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向深层次阅读在初中生名著阅读中的有效实施

2020-10-12郑清平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名著阅读有效措施

郑清平

摘 要:在快餐式、碎片化的浅层次阅读环境下,许多学生读名著带着功利性的目的,促使中学生进行名著深层次阅读很有必要,师生都应该潜心静读,采取有效措施,汲取名著给我们的精神营养。

关键词:名著阅读;有效措施;深层次阅读

《新课标》对七到九年级学生要求“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甚至学生对名著阅读的好处和重要性都有了深刻的认识。在“全民阅读”“终身阅读”的大好社会环境下,中学生名著阅读应该十分有效才对,可现实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很多人阅读名著都抱着功利的目的,有不少人是为了语文考试得到名著题目的分数才去读的,甚至有人只是搜集网上整理的名著知识点和相关练习题去应付考试,那么这就违背了名著阅读的初衷,只是应试罢了,没有阅读收益反而增添了很多负担。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名著时也走入了两个极端:第一种是“放羊式”,指定书目后让学生自由阅读,虽然尊重了学生的兴趣和自由,但是没有教师的有效指导,学生读名著由于经验和阅历所限,很难深入,往往浅尝辄止,流于形式。第二种是“刷题式”,教师让学生疯狂刷题来提高应试能力,虽然取得了短期效果,但是伤害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得不偿失。

从学生日常名著阅读反馈的信息看,他们普遍缺乏阅读主动性,大多数学生认为阅读名著浪费时间或者对阅读名著没有兴趣,不会主动阅读。很多学生没有感受过阅读带来的愉悦感,无法触及精神层面。在信息时代碎片化阅读、快餐式阅读、浅层次阅读的大环境下,学生无法真正静心阅读需要大量思考的名著,阅读随意散漫,所以,对名著的理解也仅停留在表层。很多学生也读了不少名著,可是只会从头读到尾,缺乏阅读方法和技巧,结果事倍功半,阅读与写作也没有明显的提高。部编本教材每学期名著阅读导读两本,自主阅读推荐四本,还有不少课文课后有相关的推荐拓展阅读。很多教师因为工作繁忙,没有时间静心阅读和深入研究这些书目,自然就没有办法有效地去指导学生深入阅读了。

要想改变这种现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才能引导学生阅读名著走向“深层次”。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导向名著深层次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就有了动力。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读书兴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开展阅读名著活动刚开始需要向学生介绍清楚开展这项活动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阅读名著对提高综合素质的必要性,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英国著名科学家约翰路克曾经说过:“书籍指引我们渡过难关,书籍能安慰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摆脱痛苦的羁绊,书籍可以使枯燥乏味的岁月化为令人愉快的时光。”只有激发学生对阅读名著的热情,学生才会喜欢阅读名著,并且积极主动地读书。如果学生不感兴趣,那么就算他们在老师和家长的强迫下完成阅读任务,那也是事倍功半。如果阅读走不进心灵,激不起思想碰撞,阅读效率便不言而喻。最重要的是这样的阅读对于学生来讲无疑是一种折磨,不但有悖初衷,还会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造成其心理负担,那就得不偿失了。有人说:坚持阅读的意义在于,就算最终跌入烦琐,洗尽铅华,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后代,却有不一样的素养。只有学生自己建立了阅读的兴趣,阅读名著才会深入,才能发挥其作用。

