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融合在教材出版领域的创新应用实践

2020-10-12唐天赋夏君玫

中国传媒科技 2020年8期
关键词:金课融合体育

唐天赋 夏君玫

摘  要:本文从媒体融合在教材出版领域的实践角度出发,介绍了课程出版的内涵,对应“金课”建设标准详细分析了开发配套教材的具体要求,并以中南大学出版社《大学体育》为例,提出了基于课程出版理念开发新形态融媒体教材的具体思路,力求探索一套全新的符合“金课”建设标准的教材出版模式。

关键词:媒体融合;课程出版;融合出版;融媒体教材;金课                   中图分类号:G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34(2020)08-112-03                                     DOI:10.19483/j.cnki.11-4653/n.2020.08.029

本文著录格式:唐天赋,夏君玫.媒体融合在教材出版领域的创新应用实践——以中南大学《大学体育》“金课”教材课程出版为例[J].中国传媒科技,2020(8):112-114.

导语

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将媒体融合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15年,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中央精神的指引下发布了《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新广发〔2015〕32号),并提出“切实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的工作目标,要求传统出版顺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互动化趋势,综合运用多媒体表现形式,生产满足用户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和多终端传播的出版产品。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出版物囿于单一媒介的传播模式被彻底颠覆。近年来,大众出版领域率先开始了融合出版的实践,一大批有声书、视频书、AR图书等多元媒介深度融合的新形态出版物在图书市场崭露头角,并得到了廣大读者的喜爱。随着媒体融合和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教育出版领域也在教育部一系列政策文件的激励引导下积极探索,开启了教材出版的融合创新之旅。

2018年,教育部发布《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教高函〔2018〕8号),要求“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明确了“金课”的内涵。2019年,教育部启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双万计划”(即“金课”建设计划),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函〔2019〕8号)中对“金课”建设的目标、原则、内容做了详细的要求和具体的实施部署,并对教材的选用做了明确的规定。教育部又相继发布了《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年)》和《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要求组织建设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多种介质综合运用、表现力丰富的新形态教材,以满足互联网时代学习特性需求。[1]新时代的教材不再是单一的知识载体,它被要求承载更多的教育教学功能。显然,传统形态的教材和传统的出版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教育教学的需求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课程出版”理念被众多教育出版专家相继提出。课程出版是融合出版在教材出版领域的创新应用,为打造符合“金课”标准的新形态教材创造了可能。本文以中南大学出版社《大学体育》为例,提出基于课程出版理念开发新形态教材的具体思路,力求为“金课”教材建设探索一套全新的出版模式。

2.课程出版的内涵

课程出版是教育出版转型升级过程中一种全新的出版模式,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甚至教学测评、教学管理等作为出版内容进行动态复制与公开传播。[2]课程出版的本质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将课程建设与教材出版有效融合,主要载体包括在功能丰富的线教育平台和新形态的融媒体教材。

2.1在线教育平台

在线教育平台是教育信息化的产物,其功能基本已经能够满足现阶段教学全流程的需要。通过在线教育平台,老师可以对课程实施动态管理,持续建设更新课程内容;对课程实际应用、教学效果和共享情况等进行跟踪监测。目前,全国绝大多数高校都引进了在线教育平台,在线教育已成为高校创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的重要载体。课程作为课程出版的核心,对出版社来说无疑是竞相争夺的内容资源。因此,国内几家头部的在线教育平台大多有出版社的参与,如中国大学MOOC就是网易和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推出,由高等教育出版社负责运营的;清华大学打造的“学堂在线”联手机械工业出版社共同开发慕课教材和慕课资源。可以说,在线教育平台不仅是课程出版选题来源的主渠道,更是课程出版实践的主战场。对出版社来说,在线教育平台也是承载数字媒体资源的绝佳载体。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出版社可以为教材配置丰富的课程资源,并给学习者提供相应的教学服务支持。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只是简单地把课程资源迁移至线上,缺乏持续的课程内容优化迭代和配套的教学服务、管理运营,课程出版将失去生命力。

