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社区来了“大”领导
2020-10-12陈贤凤
陈贤凤
“社区来了‘第一书记,我们社区环境好了,矛盾纠纷也少了。”“多亏了‘第一书记,解决了困扰多年的阵地建设问题。”说起所在社区发生的变化,泸州市合江县11个城市社区的居民纷纷点赞。
变化要从合江县创新基层治理工作方法说起。今年5月,为“一对一”破解城市社区治理难题,提升城市基层治理工作水平,合江县创新实施县委领导兼任城市社区“第一书记”制度。
“这一制度的实施,有力破除了城市社区治理的体制性障碍和机制性梗阻,能有效推动治理重心下移、服务下沉和资源整合,及时掌握、分析和化解基层一线的治理难题。”合江县委书记李仁军说。
解难题 社区“形象”大变样
“这里是我们的爱心驿站,可提供免费茶水、便民雨伞等服务;这里是我们的调解室……”9月7日,走进合江县临港街道兴隆社区,社区主任赵大林向众人介绍起如今的社区阵地。看着社区外忙着整修路面、修建居民文娱活动场地的工人,赵大林感激地说:“社区变化很大,多亏了陈书记。”
赵大林口中的陈书记,是合江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陈文。从今年5月起,陈文便多了一个职务——兴隆社区“第一书记”。有了新职务,陈文第一时间到兴隆社区进行走访调研,了解社区在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阵地狭小,功能布局不合理;班子成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工作人员缺乏工作主动性。
协调土地和资金,优化队伍结构,明确管理制度,陈文首先完善的是兴隆社区有阵地办事、有人办事这项工作。“现今,功能布局合理的社区阵地已投入使用,社区工作人员平均年龄为40岁,学历达大专以上。”说起兴隆社区的变化,临港街道党建办副主任赵燕昌深有感觸。
而对于符阳街道义园街社区的变化,社区居民代表赵正蓉有话要说。
6月11日,合江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益良召开了担任义园街社区“第一书记”后的第一场社区基层治理联席会。会上,赵正蓉表达了自己的诉求:社区自发形成的志愿者队伍经验不足、影响力不够,希望组建一支更有影响力的志愿者队伍。
为志愿者队伍制作统一服装,帮助策划志愿服务活动……陈益良将赵正蓉的诉求与争创文明城市工作相结合,现已将义园街社区的“散兵”志愿者团结成志愿者队伍,下一步还计划将其打造成合江县一个志愿服务品牌。
“规范社区志愿者队伍只是陈书记为社区做的第一件事。”义园街社区党委书记何念介绍,社区基层治理联席会上共梳理出30多个问题,现已经解决了20多个,其中包括长期困扰义园街社区的:老旧小区多、环境卫生差、基础设施薄弱等难题。
“路面平整了,墙体粉刷了,路灯亮起了,车辆停放有序了。”义园街社区近四个月的变化,居民们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9月8日,到义园街社区办事的李先生感叹:“才两三个月没到这边,如今社区已是焕然一新。”
促发展 让社区治理走深走实
从机关办公室到背街小巷,从县委领导到社区“第一书记”,如何适应角色的转变?陈益良表示:“与以往去社区调研不同,担任‘第一书记,能更好地融入百姓,了解百姓,到社区去研究解决问题。”
过去,社区解决问题很“被动”,想要协调各个部门解决问题,需层层上报,程序繁多不说,还不一定能协调下来,存在“有心办事却无能为力”的现象。为此,合江县打破常规制约,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社区,让社区直接给县委主要领导或县级部门(单位)提要求、说诉求。“这样可以调动更多力量沉到基层,及时有效地解决社区的实际问题,这种基层治理的‘直通车有利于推动基层治理走深走实走细。”陈益良说。
“县委领导兼任城市社区‘第一书记制度实实在在帮助社区解决了问题,为百姓做了实事。”从县委领导到小区居民,从街道社区到楼栋院落,合江县干部群众有着共同感受。
“拿到房产证了,压在我心里的一块大石头落地了。”今年5月,拖了多年的房产证办理下来后,家住兴隆社区荔枝林小区的赵先生非常高兴。
据了解,兴隆社区以前存在许多历史遗留问题,三十多户拆迁户一直没有分到房子,几百户居民有了房子但是没有产权证等。对此,居民们抱怨不已,且多次上访。今年4月,尚未正式兼任兴隆社区“第一书记”的陈文就着手解决这一问题。5月,这些长期困扰兴隆社区的难题有了进展:产权证陆续办理、新楼盘主体已修建完工。
“更清楚基层一线动态,看问题也更接地气。”对于陈文而言,新角色也给他自身带来了改变。让社区干部外出学习“取经”,指导社区发展社区经济,陈文心中已为兴隆社区规划了发展蓝图,只待进一步落实。
县委领导会一直兼任城市社区“第一书记”吗?合江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陈棋楠直言:“县委领导干部兼任城市社区‘第一书记是一种有益尝试,一种工作方法,最根本的目的在于推动基层治理走深走实。目前,我们的试点已取得一定成效,县委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在推动职能部门与社区‘共驻共建的同时,有效带动了广大居民参与社区共治。在常态化的多级联动、共驻共建工作机制完全成熟之前,我们的社区‘第一书记制度还会坚持下去。”(责编/谢鑫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