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龄游戏促进幼儿利他行为发展的实验研究
2020-10-12张丽佳
张丽佳
【摘 要】经过了一系列中大班幼儿之间混龄游戏的开展,发现混龄游戏对幼儿利他行为有很大的影响,结果表明:幼儿利他行为的认识和具体表现,可以由混龄教育的影响而发生、发展;在混龄游戏中,榜样的表扬强化,对幼儿利他行为的习得有重要作用;游戏的内外因素对幼儿产生利他行为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幼儿园、家庭、社区相互合作,扩大混龄游戏的组织形式。
【关键词】幼儿;利他行为;混龄游戏;榜样;正面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赖于社会化了的个体来推动。而幼儿就是社会中的个体,是未来的社会化个体。现代社会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社会。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社会目标中明确指出:要求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这就要求幼儿要能很好地理解他人,会互相合作,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那么如何发展幼儿的社会性?首先就要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何又谓亲社会行为?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共享等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就是利他行为。如何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如何寻找一个易于幼儿理解、学习、接受的方法呢?陈鹤勤的一段话给了我启示,他说:“各种高尚的道德几乎都可以从游戏中学的,什么自治、什么理性的服从,什么克己,什么中心,什么独立,什么共同作业,什么纪律等,这种种美德之养成,没有在比游戏这个理起来的快、来的切实。”而利他行为就包括上述美德,这些美德不是与生俱来的,也并非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利他行为就会必然增多。因此,要促进幼儿的利他行为,需要对其进行教育和培养。在教学活动中研究和实践幼儿混龄游戏的新模式,积极尝试用混龄游戏促进幼儿利他行为的有效途径,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二、研究分析与讨论
利他行为倾向在生活中很早就出现了,并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在利他行为的不同方面,存在着年龄和性别差异。影响儿童利他行为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社会认知水平、社会交往技能、目标结构、教养(学习)方式、榜样、文化背景等。游戏,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活动方式,也是幼儿与同伴互动的主要活动形式。我们尝试用混龄游戏的形式,通过角色扮演,以榜样的作用,促进幼儿对利他行为的认识,促进家园、社区的密切配合,以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更好地发展幼儿的利他行为。
(一)幼儿园需要混龄游戏完善幼儿个性发展
根据观察到的实际情况发现,由于现在大都是独生子女,在竞争状态下幼儿的孤立化以及生活环境的都市化、媒体化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作为重要教育资源的异龄伙伴还没有得到重视和利用。这对现代独生子女幼儿的发展,特别是社会性方面的健康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也造成有效教育资源的浪费。
经实践证明,混龄游戏给不同年龄层的幼儿提供了交流的机会。如混龄游戏给中班的幼儿带来了年长幼儿温暖的问候,给大班的幼儿主动关心弱小幼儿的机会。在一次推小车的游戏中,中班一个幼儿不小心弄疼了,旁边大班的孩子不停地揉着,还安慰着说:“没关系,没关系,不疼的……”。幼儿园对幼儿异龄同伴交往进行充分的挖掘和利用,将会为其发展提供重要的环境和机会。因为异龄同伴群体类似于一个温馨的家庭,不同年龄的幼儿像“兄弟姐妹”般一起生活着,比较贴近于个体社会人际生态的实际。这一交往活动拓展了独生子女幼儿交往的空间,让他们体验到了“兄弟姐妹”间的关爱、帮助之情,对他们的社会性认知、积极的情感、亲社会性行为、归属与爱的满足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我国现代幼儿园的教育中,通过混龄游戏深入探讨幼儿异龄同伴交往的社会性教育价值,其实际意义也更加明显。
(二)游戏的内外因素对幼儿产生利他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混龄游戏的游戏本身是本次研究重要的内容。游戏外在客观的因素有游戏时间、材料和场地,游戏自身内在的因素有游戏本身的性质以及游戏者自身的认知经验和年龄等。在本次研究中发现不管是游戏外在客观条件还是游戏自身条件都对幼儿产生利他行为有很大影响。
首先,游戏外在的客观因素如游戏的材料,游戏材料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有无幼儿利他行为产生的机会。材料少的游戏中,中大班幼儿为了大家能够共同游戏,会有谦让或合作的表现。
其次,游戏者自身的认知能力等经验之间的水平差距是促发幼儿利他的直接因素,中大班幼儿存在知识经验和水平上的差距,在一次中大班幼儿结伴玩绳子的游戏中,大班幼儿主动教中班幼儿跳绳,大家一起探讨玩绳子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对于中班幼儿的价值是同龄游戏中无法实现的。
再者,游戏的性质,如合作性,竞争性的混龄游戏都是促进幼儿利他行为的有效资源,如两两合作的游戏中,要求中大班幼儿互相合作;在要求大帮小的游戏中,大孩子主动帮助弱小的幼儿,起到了榜样作用。
(三)混龄游戏教育过程中不容忽视正面角色的表扬强化
混龄游戏中对正面角色行为的及时表扬,并号召被试向他学习,为其鼓掌,这一过程,对于被试以后表现出来的利他行为有巨大作用。这里所说的表扬强化,是通过对正面角色行为的表扬,以提高被试对正面角色行为的模仿倾向。被试模仿被表扬的正面角色行为,目的在于使自己也得到表扬。社会学习论者认为,外界对角色实施奖惩刺激时,势必会引起学习者认知系统的活动,使其对之做出一定的评判,并对自身行为的结果做出预测。本研究结果表明:对角色进行表扬,能使被试更加注意角色的行为,并引起被试情感上的波动,以期做出与之相一致的反应,使自己也能获得表扬。表扬对行为还能起到强化作用,经过多次强化,这种利他行为逐渐内化,成为稳固的行为。米勒(Miller,1975)发现,告知儿童他们是整洁干净的人与告知儿童他们必须整洁干净相比,前者更多地表现出与这一信息相一致的行为,这就是表扬的强化作用。由此可见,对幼儿的道德教育,一定的表扬强化是不可缺少的。
三、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1.给幼儿提供混龄游戏的空间,一定的榜样在行为中起重要作用,幼儿的利他行为可通过模仿而发生改变。利他行为的发生既受个体自身的因素制约,也由个体所处的外部环境所引发。因此混龄教育过程中不容忽视榜样的表扬强化,也不容忽视同龄同伴、异龄同伴、家长、老师对幼儿的正面引导作用。
2.在混龄游戏过程中,对于年龄大的幼儿,经常以“大哥哥大姐姐”的身份去帮助同伴,促使他们更加注意自己榜样的行为,并引起被试者情感上的波动,作出与之相一致的反应,使自己也能获得表扬。表扬对行为还能起到强化作用,经过多次强化,这种利他行为就会逐渐内化,成为稳固的行为。
3.生活中的异龄同伴之间,对被试来讲,没有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觉。因此,一系列榜样行为呈现给被试后,使被试易于理解并留下深刻印象,同时产生“我也能这样做”的想法,并将自己原来的认识、行为与榜样对比,从而在复测中更多地表现出利他行为。
(二)建议
1.混龄游戏教育过程中不容忽视正面角色的表扬强化,在幼儿的日常表现中也要多用表扬强化,可以使其形成稳固的行为特征。
2.对幼儿进行榜样教育,还应注重年龄差异,并配以不同的榜样形式,效果才会更加明显。
3.利他行为这一方面的研究是学前教育的主要任务,值得研究的方面还很多,本文发表的浅见,或许还有纰漏之处,有待于更多的同行致力于此,共同去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周强.榜样影响儿童利他行为发展[J].视听心理学,2000
[2]李德显.幼儿分享意识、分享行为发展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3(12)
[3]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组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