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培养历史学科素养的几点思考
2020-10-12徐兆生
摘要:本文列举了初中学生历史学习中存在的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简要分析了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素质教育;学科素养;课堂教学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怎样实施素质教育成为全社会特别是广大中小学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作为长期奋战在教学一线的初中历史教师,我在阅读大量教育教学改革书籍的同时,结合历史教学实践,不断思考,就如何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实施素质教育产生了几点想法,与广大同仁共勉。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初中生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存在很大欠缺。有的学生在语言表述方面或者杂乱无章,或者以偏概全,或者面面俱到,或者前后矛盾,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反应了学生在特定情况下或者缺少思维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或者缺少思维的概括性、全面性,或者缺少思维上的归纳性,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需要教师在长期教学中不断地对学生进行系统性、整体性、全面性、概括性、归纳性、辩证性等的思维训练,比如,讲述《宋代经济的发展》一课时,可以提出问题“宋代经济发展的表现有哪些”,引导学生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来回答,即“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商业贸易的繁荣”三个子目。这样做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这一课,避免有的学生把全课的课文都念出来或是随意说出几个具体史实。另一方面也需要学校适时适度地开展思维逻辑方面的校本课程,双管齐下,长期坚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样对历史学科素养的提升也有很大帮助,进而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强大的逻辑支持。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初中生在回答历史问题的不使用或者不能准确使用相关的历史术语,缺少“历史味道”。很多学生无论回答老师提问,还是考试答题,或者使用口语化的语言随意作答,或者对专有历史名词、重大历史事件和重大历史现象的名称进行擅自改动,或者不注意场合,胡乱答题,词不达意,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从本质上来说是学生对专有历史名词、重大历史事件、重大历史现象的含义没有深刻理解和把握,从而导致学生在回答老师提问或考试答题中根本就想不到要准确使用历史术语,学生作答中的“历史味道”就无从谈起了。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专有历史名词、重大历史事件和重大历史现象的内涵等进行深刻、全面、细致地讲解,要求学生准确把握并深刻理解;另一方面,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强化训练,使这些专有历史名词、重大历史事件和重大历史现象内化成学生思想的一部分。只有这样,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才能得到提升,学生的问题作答才具有“历史味道”。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缺乏家国情怀。所谓家国情怀,就是学生在思考历史问题和历史与现实结合问题的时候,不能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角度去思考,而只是站在个人的角度去思考,这样回答问题的时候就显得没有深度了。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学生的年龄较小,心理发育不成熟,人生阅历和社会经历太浅,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不深刻;教师在教学中对家国情怀的讲解和渗透不够;学生家庭教育中缺乏家国情怀教育,等等。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认识到对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绝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次,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渗透液很重要。在每册历史教材中,每一课都有一部分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补充适量的图片、文字材料等教学素材,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家国情怀方面的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内容,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教育;再次,全社会都要积极学习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是历史学科素养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历史教学的社会功能和历史责任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几乎没有唯物史观的概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没有“历史是不断发展向前的”概念,二是没有生产力发展、阶级斗争等概念,三是没有人民群众的概念,四是不懂得物质决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產关系,等等。其实,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与学生缺乏家国情怀的原因有相似之处。我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主要还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渗透唯物史观教育。比如,在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历史中,13—15世纪的时候,先讲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又讲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提倡人文主义思潮,将“人”从神的统治下解放出来。在这里,就可以向学生讲述先有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早期资产阶级产生这一“现实”的“物质”的东西,才有“人文主义”这一“思想”的“意识”的东西,体现的是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史观。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进一步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到18世纪末,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了相当的程度,所以以法国为中心出现了启蒙运动,提倡“自由”、“平等”等思想,主张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这里,就可以向学生讲述先有资本主义发展壮大,资产阶级力量增强这一“现实”的“物质”的东西,才有“自由”“平等”这一“思想”的“意识”的东西,再次强调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史观,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不仅资本主义经济是不断发展的,人们的思想意识(从反对虚无缥缈的“神”到反对实实在在的“封建统治者”)也是不断发展的。
在教学实践中,我还发现学生的知识面狭窄,视野不够开阔,没有形成历史的时空观念。这样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这些问题的出现,除了学生阅读的课外书不多之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外出研学,参加社会实践考察的机会太少。所以,要拓宽学生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形成历史的时空观念,除了历史课堂教学中适量补充一些历史材料、图片等之外,还建议家长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出去走走看看,参观一些历史名胜古迹、名山大川等等。通过这样的活动,既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又可以真实触摸历史名胜古迹,真切感受到历史名胜古迹穿越时间的长河来到今天的时空。
当然,历史学科素养的内容还有很多,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也还有很多。在以后的历史教学中,我将不断发现,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立足于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实施素质教育尽一份力。
作者简介:徐兆生(1980.7)男,汉族,山东省宁阳县,大学,二级教师,山东省宁阳县第二实验中学,历史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