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地下空间融合发展分析

2020-10-12岳军

写真地理 2020年29期
关键词:轨道交通空间融合

岳军

摘 要: 大城市用地紧张,城市发展呈现立体化趋势,轨道交通引导大城市向地下发展。以城市轨道交通为例介绍地下空间特点、现状及发展趋势,阐述两者相结合发展需考量的问题。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和地下空间融合发展的分析,为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地下空间融合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空间;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29.002

引言:关于“地下空间”,将其定义为“相对于以空气为介质的地面以上空间即地上空间而言,将以岩土和地下水为介质的地面以下空间定义为地下空间”,范围要远远大于地上建筑物的地下部分。由于建在地下,地下空间与地上建筑相比,具有节约土地资源的优点。由于外部气候变化对地下空间的影响不大,它在保温和隔热方面消耗的能量要比地上建筑物少得多。因此,地下空间还具有一定的恒温性。地下空间比地上建筑较难实现自然采光和通风,地下建筑光源主要是通过人工照明,通过机械通风实现空气的流动。因此,从照明和通风方面的能耗来看,地下空间要比地上建筑高出很多。由于人造光线及机械通风的局限性,地下空间的光环境及空气环境也远不如地上建筑。基于优势和劣势的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地下空间融合发展需要在规划、建设、运营等方面进行科学系统的统筹。

1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特点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多学科多专业的交叉,需要从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等阶段系统性的整合管理。

地下空间工程的开发和应用是为了缓解地面上空间发展和资源紧张之间的矛盾,地下空间工程具有隐蔽性,需要前期的周密设计和施工阶段的工艺优化及应急工况解决预案多措并举,才能保证工程的安全建设。随着地下空间工程的开发和应用,地下建筑的埋深不断增加,如深基坑工程带来更为复杂的水文地质情况,会引起周边环境地基土的变形,对于周围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等都会产生影响,需要不断的实现施工方法及工艺的优化,增加对施工作业的全面监测,将施工风险降到最低。

2 轨道交通与地下空间的融合发展

2.1 信息系统建设与管理在地下空间建设中的应用

目前我国地下空间的管理职能分别归属规划与建设管理部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国防部门、市政管理部门、交通管理部门,同时也涉及税务、环保、园林、电力等部门。在地下空间建设管理过程中,常常由于部门之间权责不清晰、管理方式各异、实施期限不一致,而出现管理上重叠和缺失的现象,导致地下空间资源在开发利用时出现各种问题,难以发挥最佳效益。

其次,各個部门对于地下空间资源的数据资料不够重视,或者历史遗留问题和技术管理原因,存在地下空间建设数据资料不完整、信息共享不足、统计口径和标准不一致等问题,制约了地下空间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地下空间信息数据和资料还停留在各个部门之间的单一专业管理层面,由于部门之间信息和资源对接不畅,在实际工作中拖累了相关管理部门的建设脚步,制约了地下空间建设和管理上的效率,因此急需建设一个可以查询地下空间详细信息(地质资料、工程资料、图纸、管线资料)的管理平台。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建设以地下交通空间信息共享平台为主的信息管理平台。以“1+X”城市地下空间管理模式为地下交通空间信息共享管理平台的核心,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作为牵头部门,同城乡规划、土地、人防、城市管理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工作。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档案等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上,确保职责界限清晰,建立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相适应的信息系统管理体制。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离不开已有城市地下空间信息的支撑,建立完善城市地下空间管理信息共享为主的责任管理平台,既为政府管理机构提供信息,以利于高精度、高效率地完成地下空间的决策,消除不同部门的“信息孤岛”现象。

2.2 城市轨道交通和地下空间融合发展

1)体系兼容性。地下空间开发的功能应符合地区土地利用性质;交通功能应系统规划,与城市交通规划有机结合;地下空间配套功能多样化,使地下交通与地面交通有机结合又能自成体系;地下空间开发规模优先考虑对城市交通的总体影响。2)实施进程可持续性。既保证规划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又要研究效益和代价的平衡;注重可持续发展,科学处理远景和近期关系,规划方案要有足够的适应能力。原则上土建处理注重远景要求,设备配置逐步更新。3)功能的完备性。将不同功能的地下空间相对集中布置,尤其避免各功能空间相互干扰。考虑配套停车空间,弥补地上停车缺口;优化无障碍设计,关注弱势群体;采用先进科学方法监管交通组织的运行管理。4)安全与环境需求。地下空间开发需符合人体生理和心理的基本需求,做到安全、卫生和舒适;考虑灾害状态下的交通疏散要求;还应科学研究轨道交通地下空间从点状区域辐射,到轴线式带状的拓展。

站点之间通过公共步道等人行系统的连接,保证站点和公共空间之间的可达性,同时又缝合沿线地下空间,推进互联互通、促进地下空间进一步拓展延伸。

过去的20年,中国轨道交通迈入高速发展阶段,地下空间开发亦成为城市重要的战略发展方向,二者的结合带来基于TOD理论的“轨道+物业”模式的快速发展。

随着我国轨道交通的规模化建设,站点之间的地下空间与站点形成连接,构成站际联合体系空间。涵盖地下步行、地下过街、地下和地上过渡、地下开发连接体等功能空间,从而实现“从点到轴、进而到网”的基于轨道交通的地下空间的延展,建立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的更广泛联系,激发城市效能的更高层面提升。开发模式如图1。

2.3 营造良好的轨道交通地下空间环境

密闭的地下空间中会让人产生恐惧心理,因此地下轨道交通对环境的营造是提升其服务品质,提高客流吸引的关键因素之一。

声环境是人们感知外部世界有非常重要的因素。无论是嘈杂的噪声还是太过安静的环境,都会引起人心理上的不适。因此轨道交通地下空间的噪声控制,将影响人们地下交通空间的使用意愿。因此,在进行地下空间声环境设计时,要将声音稳定在人们可以接受的合理阈值范围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降噪处理或者播放舒缓的音乐等方式进行改良。

良好视觉环境的营造可以让人们淡化地下空间的密闭感,轨道交通的地下空间一般可以通过内部高挑的空间、多样化风格的装修设计来营造类似地上空间环境,还可以通过与商业开发的结合,从功能上引导乘客,享受地下空间的高品质服务环境。

结语:轨道交通和地下空间融合发展在规划设计理念、技术措施等方面提升,是推动轨道交通建设和城市地下空间融合,适应新时代城市高质量发展关键因素。复合式地下空间的互联互通能够提升城市整体功能品质,轨道交通融合地下空间开发是解决人车交通矛盾、公共服务设施不足、空间资源紧缺、环境品质提升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王田丁,李晓昭,周丹坤,顾倩,范冠宇,周权平.城市地下空间可开发程度评估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9(11):112-113.

[2] 王家祥.交通土建工程项目施工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引入和实行[D].湖北工业大学,2017.

猜你喜欢

轨道交通空间融合
轨道交通产品CE认证论述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空间是什么?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高速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创享空间
《融合》
基于CAN的冗余控制及其在轨道交通门禁环网中的应用
城市轨道交通联调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