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实施新疆乡村振兴战略的若干思考
2020-10-12木合塔尔·沙地克
木合塔尔·沙地克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长远的战略计划,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和进一步推进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本文通过开展全面实地调研,结合新疆实际,系统阐述了新时代深入实施新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全面分析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深入实施新疆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现实问题,并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对策建议。在新疆深入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这些对策和建议为有效解决新疆“三农”领域的突出问题和短板,以及为巩固提升新疆脱贫攻坚成果等,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和政策导向。
关键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新疆;对策建议
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深入实施新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之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现“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启动之年。打赢脱贫攻坚战消除绝对贫困,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逐步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现实问题,作为当前“三农”工作的重点任务和目标,关系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尤其是实现农业农村全面现代化的至关重要的战略部署和硬任务,在顶层设计、政策落实、实现路径上具有互补性、互促性。当前,新疆农业农村现代化方面存在很多短板,尤其是在南疆四地州,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的矛盾最为突出。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阶段,一定要准确把握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积极寻找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无缝衔接的路径。在政策措施、衔接方式、实施方向等方面实现适度调整和环节细化,通过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为早日实现新疆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全面现代化打好基础,提供坚实的保障。
(一)深入實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客观需要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是解决新时代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矛盾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城乡之间的发展开始出现较大的差距。在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背景下,社会的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广大农村的劳动力、产业、资金等多种要素加速向经济发展的城市和其他产业流动。这种现象导致一大批农村人才流入城市,成了城市社会建设的主流,为现代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但是也导致了乡村资源的缺乏。人才和资金的流出妨碍了乡村发展,影响了农民增收,也引发了新的问题,有些乡村出现了老龄化、空心化现象。
从农村综合发展的角度来看,虽然近几年我国农村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教育、医疗、住房、基础设施等领域不断完善,尤其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年年快于城市居民。但是,城乡发展差距还是比较大,2019年新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03元,其中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34664元和13122元,两者之间的比例约为2.64∶1。很多农村地区,尤其是南疆深度贫困地区农村生态环境、水利基础设施、农业生产环境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短板。农民老龄化、土地碎片化问题比较突出,农民持续增收、农业持续增效难度大。农业生产条件落后,其发展速度落后于城市,而且二者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从全新疆城乡收入差距来看,全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从2015年的16850元增加到2019年的21542元,虽然两者之间的差距比例有所下降,但是差额还是比较大。以上所述的问题都需要通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抱有更大的决心来逐步解决。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对乡村衰败现象的及时响应
从我国当前全面现代化进程来看,部分发展较快的地区慢慢出现乡村衰败的现象。随着二三产业的不断发展,农村很多强壮年轻劳动力都流入到大城市打工,在乡村慢慢开始出现“老人农业”和“妇女农业”。从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历程来看,其社会经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以后,针对在发展中出现的乡村衰败问题,都会通过一些有效的改革措施来全面振兴乡村。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正处在城镇化加速的过程当中。2019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0.6%,从我国现在产业升级步伐加快这样一个特殊阶段来看,城镇化率的拐点可能在75%左右,仍然有30%左右的人在乡村生活,不可能像发达国家那样达80%,甚至90%以上人口在城市生活。乡村仍然是我国人口聚集的一个区域,较长一段时间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不会有明显改变。因此,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有效地解决在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跟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同步,尽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补齐全面实现现代化强国伟大目标进程中的短板。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
新疆作为我国农牧业生产大区,经济社会发展较为滞后,贫困人口较多,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较低,特别是南疆四地州,是脱贫攻坚主战场,是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致贫因素复杂、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产业基础薄弱,脱贫难度大。近几年脱贫攻坚成效比较显著,全疆35个国家级贫困县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5400元增加到2019年的12035元,年增长率为12.09%,比全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3.59个百分点。今年需要脱贫的人口约16万,跟往年相比,看起来脱贫任务不是特别重,但实际上,剩下的贫困人口大部分集中在自然条件较差、发展水平落后的地区,变成了目前脱贫攻坚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因此,要根据新疆的实际情况,通过更有效的措施,深入实施新疆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构建有特色的现代化农业生产经营体系,进一步提升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就地稳定就业水平,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
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深入实施新疆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困难
(一)农业经营规模分散,农业农村现代化短板较多
