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吟诵经典,小学语文人文素养教育的基石

2020-10-12张秀梅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年9期
关键词:吟诵经典素养

张秀梅

【摘 要】小学是儿童接触语文知识的起步阶段,吟诵经典对于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与生活将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教师应培养学生吟诵经典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吟诵经典,对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围绕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吟诵经典进行阐述,旨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经典;吟诵;素养;教学

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其中蕴藏着经典文化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古诗文,从而逐渐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然而,由于长期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过于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却忽略了诵读经典的作用,不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升。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经典吟诵教学。

一、营造诵读经典氛围,培养学生诵读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对于诵读经典的重视度不够,诵读经典的气氛和环境有所欠缺,导致小学生没有养成诵读经典的习惯。要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观念和学生的认知,就要从基本的环境气氛打造着手,通过打造诵读经典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可以有效提升学生重视程度以及学习效率。营造诵读经典的气氛和环境可以从课前引导着手,例如在进行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长歌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课前2分钟带领学生完成《长歌行》诵读。课前的诵读有助于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营造诵读经典的气氛,养成诵读经典的习惯。在进行《长歌行》的诵读时,教师可以富有感情的进行逐句诵读,让学生体会教师诵读时的情感。比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句,教师要将句中的悲伤与感叹时光易逝之情流露出来,让学生体会诗句中的情感因素,感悟其中的哲理,从而培养学生对经典的兴趣。在校园广播站的播放内容中可以适当引入经典诵读,并鼓励学生踊跃参与到广播站的经典朗诵中,全方面打造校园中朗读经典气的氛。

二、创设吟诵经典情境,提升经典诵读质量

吟诵经典是从古至今一直被沿用的学习方法,讲究吟诵时的情感体验。在现代生活中,吟诵的方式逐渐远离人们的日常生活,教学中对于吟诵教学也没有实现与时俱进的创新。以往的吟诵教学手段较为单一,通常是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然后学生通读。这种传统的吟诵教学方式缺乏新意,对于小学生而言,不具备吸引力。因此,吟诵经典往往收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提高吟诵经典的教学质量,应对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优化、创新。例如将多媒体设备引入吟诵教学中。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多媒体设备早已进入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适当引入多媒体设备,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吟诵经典的教学质量。例如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古诗《村居》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与“村居”有关的音、视频或者图像资源,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文内容,以完成富有感情的吟诵诗文。教师还可以配合音乐进行有感情的吟诵,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更好的诠释诗文情感。

三、养成记忆经典习惯,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吟诵经典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继承经典中的优秀文化,学生的吟诵并不能仅局限于形式上的“吟诵”。为了实现学生对经典的理解、吸收,在学生能够熟练吟诵经典时,要提倡学生背诵经典,以便随时调用知识。此外,背诵经典还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有利于学生以后的综合发展。阅读、吟诵也是积累知识的一种形式,小学生的知识储备有限,且处于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吟诵经典时结合背诵。学生通过吟诵和背诵,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生活经验的丰富,对经典的理解也会越来越深。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枫桥夜泊》的教学为例,当教师完成有感情的领读后,要对诗句进行充分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悲伤情感,最后要鼓励学生背诵诗文,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为例,诗句中对秋天悲凉的描述非常生动且深刻。学生的理解和认知能力有限,课堂之上无法充分理解这种浓郁微妙的愁思,教师在鼓励学生背诵后,以便于学生日后“触情生情”,加深对此诗句的理解。

四、鼓励亲子共读共学,强化经典诵读效果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习惯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培养小学生吟诵经典的意识和习惯需要家校携手共同努力。学校方面应与家长积极搭建合作关系,在完成学校教学后,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交流学生的吟诵经典进度。家长应积极响应学校工作,并充分重视学生的吟诵经典习惯培养。家长应尽量每天抽出一部分时间与学生共同完成经典吟诵,定期与学生共同完成经典吟诵。家长和学生共同吟诵、学习并共同提高,让学生在陪伴的氛围中完成经典诵读,可大大提升学生的吟诵主动性,并逐渐形成吟诵经典的习惯。以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从军行》为例,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后,学生已经初步的理解了文章的内涵和写作技巧。回家之后,学生可以帶领家长共同完成《从军行》吟诵。此时,学生可以进行有感情的朗诵,比如吟诵“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一句时,学生可以把作者的决心充分的表现出来,还要发现家长吟诵时是否表达出了这种情感。这种“亲子共读”的吟诵方式可以融洽亲子关系,培养学生的吟诵经典习惯。

综合上述,新时代的小学生需要具备开拓创新的意识以及能力,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实现自身的价值。而经典文学不但具有高超的文学造诣,更蕴含着深厚的哲理,对于学生日后的发展大有裨益。经典吟诵是学习和理解经典的有效方法,教师要有意识的加强吟诵经典教学,帮助学生养成吟诵经典的习惯。

【参考文献】

[1]萨日娜.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7(97)

[2]张道湖.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研究[J].课外语文,2017(19)

[3]葛海妹.诵读化教学策略在国学课堂中的运用[J].中华少年,2017(20)

猜你喜欢

吟诵经典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吟诵,拥抱经典
韵兮境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