教师必须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讲故事的形式或者名人轶事的形式调动学生读名著的积极性。以教材中相关课文的生动讲解引导到名著中去。比如由《蝉》的特殊习性引到《昆虫记》其他的昆虫;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带来的童年乐趣唤起学生对鲁迅童年生活的好奇;由刘慈欣《带上她的眼睛》中对地航的神奇想象引发大家对《三体》的兴趣,从而使同学们对《海底两万里》等一系列科幻小说也想一探究竟。学生喜欢阅读名著,关键在于名著中的故事情节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通过层层设置疑问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语言文字虽然有其独特的魅力,但对初中生而言,图文视频更加直观形象,若能巧妙使用,会带动、促进名著阅读,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名著内容,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引导学生阅读《水浒传》前,组织学生观看精彩的影视片段,唤醒学生对水浒世界的向往。在引导学生阅读《西游记》时,可以组织“取经故事”、“话说×××”、“《西游记》中的风俗人情”、“读《西游记》有感”、“西游人物展”、“影视周”等活动,从各方面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一系列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有目的地读完《西游记》,更能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思想感受作品、理解作品,领会作品的意蕴。

二、掌握多种读书方法,举办多种活动促进名著深层次阅读

统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先生强调:初中加强“名著选读”,改变以往那种“赏析体”写法,注重“一书一法”,每次“名著选读”课,都要引导学生重点学习某一种读书的方法。只有方法是正确的,才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確保阅读效果的前提是有效的阅读方式。教师的阅读指导要贯串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以学生阅读计划为指导,为学生答疑解惑,排除阅读障碍。如《简·爱》的通读指导,把全书从内容上进行梳理分割,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对作品的理解,引发学生对作品庞杂的信息分类归纳。要求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展示简·爱的性格特点的具体体现,抓住具体的言行和细节,联系整本书的内容。通过阅读任务引领学生高质量地完成自主阅读,并体现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学生借助通读指导完成名著整本书的阅读过程大大超越了自己的原生态阅读,使得阅读的质量更高,思考也更为深入。学生阅读名著,大多是碎片化的感受,很难深刻理解主题。教师应该在这方面设计相应的活动,重点突破,让学生充分理解作品的特点与价值。引导学生展开头脑风暴,在互动碰撞中,让文本生发出丰富的创意,让学生深入把握作品的内涵。如《海底两万里》是著名的科幻小说,归纳小说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去阅读其他科幻作品。今天人们对海洋的认识和利用已经非常发达,是什么原因让这部作品还能长盛不衰?这个问题引发学生对作品的深入探究。通过探究发现,主人公性格的复杂性与神秘性恰恰是名著的魅力。尼摩船长对自由的向往与勇敢的追求,对现实的愤怒与反抗赋予了小说更丰富的主题,甚至超越了科幻本身,这也是这部小说经久不衰的原因。

要常态化组织名著阅读交流活动。“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进行多种形式的读书交流,有利于拓展读书视野、弥补认识不足,是加深对名著理解的良好方式。可以让学生讲自己喜欢的名著中片段,可以朗读一段自己喜欢的名著节选,可以来谈一谈自己的读书感受,还可以大家一起展开讨论。学生对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也会产生共鸣和思索,通过辩论得到心灵的震撼和洗礼,从中得到启示和教益,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女学思想倡导者秋瑾女士曾说“要开化人的知识,感动人的思想,非演讲不可”。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选取适合学生阅读的经典名著,如选择《红岩》《骆驼祥子》等名著中经典的桥段,拟好演讲主题,让学生自由选择相关内容,定期开展演讲活动,能丰富学生的阅读思维和情感体验。教师还可以根据具体剧情设计人物形象,让学生进行扮演和对话。比如可以选择《平凡的世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名著中经典人物,分组进行演练,让学生相互评价,又能让学生以愉悦的心情进行名著阅读。还可以鼓励家长和孩子亲子共读,读后共同探讨交流读书心得,以家长的丰富阅历和情感体验引领孩子思想层次再上新台阶。