新疆作为全国面积最大的农业生产大区,农业生产发展水平和种植结构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和短板,因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农民素质、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差异,各地区之间呈现出不同类型的生产结构和生产方式,且生产中都存在“散、小、杂”的共性问题。新疆目前农村耕地面积78634.299万亩,人均耕地面积3.12亩,户均面积11亩,耕地和养殖业规模化程度较低。这让机械化和现代化技术推广面临困难。这种小而分散的生产方式往往成本较高,产量有限,不利于提高自身竞争力,也使得新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难以有所突破。
(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首先,乡村基础设施等公共事业建设相对滞后,农村水电、天然气、农田灌溉、网络等基础设施还不能完全满足广大农村群众的生活发展需求。比如,目前新疆绝大部分乡村已经完成了富民安居房建设,农牧民已经搬进了结实、明亮、宽敞的新房子。但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深入实施,农村富民安居房的下水管道、污水处理、天然气、厨房、厕所等基础设施跟不上,影响了农牧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其次,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新疆乡村产业发展水平较低,产业结构单一,尤其是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亟待提高。南疆四地州深度贫困地区农村土地碎片化问题比较突出,农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程度很低,农民“小农”思想比较严重,乡村产业都存在经营分散、规模较小、同质化严重、品牌意识不强、综合竞争力弱等问题。
(三)乡村人才短缺问题较为突出,创新力度不够
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需要大量的人才储备,有了足够的人才才能够顺利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想要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到位,就需要有专业的技术管理人才。从新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际来看,紧缺乡村产业创业创新人才,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管理、农村电商、农村金融、市场开拓、营销策划等方面严重缺乏实用型人才。很明显,新疆作为西部偏远地区,农业生产大区,乡村实用人才缺乏是目前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进程中必须要彻底解决的关键问题。没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很难实现农民持续增效、乡村全面振兴、建成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
三、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深入实施新疆乡村振兴战略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完善乡村基本经营制度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新疆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必须要加大力度,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尽快补齐“四化同步”中的短板。进一步完善新疆独特的农产品市场体制,构建起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一体化的农业生产产业链。同时引入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吸引人才、资金优惠、优先发展等灵活的方式组建各类形式的涉农企业,重点发展高科技乡镇企业、进一步加强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竞争力。将现代农业三大体系构建起来,首先要加快和完善产业体系,有效推动种植业、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社会化服务业转型升级。其次,农业生产体系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带动农业生产,转变生产模式,提升农业生产整体水平。再次,农业经营体系,加强职业农民的培育,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充分利用农村电商、现代化物流等新业态,进而实现新疆农业农村现代化,完善乡村基本经营制度体系。最后,要从金融制度上入手,在巩固基层基础上加以完善,结合新疆农业生产实际,把农村各项改革落到实处,进一步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体系,着力解决农村土地确权过程中出现的历史遗留问题,有序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真正让农民享受农村改革的红利,吃上“定心丸”。
(二)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巩固和拓展产业就业扶贫成果,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主要载体,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深入实施新疆乡村振兴战略,补齐乡村产业发展短板的有力措施。首先,依托各地州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创新扶贫模式。重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通过“农户+合作社+企业”“农户+农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多种灵活有效的模式,有序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其次,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管理监督制度机制,全力支持和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使其进一步发挥作用,进而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为早日实现新疆乡村全面振兴打好坚实的基础。再次,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过程中,必须加大政府政策的支持力度,应當充分展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经济发展、脱贫攻坚战中的作用和地位,对于具备资质的企业和项目应当为其提供一定的财政支持。
(三)进一步加强乡村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乡村全面发展
乡村振兴作为一个全方位的战略,需要热爱农村、热爱农民、懂农业的科技人才。李克强总理在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支持农民就近就业创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扩大以工代赈规模,让返乡农民工能打工、有收入。”当前新疆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急需要优秀的乡村人才队伍。人才问题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出路,只有正确的科技指导才能给乡村产业指明方向,才能破解农民增收、农业增效难题。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首先要巩固和完善基层党建工作,强化乡村振兴的领导机制,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的基层保障。其次,要通过继续引进高校“短平快”项目吸引和鼓励更多优秀青年人才返乡创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再次,要进一步完善乡村人才培养制度机制。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更是进入了高科技信息时代,乡村产业的兴旺、生态环境的改善、优秀乡村文化的传承和传播都需要人才。因此,要进一步引进和培养一批懂技术、懂农业、爱农村的优秀人才,促进乡村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推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繁荣乡土文化,树立良好乡风。
参考文献: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http://www.xinjiang.gov.cn/xinjiang/xjyw/202004/a53b44a4bc84461a8e4c87a3ceaa10b0.shtml,2020-04-01.
[2]雪克来提·扎克尔.冲刺攻坚决战决胜坚决打赢新疆脱贫攻坚战[N].学习时报,2020.4.24(01).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2019年新疆统计年鉴[J].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9.11.
[4]李克强.2020年全国政府工作报告[J].新华网,2020.5.22
[5]阿班·毛力提汗,曹兹纲:脱贫攻坚战,新疆一定打得赢——2019年新疆脱贫攻坚报告[J].新西部,2020(2).
[6]顾华详,陈宏:论辩证思维视域下的新疆南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J].新疆农垦经济,2019(8).
(作者单位: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