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积极心理学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成长进行关怀指导

2020-10-12孙伟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务工人员归属感心理学

孙伟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是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下的产物,也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群体,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行有效教育,一直是教育界热议的话题。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兴起的一个新型研究领域,基于这一教育研究思想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行指导,能够从主观层面上提高学生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从个体层面上发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积极人格品质,从群体层面上形成良好、和谐的氛围,从而助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成长。所以,教师应当主动利用积极心理学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成长进行关怀,从而推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健康成长。

一、打造舒适环境,形成积极氛围

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对学生是否形成积极心理具有重要的影响,试想,当一个学生生活的环境较为嘈杂、破败时,学生也较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对周遭事物产生排斥心理,而当学习、生活的环境较为舒适、优美时,学生也容易感受到校园之中渗透的育人文化,主动地与校园之中的师生亲如一家。所以,为了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产生归属感,使得他们流连忘返于学校这一乐园,教师就可以注重打造舒适的环境,营造积极的氛围,从而刺激学生在积极心理的暗示下提高归属感。

例如,在实际搭建积极、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其他学生共同参与到活动中,使得学生在强烈的参与感中,消解与本地子女之间的心理差距,从而在积极的氛围刺激下更加融入集体之中,健康、快乐地成长。首先,学生选定班级文化的主题,以便班级文化体现本班的特色;其次,全体学生共同商讨人员安排和分工情况,使得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本地学生之间进行亲密无间的合作,共同打造班级中的良好物质环境。此外,教师也应当有意识地给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人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机会,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添加到班级文化的建设中,使得最终成型的班级文化直观展现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想法,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归属感。透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当地学生的合作,最后形成较为舒适、和谐、优美的成长环境,能够为外来务工人員子女的学习带来长久的欢乐情绪、舒适情感,从而维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积极心理。

显而易见,教师组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本地学生共同参与到班级环境的建设活动中,能够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将自己与当地学生放在同一水平线上,并且在周围舒适的环境中产生强烈的积极心理暗示,增强自己的归属感和成就感。

二、开展体验活动,锻炼个人品格

透过教学实践能够看到,相较于本地学生来说,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常常表现出较为内向的性格,不太愿意让自己成为群体当中的焦点,而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则可以有效地改变这一问题,打破传统灌输式的教育方式,给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在体验的过程中摆脱原本的拘谨,从而在学习、体验的过程中做到自我肯定,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能够更为主动地表现自己,发挥自己的才能。

比如,在以往的课程教学结构中,大多数的教师采用“师讲生听”的模式,目的在于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将最多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会削减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课堂的表现机会,也会让其他学生丧失主体地位,减弱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所以,为了突破这一情况,使得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可以给予自己肯定的评价,教师可以改变授课模式,多多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具体来说,教师可以打造“翻转课堂”的教育结构。在课堂一开始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担任“小老师”,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情况讲述给他人。之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可以根据其他学生的反馈和提问,对其他学生解答疑惑,帮助其他学生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建构,使得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成为“焦点”中,逐步获得自信等品格,在体验中肯定自己的能力,逐渐变得开朗、活泼。

由此看出,教师主动地改变传统授课方式,能够给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表现的机会,从而更好地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情况,让学生逐渐变得愿意成为班级中的焦点,主动地与其他学生融为一体,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

三、利用积极言语,给予学生力量

积极心理学与积极性言语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理解能力处于发展之中,因此,教师过于抽象的行为和暗示,很难直接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形成积极心理。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表现,直接采用积极性的言语对学生进行鼓励,以便不断地激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主动性,使得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可以从教师的言语中获得力量,形成自信、乐观的心理品质。

比如,在课堂上教师经常会向学生提出问题,用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建构效果,但是,学生对知识的建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所以,对于问题的答案学生并不能直击要点,可能会出现回答错误、答案不全面等问题。当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出现这种情况时,教师应当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勇气进行肯定,让学生透过教师的积极鼓励,维持回答问题的动力。之后,教师再指出学生答案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学生进行点拨,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逐步找到问题的正确答案。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对答案进行重新整理后,教师再使用“你真的很棒!”“你非常的聪明!”等言语,对学生进行积极评价,促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一步肯定自己的学习能力,增强自信心。

不难看出,积极言语的使用能够彰显出积极心理学的应用价值,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透过教师的语言直观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激励,从而逐渐建立自己的自信心。

总而言之,积极心理学不仅拓宽了教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行关怀指导的方法,也为教师重新审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提供了思路,能够真正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积极心理的暗示、明示下健康成长。

【备注:本文系江苏省十三五规划课题《积极心理学指导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成长关怀叙事研究》(XC-c/2020/10)的理论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务工人员归属感心理学
“没有用”的心理学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自主阅读能力提升的路径
学校教育中归属感培养的思考
归属感:班级建设的纽带
澳大利亚教育研究理事会发布学生归属感报告
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量增至 28171万人
跟踪导练(二)5
围坐在圆桌旁开会,气氛更和谐?
河南省汝州市检察院检察长刘新义
“进城务工人员不想上社保”背后的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