈伟民致辞

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行政负责人魏玉剑主持开幕式

一、数字化转型的本质内涵

数字化转型要以质量发展为目标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姚雷在题为《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演讲中指出,数字化时代,质量的敏感性更强,质量的需求更多,质量个性化的柔性内容更加突出。数字化转型要以质量发展为目标,确保“三个不变”和“三个变化”。“三个不变”即质量作为需要满足的本质属性没变、质量作为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不变、质量的基础要素不变;“三个变化”即提升质量的方法有变化、传递质量的路径有变化、质量治理的模式有变化。未来,强调人人参与的质量共治模式,将成为潮流。

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发展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处长山栋明以《“工赋上海”与数字化转型》为主题,通过诠释“新基建”阐述了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内涵。他认为,“新基建”意味着形态的重构、组织的再造和文化的变革。形态的重构,要形成化学反应,而不是物理反应。组织的再造,数字化转型不是简单的IT化,而是和业务高度协同。文化的变革,数字化转型需要数字经济思维和文化。

由信息技术引发的系统性变革

中信联(全国两化融合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周剑在《数字化转型的主要任务和方法路径》主题演讲中提出,数字化转型是由信息技术引发的系统性变革,是以物质经济为核心内容,转向为数字经济。物质产品还在,但是更多的会变成一种载体。数字化转型是以提高信息技术的作用,发挥数据这个新要素的价值。转型真正的核心内涵是整个价值体系的重构。

二、数字化转型的主要内容和路径

以新型能力建设为主线

周剑指出,数字化转型的首要任务是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并将其作为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是新型能力建设。第三是策划实施涵盖数据、技术、流程、组织的系统性解决方案。第四是建立匹配的治理体系并推进管理模式持续变革以提供管理保障。第五是充分发挥新型能力赋能作用,加速业务体系和模式创新,推进传统业务创新升级、培育发展数字新业务。

数字化转型的质量推进路径

姚雷从八个方面提出了数字化转型的质量路径:一是加快形成“质量4.0”理念。二是大力实施质量强国战略,政府要发挥重要的作用。三是推动智能检测云平台建设。四是加快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五是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六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解决“卡脖子”问题,建立完整数字经济产业链。七是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最后是加强数字化人才培养,尤其中小企业应当成为推动数字经济的重要力量。

以工业互联网促数字化转型

山栋明认为,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最佳路径是工业互联网促数字化转型。其中,上海工业互联网2.0核心是实现“三个转变”。一是要从自动化转变为数字孪生。二是要从单体高质量转变生态高质量。三是要从网络中心转变为知识中心。

数字化转型的方向和核心

中国企业联合会智慧企业推进委员会张文彬在《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创新》的主题演讲中提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方向是构建适应数字经济的新范式,这意味着企业必须重建一套涵盖所有要素的新架构体系。因此,数字化的企业架构体系设计是数字化转型成功的关键和难点,但目前绝大多数企业高层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通过全域、全要素的数据挖掘创造新价值,包括赋能、升级和转型三个层级,重点是基于数据驱动的新应用场景创建,产生新的客户价值,实现基于数据的新增长。

数字化转型的基本框架

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金德以《工业互联网创新 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为主题做了演讲。他提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新基建”驱动数据正在向全产业链持续释放要素红利,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支撑生产管理全过程数据贯通、全要素网络化协同和全场景智能化发展,加快产业链、价值链向中高端延伸。工业互联网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数字化转型的本质则是以数据的自动流动化解复杂系统的不确定性,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构建企业数字化转型框架: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战略——物联、数联、智联三维框架。顶层是组织战略,数字化转型能否成功取决于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定位和战略举措;核心是以数据为驱动要素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构建;基础是构建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管理体系。

三、数字化转型方法与技术

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数字化转型平台建设

王金德提出,在数字化转型发展进程中,企业尤其是广大中小企业在工业互联网创新方面,存在应用深度不足、创新水平能力不足、行业覆盖广度不足和政策制度供给不足等需求和问题。企业亟需数字化水平评估、转型建设指南、数字化转型工具集、智能检测、标识解析服务和高端智库等公共服务。对此,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等单位通过产学研用多方协同,搭建了“工赋”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

