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管理高中生的手机问题

2020-10-12石雪玲

神州·上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手机措施学校

石雪玲

摘要: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物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手机就是其中之一,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手机也进不了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校园。关于高中生该不该带手机这个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带着手机,的确会比较方便联系,有时候查阅一些老师课上提到过的资料与会比较方便一点。但与此同时,网络上的信息铺天盖地,很多学生分不清,会盲目跟风学到一些不良习气。甚至同学之间还会攀比谁的手机是最新版的,非但不是用来查阅资料或者联系家人,反倒成了影响虚荣心的东西。那么如何才能正确的引导学生使用手机迫在眉睫。

关键词:手机;管理;学校;措施

随着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大部分进入到人生的第二境界那就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他们开始用审视和怀疑的眼光看待周遭,他们怀着对远方的憧憬,用青春的力量与激情来冲破一切藩篱和阻碍,但同时在努力上升的时候有时常会有懈怠和懒惰来作祟和侵蚀,慢慢的理想附上了灰尘,取而代之的是在现实面前开始学会了无休止的埋怨,而这种埋怨经过时间的浸泡就变成了少年脸上的叛逆和世故。从而变成了少年的玩世不恭,喜欢刺激,任意去挑战班规校规,恣意妄为。现在班主任最需要解决的学生和手机的之间发生的问题。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但是作为中学校园,还是明令禁止学生携带手机,但其实学生在学校携带手机的现象是屡禁不止,学生仍然会挖空心思想尽办法将手机带到学校,那作为班主任怎么管理和对待学生带手机的问题呢?

一、迷恋手机,屡禁不止

高中学生携带手机进入校园是极为普遍的现象,一直以来对此类的现象找不到一个切实解决并立竿见影的办法,只是以班级为单位简单地在班级里宣布一下,所有的学生一律不准带手机,一经发现,立即没收。此法只是自欺欺人而已,反而把学生都训练成了反偵破的高手。中学生用手机,能满足部分学生的好奇心,一是觉得好玩,可以相互发一些笑话、好玩的信息;二是能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理。中学生使用手机过程中出现的负面影响,如影响学习、互相炫耀等,智慧暴露学生荣辱观的错位,规则意识缺乏、责任意识淡薄等问题的出现。所以,在管理学生携带使用手机的这个问题上,一定要明确堵不如疏,否则易产生逆反心理。所以要利用班会、讲座、板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首先教师要给学生做示范,上课的时候坚决不携带手机进入课堂,用“无声”的行为来感化学生。班主任要对学生的家庭情况和结构进行深入地了解,因为班级里有一些学生的家庭情况特殊,需要经常不定时和家里人联系,对于此类现象作为班主任必须想学生之所想,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如果有需要可以来办公室向老师提出要求,教师可以起到家长和学生的沟通和联系的作用。

二、正确引导,寻找方法。

我们处在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手机中各种五花八门的信息总是铺面而来,不健康的信息防不胜防,这时就需要教师做个有心人,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为难题,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和学生沟通交流,使学生迷途知返。并有责任提醒学生,如何过滤分辨信息,让他们更加理性和真实地对待诱惑和欺骗,学会辨别和取舍。

三、开展活动,强化认识。

班主任老师可以在班级开展关于手机使用利弊的辩题活动,让学生自己在收集资料,寻找立论的过程中深化对手机正确使用的认识,此法比老师的强化和说教效果明显,目的一是要先立好规矩,二是在辩论过程中学生会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慢慢从思想深处自觉规避手机使用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隐患。

班级学生可以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出谋划策,讨论并形成班级使用手机的使用公约,比如班上可以弄一个带锁的小柜子,进入班级就主动自觉地把手机放在里面,钥匙可以由大家共同信任的同学来管理,并制定好手机派发的时间。既然是公约,那么就要求大家共同遵守,规则意识增强了,很多手机使用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的。

四、信息时代,理性对待。

手机进入校园,是社会发展必然带来的事实,我们不必视作洪水猛兽,但也绝不能等闲视之,置之不理,毕竟,中学生带手机也会带来诸多不良影响,靠“堵”“压”的方法显然是不符合现代教育观念的,正确的引导是我们的职责。只要引导得法,对学生使用手机进行规范,中学生使用手机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可怕。

如果一旦遇到学生违反约定在课堂上玩手机,不要采用硬性没收方式,特别是青春期比较叛逆的孩子,我们要平心静气和学生讲清手机带入课堂的弊端,让他从心底意识到老师是在帮助自己而不是强行的管制,然后一起和学生订立一个自我约定条约,逐渐树立学生的契约精神,慢慢地由他律走向自律。

总之,在手机问题上,通过努力,在平时加强管理和引导,不仅可以使学生使用手机走上正常的轨道,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认识水平和思想素质上产生一个飞跃,让学生具备自律意识,以健康、文明的心态使用手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能明辨是非,辨别美丑,坚守道德,那么此时手机对于学生来说就不是侵蚀迷惑的洪水猛兽,反而可以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无限就放于手掌,正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知精神变成了今天信息时代的知之为知之,不知百度知。所以这一切最终取决于运用手机的初衷与心态,所以学生使用手机利弊的大小就在于学生的意识形态是否正确,而这也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所以在平常的学校教育中坚决不能把追求分数作为终极,而是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意志力,行动力。从而实现学生的真正成长。所以说学生痴迷手机还是学生的心理出现了问题。

猜你喜欢

手机措施学校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手机锂离子电池充电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