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好参政议政基本功 唱响助力发展好声音
2020-10-12张蔚
张蔚
2019年6月,民进济南市委会首个“议政调研基地”在民进会员企业山东盈德律师事务所正式挂牌成立。该基地的设立是济南民进在参政议政平台建设方面开展的积极探索。一直以来,民进济南市委会高度重视参政议政工作,在队伍建设、平台建设、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做了很多有益尝试,为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力建睿智之言、力献务实之策。
参政专业化,集聚“最强大脑”
集人之智则强,聚人之力则盛。参政议政要见真功,专业化人才是关键。
组织发展,吸纳参政议政好苗子。严把组织发展“入口关”,在发展会员中坚持把参政议政能力作为重要考量指标贯穿全过程,主动加强与各级统战部、单位党组织、对口联系部门的沟通交流,积极发现吸收主界别领军人才、高层次专业人才、参政议政突出人才的加入。从分散在不同行业、不同单位的众多会员中锻造出一支参政议政骨干队伍。
专委会锻炼,培养参政议政核心骨干。按教育、文化出版、经济法律、科技医卫等不同领域设置了7个专委会,将各界别具有一定参政议政能力的会员纳入各专委会。
借助外脑,汇聚参政议政智囊团。秉承借势聚力工作方针,借助民进山东省委会高校人才资源优势,共享共用;借助市政协、市委统战部联系广泛优势,共商共议;借助会员所在单位专业优势,共建共赢。先后与济南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建立经济发展专题智库;与律师事务所建立依法治国专题智库。专题智库承接市委会相关课题的研究任务,培养、提升智库所在单位的民进会员履职能力,成为集智聚力的重要举措。
议政平台化,推动“跨界融合”
参政议政要发出“好声音”,接地气是重要一环。所谓接地气,就是要深入实际广泛调研、广纳民智。
举办“议政沙龙”活动。不定期邀请参政议政骨干和会内外专家,围绕社会热点问题,集智聚力,拓宽思路见解,发出民进声音。
设立“议政调研基地”。在首个议政调研基地设立不久,又将一家会员企业作为征集文化方面线索的“议政调研基地”。计划还将在社区、乡镇、学校等设立不同领域的议政调研基地,开展更广泛深入的调研。
多方资源的整合,不仅扩大了民进济南市委会参政议政工作范围,也有效弥补了民主党派自身对政策措施把握不足的“短板”,与政府职能部门、企业、学校的沟通交流、跨界融合,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拓宽了参政议政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使提出的建议针对性更强,可行性更高。
机制常态化,实现提质增效
建立“集智聚力”的联动机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参政议政工作的方式方法,形成了市委会、专委会、基层组织和会员“四点一线”的集智聚力联动机制,极大畅通了建言献策渠道。持续开展“一支部一提案,一人一建议”活动,充分调动基层组织和广大会员的积极性。
建立上下贯通的调研机制。整合各方资源,借势聚力,补齐自身“短板”,把参政议政工作向纵深推进。向上借助民进中央和山东省委会的人才资源优势,积极参与高层次、高质量调研;向下则按照“深入基层、突出特色、助推发展、关注民生”的总体思路,深入相关部门、社区、农村、学校等认真调研,提出的多项提案被列为市政协主席重点督办提案,产生了良好社会效果。
建立横向扩展的结合机制。主动将参政议政和社会服务等工作相结合,在社会服务活动中发现参政议政着力点,多件提案在社会服务过程中形成。
建立有效的學习培训机制。坚持每年召开参政议政暨信息工作培训会议、课题征集研讨会,并利用骨干会员培训班、新会员培训班、参加基层活动等机会,向会员宣讲课题申报、提案撰写的相关知识,不断增强会员议政建言的本领。
成果社会化,打造亮点品牌
“好声音”落地才能助力发展。调研报告、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等成果能否反映到党委、政府决策之中,管不管用、推不推得动是评判参政议政是否具有实效的最终标准。
一方面,民进济南市委会聚焦党政工作重点、民生保障难点和部门工作盲点,开启民进智慧、发出民进声音,多项参政议政成果被党政部门有效采纳,并不断转化为市委市政府具体政策举措,得到中共济南市委市政府及社会各界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另一方面,扎实做好“后半篇文章”,参政议政成果被采纳后,市委会进一步追踪、跟进、落实,主动加强同承办单位沟通协调力度,提高成果转化的持续性,真正提升群众获得感。
近五年来,民进济南市委会在济南市政协全会上共作大会口头发言5次,提交书面发言16件,集体提案54件。其中提出的《实施各类人才定制计划,为“四个中心”建设插上翅膀》,得到中共济南市委主要领导批示;《打造文化产业新格局,塑造泉城文化大品牌》等5件提案被列为市政协重点督办提案。此外,通过“直通车”报送的《发挥先行先试优势,率先打造“齐鲁创新高等研究学院”》等7篇议政建言专报被中共济南市委、政府主要领导批示,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新时代需要新作为、新使命需要新担当,民进济南市委会将继续围绕中心、主动作为,为济南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继续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