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好新时代思政课的“大先生”

2020-10-12向秋

四川党的建设 2020年18期
关键词:大先生育人思政

向秋

“蒙以养正,圣功也。”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的状态,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古往今来,教师都是学生前行路上的引导人、栽培者。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要当好新时代思政课“传道授业解惑”的“大先生”,以实际行动履行好铸魂育人的时代使命。

尽好“传道”责任。教师第一位责任是“传道”。思政课是“政治课”“人生课”,是一门传授“大道”“正道”的育人之课。讲好思政课要适应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要求,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针对性,改变思政课内容深奥枯燥的印象,让思政课“实起来”“活起来”。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需求,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善于运用互联网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國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提高“授业”本领。思政课教师作为传道者,首先要明道、信道,育人者要先受教育。思政课教师要追求并确立大境界、大胸怀、大格局,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把立德树人作为教书育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给学生展现良师的形象,努力以高尚的人格赢得学生尊敬,以模范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把“真善美”的种子播进学生心里。要坚持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不断增强理论引导能力、学术研究能力、课程教学能力、回答重大现实问题能力,做学生人生道路上的领路人,为学生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增强“解惑”能力。做好思政课教师,要善于解疑释惑,特别要讲透思政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思政课要贴近需求、聚焦问题,通过讲故事、解析案例等多种形式,把精妙的理论变成浅显易懂的道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思政课教师不仅要解答课本上的问题,还要着眼形势、关注现实、析事明理,帮助学生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使学生真正将思想政治教育所带来的正向影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坚持把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坚定理想信念放在思政课教学的首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融入教学实践中,真正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责编/范吴瑕)

猜你喜欢

大先生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做“大先生”,让人格魅力成为最有价值的教育资源
“大先生”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