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财务会计人员素质建设与能力提升战略探析

2020-10-12曹健

中国市场 2020年24期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曹健

[摘 要]经济全球化给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尤其是近年来我国“一带一路”的倡议,也推动着这一潮流,无疑对会计财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从财务会计人员面临的问题出发,论述了财务会计人员素质建设与能力提升的原则,并提出了相关策略,希望对于培养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财务会计人员;会计枯木设置

[DOI]10.13939/j.cnki.zgsc.2020.24.162

1 引言

从传统意义来说,财务会计这一职业无论是工作性质还是内容都是相对稳定的,这也使得财务会计从业人员的变化一直相对较小,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企业在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方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工作的要求领域显然不再那么单一,财务会计人员也面临着专业的拓展、综合素质和复合能力的提升等问题。可以说,经济全球化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人员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和压力。一是会计政策方面的差异。从全球范围来看,各个国家所使用的会计准则是不同的,既有国际会计准则,也有自己国家当地的会计准则,这就造成了很多企业在国外的分公司执行的相关政策的差异。同时受到了管理模式的限制,导致了会计枯木设置以及信息系统的不一致性,在这种情况下,公司总部的核算管理的统一性就必然受到了负面影响。二是资金管理方面的安全。随着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很多企业都在“走出去”方面下工夫,但是无论在海外投资或是经营,都必然要面临资金管理安全的问题。这也就增加了外汇波动、海外融资风险等工作内容,甚至是投资所在地的通货膨胀情况都给财务会计工作增加了难度。而从传统的财务会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来看,专业化程度低,不能应对海外市场的财务风险成为了突出问题。此外,财务会计人员还面临大量的經济全球化带来的客观问题,比如作为外资企业,在当地的税收政策、法律环境等方面显然是不同的。这些都是经济全球化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人员要面对的现实问题,也是通往国际化之路需要破解的难题,这也为财务会计人员素质建设与能力提升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

2 财务会计人员素质建设与能力提升的原则

(1)国际化原则。不可否认的是,经济的全球化会带动会计的国际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做到共享利益、规避风险,作为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要有这样的国际化意识,坚持国际化的共享原则。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显然不是一两个国家参与其中,而是各个国家的普遍参与,这也就需要各国财务会计人员在参与过程中,在熟悉各个国家会计准则等基础工作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达成国际共识,尽力协调制定统一的标准,从而完成共同的会计目标,这也是国际化原则的题中之义。

(2)综合性原则。用经济全球化的眼光来看,尤其是跨国公司等组织形式的兴起,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越来越趋向于综合化,甚至要求支撑起一个全球财经知识管理体系。将企业在全球化经营中沉淀的全球会计核算、税务管理、资金管理、贸易及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体系化,形成全球财经知识体系,这样才能够起到增进组织绩效、知识创造价值的作用。新的形势使得财务会计人员要超脱单纯的通用知识运用的阶段,还要向着管理知识、贸易知识、法律知识等迈进,最终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

(3)渐进性原则。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财务会计人员素质建设与能力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需要财务会计人员要有耐心和恒心,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积累会计实务的经验,夯实自身的专业基础能力,采用周期培养的方式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由财务会计的初级能力上升为具备掌握财务模块之外能够处理复杂财务事项的中级阶段,最后成为具备战略分析、债务重组、并购、战略性成本及税务管理、法人治理等高级知识技能的专业财务会计人才。

3 财务会计人员素质建设与能力提升策略

(1)加强经济全球化思维培养,进一步拓宽国际化视野。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中国的经济发展日益融入世界经济中去,成为全球经济中的一个重要板块。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不是局限于一隅的封闭经济模式,而是与其他国家经济密不可分、互联互通的开放式经济模式。在这种新形势背景下,作为从事与经济工作紧密相连的财务会计人员,就必须要求具备全球化思维和国际化视野,才能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下的财会工作要求。比如,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夕,国内一些在经济全球化领域研究成果颇丰的专家学者、职业素养很高的财务会计工作者能够基于对经济全球化的深刻理解,提前准确地预测出金融危机的到来,从而提前制定出了应对之策。财务会计人员必须加强对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认真学习国际形势和发展大势,做到准确把握、分析和预测国际内外的经济发展形势,培养敏锐的经济嗅觉,以经济观察家的视角来洞悉全球经济发展大势,积极地规避经济事务风险,在财务会计岗位上面对风险做到未雨绸缪,在岗位适应上做到游刃有余,并且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成熟的企业财会人员,要善于把企业的财务行为放在国际背景下通盘考虑,对企业经营行为放在宏观形势下,进行综合考量,由谋一域变成谋全局,帮助企业提升应对经济挑战的能力。

(2)加强财会专业素质建设,夯实财会工作专业能力。财务会计人员必须重视对自身专业素质能力的充分加强,围绕财务会计工作所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财政学、金融学、逻辑学等财会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的再学习,拓宽学习途径,丰富学习形式,财务会计人员可以通过专业进修、脱产学习、学历教育、回校深造等途径进行专业财会知识的补充,做到有目的的学习,有针对的应用,学有所获。财会工作人员要在工作之余,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专业培训充电,要着重加强对财会理论知识、特别是当前时代中西方最流行的最新财会理论模型和知识的学习补充,并且要结合自身在财会岗位上的工作实践,对财会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充分消化,把理论知识转化为指导财会工作实践的原动力,补齐自身在财会工作实践中的短板和弱项,推动自身专业素质进一步提升,实现财会专业素养的全面发展。涉外企业要大力鼓励财会员工在多个财务管理岗位上轮岗,帮助财会员工尽快成长。财务会计工作人员不能故步自封,要积极学习管理会计、成本控制等领域的知识,争取成为财会工作的多面手。在跨国公司、涉外企业中工作的财会工作人员,可以争取到企业外派单位、驻外分公司相关岗位上进行锻炼,有助于熟悉和掌握所在国家地区的经济政策环境,尽快提升自身适应国际经济行为的专业能力。

(3)培养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在财会专业工作中培养法治素质。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国内与国外经济联系日趋紧密。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日益密切的经贸往来,尤其是随着进出口贸易、国际金融、保险、证券等涉外经济活动深入发展和全球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对于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法治素质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一个优秀的财务会计工作人员,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的财务会计知识和工作能力,还必须培养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应该具备全面扎实的法律知识素养,特别是对涉外法律的熟悉程度,更制约了财会工作人员做好专业工作的成败。财务会计工作人员要加强对国际经济法律的学习深造,对涉外法律、尤其是涉外经济法、投资法、金融法等重点法律法规加大学习、理解和掌握的力度,做到准确知法,严格守法,灵活用法,严格按照经贸往来国家的法律条例和国际准则办事,防止和减少由于不懂国外法律而导致的贸易纠纷和经济摩擦等情况的发生,最大程度地保证合法权益,并在涉外经贸活动中占据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刘文婷. 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会计国际化发展道路[J].中国商界(下半月), 2010(10):97-98.

[2] 王琪,陈晓明.浅析经济全球化和会计国际化问题[J].时代金融 ,2016(4).

猜你喜欢

经济全球化
钢铁行业的全球化研究
TPP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云南民族民间工艺生存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