2.2融媒体教材

融媒体教材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出版深度融合的创新成果,是融合传统纸质媒体和新兴数字媒体的新形态教材。传统纸质教材因经过专家、作者的反复打磨和出版社的“三审三校”,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普适性都有保证,一直以来都是最为可靠的教学工具。但传统纸质教材因其载体形态单一,在讲述比较抽象的内容时因不够生动饱受诟病。而数字媒体资源如慕课、微课等课程数字资源,虽然在内容呈现形式上丰富多样,但在教育实践中带给学习者更多的是“生动而不深刻”的学习体验。这是因为慕课、微课等课程数字资源推崇的知识碎片化、通俗化,让知识传授在整体性、逻辑性和科学性上有所欠缺,使得学习效果打了折扣。而基于课程出版理念开发的融媒体教材遵循学习的基本规律,利用多种形态媒体的互补优势,可以充分地展现课程内容、服务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标。[3]

3.“金课”教材建设的要求

从2011年教育部正式启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共享”项目到“金课”建设计划,国家一直致力于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倡导教育技术、内容与教学模式的深度融合 ,以期构建一个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长期以来,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已成为高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而作为育人育才基本载体的教材更是成了改革的重中之重。 “金课”的“两性一度”标准(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要求教育教学必须融合创新,不仅从本质上颠覆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对教材的出版形态和出版模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1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

“金课”的高阶性标准要求课程实现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的有机融合,提升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这就要求“金课”教材在顶层设计上必须根据课程体系构建目标明确的教材体系,在保证教材内容思想性、科学性、适宜性的同时,还需为学生提供可拓展的学习时空和可应用的学习场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3.2模式创新、融合赋能

“金课”的创新性标准要求课程内容反映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体现先进性和互动性,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显然,传统教材不论是编写方式,还是载体介质都无法适应这一需求。这就要求“金课”教材必须创新出版模式,通过融合出版技术来增强自身的功能。新形态的“金课”教材不仅可以持续地更新内容,反映学科领域的发展动态,还配置了丰富的教学服务和自主学习功能,以适应翻转课堂、研究性学习等新颖的学习形式。

3.3因材施教、有效增负

“金课”的挑战度标准要求课程要有一定难度,学生需要跳一跳才能够得着。这个标准不论对课堂教学还是对“金课”教材建设来说都是一个难点。由于高校学生来源广泛,其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如果只是一味地提高课程难度,将很难保证“有效增负”的目的。因此,基于课程出版的“金课”教材应考虑融合更先进的AI技术,讓自身成为一种能识别学习者特征,并提供差异化的学习资源与教学服务的工具,帮助教师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有效增负。

4.“金课”教材的课程出版实践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保证,其内容和形式决定着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此, “金课”教材必须根据课程内容及其教学特点,按照“金课”建设标准的要求来组织编写。而现阶段,课程出版无疑是“金课”教材最佳的出版模式。笔者以中南大学出版社《大学体育》为例,简单介绍 “金课”教材的编写思路和原则。

4.1编写思路

中南大学公共体育课(简称公体课)不同于其他课程,涵盖了近二十种体育项目,每个项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以及测评标准都自成一体,而且体育教研部采用的是课内外一体化和学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决定了公体课的教材体系必须以体育选项课为中心来设计。同时,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促进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教材的编写还应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因此,《大学体育》将基于课程出版的理念,以融媒体教材的形式来组织策划编写。这样有利于打破公体课各个选项课之间的隔阂,保证教材内容的多元和教学时空的多维。同时,还应着重考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三者的有效整合,利用在线教育平台将教学测评、教学管理的部分功能融入教材。

4.1.1创新课程资源建设

在信息互联、媒体融合的数字化时代,众多专家学者一直致力于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创新探索,使传统的教学技术、教学方式、教学模式乃至教学理念都发生了“颠覆式”变革。如何实现将“生命教育”融入体育教学,既做到因材施教,构建良好的师生交互通道,又把教师从大量低层次、重复性的教学活动中解放出来,是本教材需要重点考虑的地方。融媒体教材的特色在于其创造了全新的教育时空。因此,我们充分利用其特色,配置了丰富多样的课程教学资源(微课、直播课)和学习模式(社群合作学习、线上自学打卡),尽可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满足他们多元化、场景化的学习需求。同时,为了打破传统教学的种种桎梏,我们通过在线教育平台设计了许多线上学习的环节,并利用大数据追踪学生的行为轨迹,依据分析结果为学生提供精准的教学服务。如此,不仅可以促进课程教学过程的数字化改造,更为老师和学生建立了长期持续的互动关系。

