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望区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思考与建议

2020-10-13何翔亮

绿色科技 2020年16期
关键词:文明生态建设

刘 慧,何翔亮,杜 艳

(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000)

1 引言

2016年安徽省委省政府印发《安徽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切实推进创新型生态强省建设。2017年 ,安徽省出台了《安徽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管理规程(试行)》和《安徽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指标(试行)》。马鞍山市以生态市建设为基础,逐步开展了生态文明建设有关工作,积极推进马鞍山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创建。作为“生态马鞍山”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博望区委区政府决心以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契机,推动博望区生态文明建设。

2 博望区概况

博望区全区总面积380.2 km2,辖博望、新市、丹阳三镇,共有37个村、3个居委会、3个社区。博望区地处长三角经济圈和南京1 h都市圈内,交通十分便利,是安徽省通向苏浙沪等长三角发达地区的一个重要门户。地处青弋江、水阳江下游,水系发达,均属长江流域,有“一湖九河”之称。

博望以刃模具为主体的工业基础自明代就开始积累,已形成以刃模具、机床、筑路机械配件、锻造为主导的机械装备制造特色产业集群。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3.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400元,同比增长10.1%;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73元,同比增长9.9%。博望区未来的发展定位是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数控机床集聚发展基地、面向长三角地区的运动健康休闲旅游中心和特色生态农产品供应中心。

3 创建基础分析

3.1 创建的优势和劣势分析

3.1.1 生态文明建设优势

(1)党委政府重视,生态创建成效较为显著。博望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成立以区长为组长的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面统筹推进生态区创建工作。博望区先后创建成功1个国家生态镇、2个省级生态乡镇;1个国家级生态村、4个省级生态村及15个市级生态村、1个市级绿色社区、1个市级农业示范点。2015年博望区省级生态区创建工作通过安徽省环保厅验收,2016年12月获得安徽省环保厅命名为“安徽省生态县(区)”。

(2)区位优势明显,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较好。博望区区位条件优越,可直接参与到南京的产业与市场对接过程中,形成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以及华东地区休闲旅游目的地、生态农产品供应地。近年来博望区持续开展的生态环境整治与保护工作,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较好的生态环境本底和基础支撑。2018年空气质量优良率有所提升,从2017年的65.6%提升到71.4%,境内主要河流及湖库水质达标率100%,区域内各级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3)基础资源丰富,产业优势总体较为突出。博望水资源丰富,天然、人工水体众多;湿地资源最甚,类型多样,包括湖泊湿地、河流湿地及库塘型湿地等。下辖三镇都是千年古镇,均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众多的人文景观,境内有较多古迹和遗址留存,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人文条件。博望区已基本形成了以高端数控机床为特色的支柱产业,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经济实现了提质发展。

3.1.2 生态文明建设劣势

(1)经济规模总量偏低,绿色转型有待持续推进。博望区经济总体上仍呈现出较低发展水平。一是经济规模还不够大,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少,工业经济增速不快;工业虽占据三产核心,但规模化的集群带动效应有待提高。二是科技创新难度较大,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共性问题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尚待突破,资源消耗与经济效益的转化力度偏弱。三是科技服务产业人才偏少,高素质人才缺失。四是能耗水耗偏大,节能节水技术和政策欠缺,不利于推动全区绿色发展。总体来看,博望区的经济发展力度需要加强,产业绿色转型需要大力引导。

(2)生态保护压力巨大,生态环境监管能力不足。博望区良好的水土资源孕育了丰富的区域生物多样性,在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承担极为重要的责任。这就要求博望区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但目前博望区在维护区域生态功能的投入和受益在空间和时间分配上不完全一致,生态保护和环境质量改善压力较为突出。博望区现有的生态环境监管能力与生态环境保护重任的需求之间还无法做到匹配,全区污染源点多面广,环境监管队伍人员不足,无法实现污染源监管全覆盖,仅靠环保专项执法行动难以有效全面根治。

(3)城乡建设基础薄弱,公众生态意识有待加强。基于历史欠账较多、丘陵区城乡分布不集中等原因,博望区基础设施建设尚未跟上经济发展步伐和人民群众的期待。依然存在污水收水系统不完善、主干网与用户排水系统沟通不畅等问题。城区及各乡镇基本实现了垃圾集中转运和处理,但转运站密闭性还有待提高、部分农村的生活垃圾仍以简单堆放为主,全区环境基础设施配置有待完善。同时,博望区还面临着骨架路网尚未完全形成,公交服务总体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部分农村卫生条件较差,村容村貌不够干净整洁。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还有待加强,企业环保责任意识不强,主动保护环境的意识有待形成。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尚未根本转变,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等观念亟待提高。

3.2 创建的机遇和挑战分析

3.2.1 生态文明建设机遇

(1)生态文明上升为治国理政方略的高度。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生态文明建设首次纳入“十三五”规划,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更是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做出了顶层设计。生态文明建设已上升到了治国理政的高度,成为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十九大”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这一战略定位,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为博望区推动生态立区战略,整合优势资源,凝聚发展合力提供了良好机遇。

