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忆为酿

2020-10-12王梓润

莫愁·小作家 2020年9期
关键词:来路张岱痛苦

“唯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蜀人张岱,少时好鲜衣,好精舍,然当半生繁华如潮退却,他返璞归真,独游西湖,成就寂寞的大美学。

看似这是两段截然不同的人生阅历,可我们无法想象,若张岱没有捧出那段轻狂岁月反刍详审,写下《陶庵梦忆》,他又该如何在大彻大悟间明了生命的真谛。

我想,这便是记忆的意义。倘若以美酒喻之,无论是美好还是痛苦的记忆,都将在时光的土窖中沉默发酵。待日后取出,便是一抹沁香萦鼻,勾起对过去的思索,对当下的明鉴。

记忆塑造了我们,我们又在当下创造着新的记忆。

然而,自十九世纪功利主义被搬上台面,当今的人们同样难免落其窠臼。何以见得?即无意识地选择利己的记忆,而忽视那些挫败疼痛的记忆,以达到对自我的保护。当下泛娱乐化或许为一佐证。当受众的精神取向流于凡俗,只乐意欣赏即时逗趣的喜剧,而不愿意直面那些鲜血淋漓揭开过往社会痼疾的深度作品。若任之泛滥,整个社会,乃至国家,都可能沦为庸众的狂欢,失去民族的记忆。

无可否认,反复咀嚼痛苦的回忆自然有着划破伤疤的疼痛,可我更愿信奉先哲尼采所提倡的酒神精神:过往的一切痛苦皆纳于我心,明了生活的意义后,却仍以高度的昂扬与热情迎接现世生活。

往事并不如烟。无论是走过的路、吃过的苦,还是撞过的墙,都深深镌刻在记忆里。不时回首,能让人在迷茫之时,摸索来路,探究何以为正误,并以岁月的挫折来锻造当下的意志,一步步更为坚定地走好脚下的路,于荆棘丛中开辟出一条康庄大道。

进而我想到林清玄曾言:“一个人面对外界时,需要的是一扇窗子。面对自己时,需要的是一面镜子。”记忆何尝不是这样一面审视自我的镜子。然而,若一味沉湎于过往,又不免有顾影自怜之嫌。诚如李煜、王尔德之流,都在嗟叹往昔伤痛中蹉跎了歲月、空老了容颜。人固然需要记忆的塑造与回味,可更重要的是如何让那一段段记忆服务于当下。曾经的美好能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曾经的苦难引人反思总结,从而使人在知晓来路后不忧过往,不畏将来,踏实生活。

再读张岱,我常看到一位苍然老者,再度揭开那些以国破家亡之苦酿出的酒,于空寂中饮下,独唱一首断红尘,从尘嚣中走出……

王梓润:江苏省宜兴市宜兴高级中学学生

编辑 闫清 1453337028@qq.com

猜你喜欢

来路张岱痛苦
题吉安净居寺
回首
张岱的“痴”的疏狂与孤独
分担痛苦
每一个人的努力, 都不会被辜负
清 秋
一个人的梦
我看《湖心亭看雪》中的痴
评商震的《另眼看张岱及其他》
暴力和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