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

2020-10-12徐佃国

神州·上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体育课体育教师

徐佃国

摘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关注学生身体与心理素质的培养成为当代体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实践证明,重视一直以来被文化课取代的体育课,不仅对小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也逐渐加强,团队意识观念已得到增强,这些均对于小学生的各方面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由此可见,小学体育课对学生素质的培养与学生全方位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体育教学;素质培养

《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突出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强调了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技能转变为体现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一、重视体育课堂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1.重视对小学生进取精神的培养

体育课程内容不仅设计如何锻炼小学生的身体健康,换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男生与女生在体育爱好方面是有较大差异的,男生通常偏向一些剧烈运动,例如足球、篮球之类;而对于女生而言则更喜欢温和的体育运动,如羽毛球、跳绳等。因此,在体育课程设计方面不能将全班同学等同视之,而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爱好而设计合理的体育课。同样对小学生进取精神的培养随着世界上各重大体育盛会的连连举办,各小学的体育活动也开展的如火如荼,这就为小学生进取精神的培养以及心理素质的培养创造了有利条件。但不难发现,由于农村对体育的认知并不成熟,大多数人在观看这些竞技活动时总是忽略运动给选手带来的快乐而关注各选手的运动成绩。这种错误的观念很容易影响小学生对体育的看法,造成他们在体育中一位求胜的心态,从而忽略了体育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和进取心的培养。因此,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教导小学生不应一味看中比赛成绩,当然,成绩可以反映竞赛的一方面,但不是竞赛的全部,我们应通过竞赛的成绩激励自身奋发向上。

2、加强对小学生顽强意志的锻炼

在小学同样教材的编制上,教师会发现有许多有关道德教育的素材,这些德育素材对进行德育渗透有很好的作用。所以,在小学体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教材中的德育素材,进而充分利用起来,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众所周知,任何一项体育运动锻炼的成效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看见的,而是要通过长时期的锻炼才可达到的。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顽强的意志品质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素质,因此,对于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可以通过体育活动来实现。在体育锻炼或是竞技中,小学生必然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同时必然也要面对承受失败的压力。由此可知,在校学生一次又一次地克服困难、勇敢面对失败后,其意志品质必然会得到巨大的提升。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注意对小学生意志的锻炼,鼓励其在失败中仍能享受体育的乐趣。

二、在追求身体满足的同时关注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1、帮助小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体育并不仅仅是通过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就能达成其效果的,而是要求小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能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在小学体育课堂上,体育教师应激发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并教小学生一些简单的体育活动,如乒乓球、羽毛球等,鼓励他们在学习之余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

2、在体育活动中注重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

体育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锻炼小学生身体素质之余多加关注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小学生正处于生长的萌芽期,其对外界的认知能力仍要依靠外界的正确引导,同时,由于其年龄小的特点,造成了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同时也缺乏一定的团队精神。针对这些,体育教师可以安排一些体育竞技活动,如拔河、球类比赛等,让小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感受团队精神的力量并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

3、指导小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活动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所以继续营养的补充以及强悍的身体。论文格式,体育竞技。由于上面提到的,体育教师应鼓励小学生多参加课余的体育活动,但仍应注意的是,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应指引小学生采取正确的方法参加体育锻炼,以免造成身体损伤等不良后果。

教育是以人格塑造人格的神圣事业。在实施素質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去影响和教育学生。孟子说:“教者必以下”教师自己有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才能影响学生热爱自己的祖国:教师自己对工作满腔热忱,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才能影响学生,形成刻苦钻研,认真严格的学习态度,克服困难的勇敢精神。另外,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倾吐自己强烈的思想感情,只有对事业对学生真诚的爱,才能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达到心灵的沟通,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思想品质。

总之,注重体育课的重要性,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小学体育老师以及学生家长应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鼓励小学生积极开展他们所爱好的体育活动,帮助他们重新树立体育的目标是身体素质提高的理念,让小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放松身心,劳逸结合,从而促进文化课成绩的提高以及心理素质的发展。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体育课体育教师
体育课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