(2)国家及省市层面相关发展战略的不断提出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2008年,国家层面提出要求将长三角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并泛长三角概念;2019年,《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长三角通过一体化发展。《安徽省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明确安徽省要积极承接沪苏浙产业布局和转移,大力发展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基于此,博望区作为面向江苏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节点城市,可以做足承接长三角和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文章,从而实现博望区社会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与发展。

(3)“生态强省、美好安徽”策略的提出。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时作出了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的重要指示。同年,安徽省印发《关于扎实推进绿色发展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实施方案》,提出了打造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安徽样板;也明确了博望区生态文明建设总体目标及工作思路。在建设“生态强省、美好安徽”的大背景,为博望区创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良好机遇。

3.2.2 生态文明建设挑战

(1)产业层次偏低,生态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博望区产业层次不高,机械加工产业一支独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较慢。如何更好地整合自身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成为博望区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和挑战。同时,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同质化发展也给博望区带来了极大挑战,如何充分利用现有工业基础、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构建多产业的多度融合,亟待博望区通过切实有效的举措建立完善的生态经济体系。

(2)环境问题日趋复杂,生态环境质量提升难度大。 与此同时,随着城镇化率及工业化率的不断提高,经济增长和城镇化带来的污染物排放总量也将有相应的增加,历史遗留问题和累计环境问题将逐步释放。环境问题变得更为复杂,呈现出污染源多样化、污染物复合型转变的趋势。2018年全区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71.4%,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但也不可否认,提升难度较大。国家出台的一系列行动计划和方案中,围绕环境质量改善提出了更多的约束性指标及更高的要求,增加了环境质量改善的难度。

(3)政策自主空间小,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相对滞后。由于省、市、县行政管理层次的管理要求,区级政府政策自主权不足,在一些政策的探索上要被动地服从上级统一安排和布置,因此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面仍有待建立和完善,大部分生态文明制度没有制定,需要自上而下理顺关系,激发自下而上体制改革的活力。建立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力量和因素,是博望区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重要挑战。

4 创建的可达性分析

根据创建要求,对比《安徽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指标(试行)》,截至2018年,博望区未达标指标10项。具体指标内容及指标值见表1。

表1 博望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指标

统计分析表1发现,博望区现状值未达标的指标分布在生态制度(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生态环境(环境空气质量、EI指数)、生态经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秸秆综合利用率)、生态生活(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4个领域。

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正在编制中,预期能达标;其他指标如EI指数、秸秆综合利用率、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城镇污水处理率、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率因创建差距较小或相关工作开展难度不大,较易在短期内达标;环境空气质量、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三项指标达标实现任务较为艰巨[3],要求在后期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各领域同时发力,加大力度,促使其可以通过创建实现达标。

5 对策与建议

5.1 构建完善生态制度

设立生态文明创建办公室,实行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制定《博望区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增加生态文明建设指标在各级党委政府目标绩效考核中的权重,将生态文明建设任务完成情况考核结果作为财政转移支付、生态补偿等资金安排和各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强化环境管理信息化建设和环保信息公开平台建设,完善信息公开制度。

构建以排污许可管理为载体的污染源综合管理体系。完善资源管控制度,健全企业及公众参与机制。积极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指标的监测体系建设,加强环境执法监管体系建设。建立政府为主导的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严格制定环境损害赔偿管理责任制度,制定相应的政绩考核标准。

大力争取国家各项转移支付资金,为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程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采取政府财政贴息、以奖代补和安排前期经费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向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流动。实行贷款贴息政策,推行绿色信贷。落实企业绿色信贷金融政策,推进各大银行建立信贷的“环保一票否决制”。

5.2 着力提升环境质量

5.2.1 打好蓝天保卫战

优化产业结构及布局,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淘汰燃煤小锅炉,加快推进集中供热、“煤改气”“煤改电”工程建设。加强非煤矿山和混凝土搅拌站粉尘治理。实施全区重点行业烟尘治理,加快除尘设施建设与升级改造。摸清全区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及防治措施现状,采取严格的项目准入和污染控制措施。加强扬尘污染防治,推进餐饮业油烟污染治理;坚持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相结合,初步建立多元化秸秆综合利用格局。

5.2.2 实施碧水攻坚战

加强全区工业水污染防治。完善城乡生活污水处理体系建设,加快雨污分流制改造或污水截留。加快博望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积极开展中小河流治理工作。加大城区黑臭水体治理力度,确保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持续开展全域饮用水源地的风险源排查与评估工作,加强水源地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对全区饮用水水源地开展规范化建设,开展饮用水卫生执法监督行动。加快开展农村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整治和保护,完善农村水源的监测。