4.1.2突出课程思政与教材出版的有效融合

课程思政、“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提出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教育范式,为高校教学落实立德树人基本任务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如何实现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对课程建设与教材出版来说都是必须思考的新课题。显而易见的是,过去的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教材已不能满足新时代的教育需求,我们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充分利用课程出版的动态传播特性,创新教育载体。在课程建设方面,我们应深耕公共体育课程中蕴藏的真善美思政教育资源,围绕体育强国梦教信念、围绕体育历史教文化、围绕体育理论教知识、围绕体育锻炼教精神。在教材编写方面,我们可在教材中设置“人文体育”栏目,通过挖掘体育历史中生动的育人元素来弘扬体育精神,并全方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做到“以体育人、以文化魂”。此外,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融媒体教材的可扩充性,进一步探索课程思政与教材出版的融合形式。如,挖掘学校优势体育项目资源,围绕学校高水平运动员、教练员策划系列专题,通过联合学校的新媒体矩阵,或开设专门的新媒体平台来推广公体课的选项课程,传播中南大学的体育精神。

4.2编写原则

基于课程出版的融媒体教材是一种全新的出版形态,将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甚至教学测评、教学管理的功能都融入教材中。因此,各选项课教材编写人员在编写时须遵循以下原则:

4.2.1一体化开发

基于课程出版的融媒体教材最终呈现出来的是新形态教材和课程数字资源两大部分,但这两部分内容不是割裂的,在编写之初就必须整体考虑、一体化设计。首先,根据公体课选项课的教学特点,建议在编写时应充分考虑内容的呈现形式,配套建设课程数字资源。例如,拍摄基本技术动作的示范视频,使原本书面讲述复杂、难以理解的技术动作变得形象直观。其次,应根据选项课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活动,打造在线开放课程。这样既可以拓展选项课的体验渠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方便没有选修的同学了解选项课的具体内容,为以后的选课提供参考依据,还可以丰富公体课的课程数字资源。最后,还应综合考虑选项课和国家体质健康测试的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课外训练项目和训练方案,帮助学生提升选项课和国家体质健康测试的成绩。课外训练项目的形式要简单易行、科学有效,既要便于学生开展和记录,又要能够反映学生当前的水平和状态,以方便学生自我检测,及时调整训练方案。

4.2.2多元多维选材

课程出版给教材内容的多元、多维创造了条件。例如,公体课程的选项课校园户外运动,是一项主要以校园环境为场地,在户(室)外场地举行的一组集体项目群,教学内容涵盖健身跑、趣味田径运动、拓展运动、定向运动、徒步与远足、登山运动、飞盘、自行车、攀岩、宿营等。如何充分发挥校园户外运动形式丰富、易于开展的特点,显然在现有的师资配备、课时安排以及传统教材的内容篇幅上是无法完全满足的。而课程出版的可持续性和融媒体教材的可扩展性,恰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些遗憾。因此,我们在编写时应根据选项课的教学大纲,针对大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学习动机持续开发多元、多维的学习课程,在丰富学生学习体验的同时,让他们都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并找到符合自己运动水平的锻炼方式,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户外运动技能。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在线教育平台的课程管理后台做学情分析,通过研究学生的学习记录、学习评价以及和学生的互动交流来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依据分析结果为学生提供精准的教学服务,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结语

媒体融合的创新探索一定要从全面满足用户的特定需求出发,不能只流于出版技术、出版业务层面的融合创新。希望在5G时代,课程出版能够探索更多的可能,让“金课”教材不再仅仅是一件學习的工具,而是让教材真正地融入了学习者的学习生活,助力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的通知[EB/OL].(2019-12-16)[2020-07-24].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809/t20180903_347079.html.

[2][3]汪立亮.基于课程出版理念的多媒体融合教材出版实践[J].科技与出版,2019(03):65-69.

作者简介:唐天赋(1979-),男,湖南宁远,编辑,人文社科出版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编辑出版;夏君玫(1972-),女,湖南宁乡,副教授,中南大学体育教研部副部长,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金课融合体育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金课”建设背景下光传输技术课程的建设实践
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生心目中的“金课”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高校本科教育“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刍议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