以质量4.0方法驱动数字化转型

国际质量科学研究院院士、美国质量协会吉姆·杜瓦迪在题为《质量4.0与数字化转型》的主题演讲中,围绕“数字化转型中数据科学的价值”,指出数字化转型不只是传统IT的建设,更是一项跨技术、跨系统、跨行业的复杂工程,是向工业4.0时代迈进的开始。他认为在数字化转型分析中,需要重点考虑制定战略计划、制定战略和战术措施、构建包括大数据在内的数据科学价值链、成立数据科学合作委员会、设立数据科学家职位、不寄望于让一位数据科学家完成一切、建立审查制度等七个方面。

始于现场问题解决的数字化转型

日本能率协会中国法人杉本公敏总经理以《日本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践》为主题发表演讲,从三个方面提出数字化转型领域。一是现场问题解决的领域,这个领域通常使用物联网(IoT)的现场工具。二是最优化的领域,即现场改善的更高层面,使用的是被称为32个印象单元的工具。三是价值创造领域,就是如何进行新事业的创造。日本企业更倾向于首先在现场解决问题,然后再升级到整体的智能工厂的监测,最后才是企业的新领域的创新。

创新工业大数据服务作支撑

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宁德军教授在《工业大数据创新服务数字化转型研究》的演讲中,总结了工业大数据赋“智”面临数据质量较差、领域知识比较匮乏、缺乏有效的知识发现手段等数字化转型技术方面的挑战,提出了工业大数据赋“智”DIKW技术路线,并对工业大数据服务数字化转型的基本规律、应用场景、发展前景进行了详细总结。在他看来,高质量数据集应该满足三点:一是有清晰业务场景和需求定义;二是满足业务需求同时满足数据质量要求;三是能够训练出所需要的算法。

“工赋”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启动及数字化转型产融合作签约仪式

四、数字化转型的路径与实践

运用IoT工具实施数字化转型

杉本公敏结合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和日本制造业IoT实施现状,提出通过IoT七种工具和传感器,达成现场问题的解决。他认为,日本制造业未来的方向,一是通过IoT的深入进行下一代的生产方式。IoT的技术进步非常迅速,如果制造没有进步、管理跟不上,那么将无法使用IoT的数字化改善。二是为客户提供新的价值创造。比如增强现有业务功能(如大规模定制、顾客运作方式监控、智能产品)、建立新的商业模式(如增值类型、智能匹配类型)等。

工业互联网创新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

宁德军以上海化工工业区智慧园区打造为例,介绍了打造工业互联网、建设智慧企业所需的关键技术,包括打造智慧管廊系统过程中使用的数字孪生的方法。算法模型、机理模型、知识图谱等,是企业拥有“智慧大脑”最基本、最核心的东西。智能系统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物理世界的全面感知;二是现有诸多系统的交互。

工业互联网平台促进数字化转型应用

产业互联:上海电气数科王勇副总经理围绕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结合电气数科“星云智汇”平台,提出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生态建设、应用打造,助力企业内部服务业务,从被动式服务向预见式服务转变,从现场服务向远程服务、预防性服务转变,形成价值链服务新模式。

生产智能:智能云科朱志浩总经理围绕生产智能,指出“工业互联网”建立的是制造数据高速公路。工业互联网平台纵向打通了数据,横向通过破墙效应,打通企业和企业之间、车间和车间之间的数据,然后集成实现一系列真正的信息化、有别于以前的信息化,最终推动智能制造的实现。

边缘解决方案:上海理想信息严春华副总经理围绕工业互联网边缘解决方案,分享了天翼云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整体解决方案。以园区的边缘解决方案为例。最基本的是园区的虚拟专网,结合MEC能力提供连接类的服务。第二步可以提供IaaS层的服务,把计算能力、存储能力、GPU能力提供给企业或者园区内企业做一些共享。第三层引入,从打造协作生态圈的角度,从应用层的角度,把SaaS的能力提供给客户。

智能检测: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张少迪博士围绕智能检测,分析了中小型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分享了面向中小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上电科云操作系统及智能检测平台,并基于上电科工业互联网循环优化体系列举了多个典型应用案例。

设备数字管理:上海贝恒检测金俭总经理分析了数据驱动决策的设备管理新模式,围绕设备精益管理的目标,指出数字孪生应用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可提供知识图谱、全流程信息和预测性维护等多种解决方案。

猜你喜欢

工业转型数字化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工业人
转型
数字化制胜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