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视野下语文人文底蕴培养策略探究

2020-10-12顾雨舟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年9期
关键词:人文底蕴策略探究传统文化

顾雨舟

【摘 要】课程改革不断强调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因此当前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不断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传统文化不仅彰显了古人的智慧,同时承载着古人美好的品质。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就组织小组合作、创设相关情境、联系实际生活、渗透德育内容、进行拓展延伸、组织主题活动进行探讨,旨在通过不同的模式挖掘传统文化中的闪光点,将其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培养文化内涵,提升精神品质。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人文底蕴;策略探究

传统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杂家、纵横家、道家、佛家、墨家、法家、兵家、名家和阴阳家等文化意识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以及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其中,儒家、佛家、道家思想。人文底蕴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基础的具体体现,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教师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不只是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还要通过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加强思想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还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使学生掌握认识人文思想、赏析文章的能力;另外还要使学生将学习到的精神、知识应用于生活。基于此,本文就传统文化视野下小學语文人文底蕴的培养策略进行了探讨。

一、组织小组合作,培养探究能力

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可以组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探究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时,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也可以给每个小组布置探究任务,使学生的探究具有方向性,以提高学生的探究效率。

例如《秋天的雨》这篇文章以“雨”为线索描述了整个秋天的景象,学生在学习这篇文章时,要能够赏析文章景色之美、秋雨之美、语言之美。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先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然后通过布置任务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在引导学生探究本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传统文化与文章内容结合起来。如文章第二段中运用颜色描述了秋天的美丽,教师可以要求第一小组的学生搜集描述秋天美景的诗句,有的学生搜集到“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有的学生搜集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在文章的第三段作者以秋雨的气味描述了秋天的收获,教师可以引导第二小组的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中秋节,中秋节有团圆的含义,同时也有祈盼幸福、丰收的含义。教师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要求学生自主探究,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二、创设相关情境,赏析文化之美

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赏析传统文化之美,促进学生审美情趣的提升。在创设情境时,教师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参与到情境创设中,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氛围,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诗中浓浓的春意。比如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这样一段场景:身着青衣的诗人,手持一把折扇走在江边;远处的竹林外有两三枝桃花已经绽放,江中心的鸭子发出惬意的叫声;河滩上郁郁葱葱,长满了蒌蒿,走到竹林里,可以看到半截芦笋;诗人边走边吟诵着《惠崇春江晚景》,心里却思索着是不是到了吃河豚的季节。在为学生播放这段场景时,教师还可以配以悠扬的笛声,使学生感受到春天的怡然自得。教师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动态的画面和鲜艳的颜色可以使学生欣赏到春天的生机勃勃,感受诗中洋溢的生机;还可以使学生在环境氛围中感受到作者愉悦的心情;另外诗人的吟诵可以使学生了解到这首诗的停顿与节奏,促进了学生赏析能力的提升,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三、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实践意识

语文是生活的文字化,而生活是语文的情景化。教师可以将语文传统文化教学融入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可以在生活中体会和感悟传统文化的真正内涵,增强语文学习和传统文化的融合性,进而获得良好的语文传统文化教学效果。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可以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实践意识。在联系实际生活时,教师可以组织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亲身体验语文内容;也可以从生活中搜集素材,引导学生探究,最终使学生意识到学习到的知识应来源于生活,用之于生活。

《纸的发明》这篇文章讲述了纸发明的过程和原因。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这篇文章时,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尝试造纸。比如教师提供给学生树皮、麻布、稻草等造纸原料和造纸的流程,要求学生自己制作纸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被调动起探究的欲望,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在学生造出纸张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比现在的纸张与用传统方法造出的纸张,感受其中的区别。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搜集生活中不同的纸张,了解纸的分类。有的学生练习书法,此时就会提出问题:宣纸和一般的纸张有什么不同,宣纸的制造又是什么样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文章,了解蔡伦改进造纸术的方法以及蔡伦造纸术流传下来的原因,使学生明白要具有发明精神,并促进学生将这种精神应用于实践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欲望。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联系实际生活,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还可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最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四、渗透德育内容,升华思想品质

语文教学并不只是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念、价值观念,获得道德修养的提升,以实现小学教育阶段中立德树人的目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可以渗透德育内容,升华学生的思想品质。上文中我们提到,传统文化不仅彰显了古人的智慧,还承载着古人的精神意志。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时,应融入传统文化,使学生了解古人的思想品质,有利于促进学生加强自身思想建设,进而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猜你喜欢

人文底蕴策略探究传统文化
对英语课堂实效性的反思与探究
谈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浅谈少先队员荣誉感、 责任心的培养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