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的记忆
2020-10-12李文溪
莫愁·小作家 2020年9期
这学期的语文课上,我学到一篇课文,名字叫做《端午节》,读到“又黏又甜”这个词语,联想起粽子的味道,我快要流出口水来。回到家,我缠着妈妈买了粽叶、糯米、大枣,拽着外婆和我一起包粽子。姥姥教我用粽叶包住糯米,折来折去。捆扎起来的时候,要打一个结。就好像神话故事里讲的,以前的人是用结绳的办法来做记号的。
课文里说,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优秀的爱国诗人屈原,妈妈让我跟着读了一遍屈原的代表作《离骚》,这首诗好长,很多不认识的字,但是记住一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不太懂。
老师说,苏州人的端午节,还因为纪念伍子胥,他建立了苏州古城,让吴地百姓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
粽子的甜,延续了几千年,我隐隐约约从这甜味中找到一些感觉,妈妈说,这种感觉就像胎记,像密码,会永远存在。这是民族的文化在延续。
蘇州市沧浪新城第一实验小学 一年级(5)班 李文溪
指导老师:李凌
编辑 闫清 14533370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