5.2.3 开展净土持久战

建立博望区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完成疑似污染地块土壤污染调查,开展必要的风险评估。完善全区污染场地环境风险控制清单,建立污染场地治理修复分类目录,全面掌握全区污染场地数目、分布、类型和污染程度,确定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实行动态更新。环境保护部门要定期对重点监管企业和工业园区周边开展监测。加强未利用地环境管理,防范建设用地新增污染。加大土壤污染防治资金的投入力度。以污染场地为重点,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修复试点,建立适合博望区实际的土壤污染治理修复技术体系。

5.2.4 强化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

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和培训工作,完善分类收集设施和转运设施建设,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能力建设。推动博望区机械加工产业的工业固体废物收集、再利用工作,构建回收和综合利用系统。强化限制进口类可用作原料的进口废物管理。提高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水平。

5.2.5 加强噪声污染控制

对城市交通要道实行限速行驶,扩大城区机动车禁鸣范围。加强机械加工、化工等工业企业的噪声污染控制。合理设置噪声隔离带,合理规划工业和商业布局,使产生噪音大的区域远离居民区。建筑施工单位施工过程中尽量使用低噪的机械设备和作业方式。应避免夜间施工,确实需要夜间施工的,必须得到环保部门的许可,征求当地居民的意见。

5.2.6 环境风险防控

全面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风险源调查和评估分级工作,摸清危险污染源信息。重点强化对危险废弃物及危险化学品使用和排放企业的监管,加强对危险废物和医疗废弃物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完善政府监督管理责任体系,建立健全政府环境风险目标责任制。不断完善环境风险应急预案管理,配备必要的救援物资,定期进行环境事故应急演练。

5.3 科学优化生态空间

与马鞍山市生态功能区划相衔接,综合考虑博望区整体情况,对博望区进行生态环境功能小区划分,具体方案参见表2。

表2 博望区各生态功能区的范围和主要功能

构建博望区的生态安全格局,形成“两核一环、七廊多点”生态安全格局体系。“两核”:石臼湖生态核心、横山风景区生态核心;“一环”:环石臼湖滨水生态环,包括沿石臼湖湖滨带湿地及周边其他湿地等;“七廊”:包括博望河、野风港、丹新河(新博新河)、纪村新河(薛丹撇洪渠)、花津河、运粮河、姑溪河等重要水系生态廊道;“多点”:包括甘坝水库、陈山水库、芦冲大塘等重要湖库,以及龙泉山等生态节点。

配合安徽省、马鞍山市对生态红线的勘界定标工作,制定博望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4]。依据博望区生态功能区划和生态安全格局,着眼博望区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全面落实国土空间的管控要求[5]、促进环境管理精细化,推进产业合理布局和城市规划的优化,预防资源过度开发和生态破坏。

5.4 全力发展绿色经济

5.4.1 推进经济绿色转型

大力推进农业转型,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加快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格局[7]。优化工业结构,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打造产业集群,推进园区集约化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园区生态化建设。加快提升现代服务业,依托博望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打造生态旅游产业。

5.4.2 多渠道促进资源节约

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耗,推进资源集约高效利用,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5.5 大力倡导绿色生活

5.5.1 打造生态人居环境

大力推进公园绿地、防护绿地、风景林地等绿化工程建设,努力打造现代化生态环境保障体系[8]。结合水系整治,构建绿色廊道,着力在石臼湖支流野风港打造千亩湿地公园。全力推进农村环境整治“三大革命”,推动自然村常驻农户厕所改造,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实现乡镇政府驻地、美丽乡村中心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6]。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严格执行畜禽养殖禁养区和可养区划分方案要求,加强粪污综合治理[9],合理布局病死畜禽无害化收集处理体系。全面推广测土施肥技术,引导和鼓励农民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使用量。科学施用农药,全面推广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技术。加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

5.5.2 完善绿色设施,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为了强化全区建筑节能管理,强化绿色建筑建设标准执行,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按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积极推动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支持开展绿色农房建设试点。鼓励实行绿色采购,消费环节要大力倡导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推行绿色环保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加严实施新车和在用车排放标准;加强步行道和非机动车车道的布局空间;鼓励自行车和步行出行方式,加强步行、自行车等慢行交通设施建设。

5.6 大力弘扬生态文化

将生态文明核心理念纳入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强化博望区各级政府在生态文明教育中良好的引导作用。广泛深入开展生态文明理想、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等宣传教育,要将生态文化知识和生态意识教育纳入中小学生教育体系;普及生态知识,着力提高广大市民的生态文明素质。

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等细胞工程创建。巩固现有生态乡镇创建成果,各乡镇按照创建计划安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建设。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建设,基本形成自然保护区、生态农业、湿地公园、博物馆、文化场馆(设施)等各类生态教育示范基地,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应当为公众接受生态科普和生态道德教育提供便利。

猜你喜欢

文明生态建设
请文明演绎
秦药新生态之二 药好才是真的好
长抓政治生态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