三、读写结合促进名著深层次阅读

阅读可以促进学生的文学积累,阅读与写作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而阅读名著,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名著数量繁多,内容丰富,能够充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阅读《昆虫记》,会知道世界上很多昆虫的种类与名字;阅读《名人传》,能够和世界名人心灵对话,了解他们的奇闻逸事。在阅读的过程中,也可以鼓励学生对名著进行续写,写出他们心目中名著的结局与人物关系。如果学生们坚持写读后感,不仅可以增强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更能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许多地方都组织了名著读后感的作文比赛,可以让学生尝试着进行创作投稿。仿写名著故事是写好文章的第一步。所谓仿写,一定要求学生对名著原文的结构、故事情节、人物特征、时间顺序等都非常了解,这样仿写出来的故事才能在写作风格上、故事叙事方式上、人物形象和特点上相吻合。所以,熟读名著,是写好故事的前提。

四、鼓励探究创造,追求名著深层次阅读

名著阅读如果仅仅停留在故事情节等表层意义上,就不能叫真正的阅读。真正的阅读是心灵的对话与交融,真正的阅读要透过文字表象,从作品中获得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提倡思辨性、批判性、开放性阅读,多让学生阅读名著后提出问题、进行争论,多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评价书中人物,多让学生展示阅读名著后的感受、发现以及得到的启示。如阅读完《朝花夕拾》后,让学生整理讨论:鲁迅丰富的童年生活;青年鲁迅对真理的追求;结合书中内容,谈谈鲁迅对现实的批判思想。阅读完《海底两万里》组织学生讨论:中尼摩船长是不是英雄,结合书中内容简述理由。

阅读名著前要留一些带有思考性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他们的注意力能相对集中一些,而且必须写出自己的想法。课本上的名著导读不仅指导了学生读整本书的恰当的读书方法,而且还推荐了相关的专题探究。学生也可以自行设计专题。比如《昆虫记》推荐了三个专题。专题一:跟法布尔学观察。专题二:跟法布尔学探究。专题三:跟法布尔学写作。对这些专题深入探究的同时也会引导学生对名著进行深层次阅读。要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个哈姆雷特,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要注意课堂的生成,学生思维的火花可能在课堂交流中突然冒出来,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和创造性的思维结论,学生的潜力和主观能动性也能得到发挥。要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作家完成一部作品,都是内心情感的表达,如果不能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就不可能产生真正的共鸣。

部编版教材使用以来,许多名著阅读考试命题有了很大的变化。比如《红星照耀中国》要求用思维导图概括名著精彩情节,分析典型人物及其性格;《海底两万里》要求从民族和个人角度分析人物的性格;不同名著的艺术特色或者典型人物的异同点,如:《海底两万里》中你认为尼摩船长和《西游记》中的哪个人物性格很像,理由是什么。这就要求语文老师自身先要爱阅读,多阅读,真阅读,深阅读,才能进一步去影响学生,指导学生。名著进教材,名著进课堂还不够,大多数老师对名著阅读的指导还缺乏有效的策略。这就说明对名著阅读展开专项研究很有必要。只有教师自身真正把一部名著读通了,读透了,读出了自己的体验和理解,在名著导读的课堂上,才能找到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点,才能抓住問题的关键,进行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拓展延伸和生成探究。唯有如此,名著阅读才能真正导向学生的真阅读和深阅读,名著阅读教学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当然,在目前语文教师教学负担普遍偏重的情况下,要让每一位老师对课标所列出的每一部名著都能做到读通读透,也是很不现实的要求。我校经常进行语文教研活动,把名著作为重点专题研究,各位老师可以集思广益。每周开设一节名著阅读课,让老师专门负责名著导读教学,真正把名著阅读教学导向深层次阅读。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熟读还必须和深思结合起来,唯有这样读书才能真正有所得、有收获。总之,不管是何种方式的阅读,都不能浅尝辄止,囫囵吞枣。真正的阅读是细嚼慢咽,仔细玩味。对学生进行名著阅读指导,引导学生深层次阅读,就是想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然后学以致用到课外的阅读中去,达到真正阅读名著的效果。

基金项目: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中学语文名著阅读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践研究》(编号:2020YB0018)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名著阅读有效措施
如何让学生爱上大部头名著阅读
船舶涂装工艺技术改造中的环保技术研究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活动化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