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生物教学情境浅谈

2020-10-12王洋

神州·上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问题情境建构主义课程标准

摘要: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因此,本文针对高中生物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进行探讨。总结了生物教学中创设情景的六种方法,以及运用每种方法时应注重的问题,对于新课程下的生物教学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课程标准;建构主义;问题情境;措施

新课程标准指明了高中生物教学的发展方向,明确了高中生物教学的基本理念,激发了高中生物教师的创新思维。[1]新课改以多元智力理论和建构主义作为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就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通过团队之间的交流合作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其中“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四大要素。

一、紧扣现实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需要紧密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想法,一方面鼓励高中生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配合生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比如,在植物的光合作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上课的开始,向学生提出问题:“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又如,在血糖的平衡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问:“为什么有些同学在不吃早饭的时候,会出现头晕、四肢无力的现象?”等等。另一方面带领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二、根据生物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众所周知,实验部分是高中生物非常重要的内容,根据生物实验创设问题情境,会更加的鲜明、生动形象,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动手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生物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们亲身演绎著名的生物实验,让学生们真实感受到做实验时的紧张兴奋的心情;如果有可能的话,也可以通过组织活动的形式让学生们去参观当地的生物标本馆,老师向学生们讲述生物标本的来源及发展过程,提出与生物标本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们根据所学教材知识对相关的生物问题进行思考讨论,把所学的生物知识联系起来,这样能够让学生们更深层次的理解生物知识。另外,高中生物教材中有时会有对生物做出巨大贡献的名人及各种实验来源的页面,老师可以根据这些启发查询相关的生物学史记录下来,结合教材相关知识在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中创设生活情景,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创造学生学习的动力,还能改善学生对生物的学习态度、学习更多的生物知识、拓宽学生的眼界和视野。

三、通过学生认知上的冲突来创设高中生物课堂生活情境

生物的学习是不断打破传统思维形成新观念的过程,学生们接触像细胞分子等事物在生活中是看不到的摸不着的,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可以利用学生认知的不平衡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动力。这样既可以激发高中生对生物知识的渴求情绪,让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挑战欲自主积极的学习生物,又能活跃班级课堂氛围,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在学习杂交的相关内容时,以豌豆的黄色绿色及圆和皱为例,先让黄圆和绿皱进行杂交,让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和自己的思想认知进行猜测杂交后的结果是什么,相互讨论,选出代表说出结果及理由。老师则应当认真听完学生的分析,感受学生的思路及想法,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老师行适当引导学生并进行鼓励,以此来增长学生们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四、利用社会热点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21 世纪的高中生物教育应该更加关注社会,面向全体高中生,不断丰富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随着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生物有关的各种各样的热点话题呈现在我们面前,比如:基因工程,生物芯片等,利用这些热点问题创设,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结合起来,比如,教师在讲解《哺乳动物的胚胎移植》的过程中,向学生提问:为什么试管婴儿会出现?

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很难想象,没有信息技术的时代是何等的不便。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生物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将多媒体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中,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自然情境,对生物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比如,教师在讲解《细胞器的结构》时,通过多媒体播放细胞器的各个构成部分,以使细胞器的各个结构更加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然后向学生提问:通过观察图片,各个细胞器的特点的是什么?

六、利用生物学的发展史创设问题情境

在新课程中,介绍生物学的发展史已经成为生物教材的一部分,这些历史在当今仍具有重大的价值。比如,在生物课堂上,教师首先向学生讲述青霉素的发展历史,之后向学生提问:“根据弗莱明的研究,有哪些方法可以培养青霉素?然后学生分组讨论,动手操作,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青霉素。例如,在学习“光合作用的原理”时,教师可以模拟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创设一系列问题情境:普利斯特利以及英格豪斯的植物更新空气实验过程中光能去了哪里?梅耶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提出的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什么物质中?植物在吸收水分和CO2、释放O2的过程中,还产生了什么物质?经过这一系列探索,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经历了一次长达近300年的科学探究历程,终于基本上搞清楚了光合作用的原料、场所、产物、条件等,学生不知不觉理解了知识,矫正错误认识。

七、结语

真正地站在学生的视角,从德育、德育课程的角度来认识其对学生发展的促进意义,对课程的理解就可以变得更加宽泛与深刻。创设问题情境是一种新颖的高中生物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的优势,相信其定能为广大教学工作者所采纳。

参考文献:

[1]王守智.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人文课堂的构建[J].学苑教育,2012(23):10.

[2]黄彩萍.谈问题情境的创设艺术[J].学周刊,2011(3).

[3]楊林山.在新课标下如何巧设良好问题情境[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1.

作者简介:王洋,女,辽宁省海城市人,任职于辽宁省海城市南台高级中学,任生物教师。

猜你喜欢

问题情境建构主义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