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校园环境教育
2020-10-12郭倩
郭倩
摘 要:近些年来,环保是我们的口头语,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如何保持生态环境已经成为焦点,那么在培养人才的学校建设绿色校园也是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绿色教育就是在充分考虑社会需要的前提下按教育规律来办教育,“引导”人的内在因素合乎规律地全面而主动地“发展”,营造一个“引导”与“发展”相适宜的“绿”色环境,并精心地使这两方面协调起来。
关键词:绿色教育;校园环境; 学校建设
现如今,绿色教育是中国新时代的标志.它是现在学校努力的方向。现在中国乃至世界的环境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应该意识到其严重性,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宣传和引导。这也是打造学校理念的途径之一。建设绿色学校不仅是校园环境好,还应包括用思想观念上的教育,在学校氛围上影响学生。要让学生们清楚的知道,亲身的感受到地球资源是有限的,地球的发展必须要求可持续发展,而全球现在已经开始绿色教育的校园环境建设。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新世纪文明建设的先锋军,更应该行动起来!
在建设绿色校园之前应该先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负责人,形成规范的领导责任制度,由校长亲自负责,政教办公室,教导办公室,后勤保障处全力配合,共同合作,保障建设工作有效进行。在创建绿色学校工作中,首先要明确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召集全员参与,统一步调,全力完成学校的建设工作。而教师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均占重要部分,而在创建绿色学校工作中更是如此,所以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教学的优秀教师队伍,为绿色学校创建工作的完成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现在对绿色校园的认识,应该是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参与进去,理解并认识它,而对绿色校园的认识应该是多层面、多角度、多变化的。然后通过重视身边问题,树立忧患意识。环境教育的基础就是对环境所可能出现的状况给予重视和解决,对周围出现的社会问题和校园问题要进行深度的思考,树立起忧患意识。
我们要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当今社会的环境问题,即全球变暖、空气的污染、树木的减少以及交通方式的變化所伴随而来的水污染、噪声污染等生活中的环境问题。要提高青少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老师要在解学的过程中渗透这些知识,让孩子能够融会贯通,深入思考问题。学生对所有事物都有非常丰富的想象力,孩子们和大自然接触多了,可以深入感受自然环境的变化。例如,可以通过在自然环境中的游玩和活动,可以渐渐地了解身边的自然风景让孩子们在身边小事,周围环境中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课堂中还可以展示一些真实的图片和数据,例如沙漠化的速度,海洋污染的后果等等,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环境破坏所带来的严重危害,这样既能让学生感受其危害,更能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还可以做“小手拉大手”的宣传工作,从自身参与中更能培养绿色建设的观念,也可以从各种比赛,比如环保征文大赛,回收垃圾竞赛中创建出学校浓郁的“绿色”氛围,在这种文化制度的影响下,引导和学习文明规范的教育知识,势必事半功倍。
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校园环境主要是建筑物的环境,教室环境,走廊墙挂、花园花房等,都可以赋予其良好的意义。例如。教室中大家可以创建文明角,提起打击对建设校园的积极性,在走廊上可以悬挂绿色文化的相关知识,无形中影响学会,在花园的实践基地里挂上有关环境保护的说明,规范学生的行为,在生活中小事,在教学中时间都无时无刻的培养着学生,从而陶冶大家的情操,加强环境道德观念的形成。
结合各种课外活动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行为教育。在课堂上的教学更是可以发挥教育的优势,多方面,多形式地培养教育学生对建设绿色校园的意识。例如可以举办学校“小手拉大手”与亲子教育结合起,起到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的效果;举办环保花画画比赛,可以画出身边有关环境的保护或者破坏;还可以举行环保朗诵比赛,把环保的意义诵读出来,感染更多的学生;开展主题班会,全班共同参与,积极讨论交流更有助于意识的养成;还可以举办“环保班级”或者“环保小卫士”评比活动,通过互相监督,督促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而各种学科教学与环境教育的结合也是可以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例如语文学科里的有环保意识的诗文、诗歌朗诵,音乐学科有关环境保护的歌舞演唱,美术学科相关的环保美术设计展示等诸多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绿色文化活动,使学生寓教于乐,寓教于学。
在学校建设工作中,全校师生也应该对学校的设施,建筑,垃圾进行管理,合理安置,节约资源。让师生从身边小事做起,逐渐养成保护环境的自觉行为,形成“绿色”文化的良好意识。
绿色校园环境教育不仅是环境建设过程,更是一种知识与价值观念的形成过程;而学校是教育祖国未来的摇篮,做过的新时代还要靠下一代来建设,所以学校要承担好教育下一代优秀品质和良好素养的重任,让“建设绿色校园,构建文明社会”不是空话,让我们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我们自己做起,创建我们美好的“绿色校园”!
参考文献:
[1]冉圣宏等编著.基础教育新概念——环境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王冬桦.人类与环境--环境教育概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