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低温冬眠疗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分析
2020-10-12苟东冉
苟东冉
【摘 要】目的:观察亚低温冬眠疗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5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应用亚低温冬眠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8例:未应用亚低温冬眠疗法)与实验组(28例:应用亚低温冬眠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24h后、治疗72h后颅内压均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冬眠疗法可有效降低颅内压,提升治疗效果。
【关键词】亚低温冬眠疗法;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10-0028-02
重型颅脑损伤的发生多与头部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有关,患者在出现意识障碍的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癫痫等症状,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病死亡率在百分之十八至百分之四十,临床常用治疗手段为抗感染、纠正休克以及手术方法,近几年部分医学研究者提出应用亚低温疗法提升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治疗效果[1]。本次研究为论证亚低温冬眠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治疗价值,比较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28例未应用亚低温冬眠疗法以及28例应用亚低温冬眠疗法患者疗前后颅内压变化情况以及存活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5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是否应用亚低温冬眠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组应用亚低温冬眠疗法(n=28):男、女分别16例、12例,年龄/平均年龄为:25岁~71岁、(42.32±1.42)岁,入院时平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得分为:(4.52±0.12)分。对照组未应用亚低温冬眠疗法(n=28):男、女分别15例、13例,年龄/平均年龄为:25岁~72岁、(42.29±1.45)岁,入院时平均GCS得分为:(4.49±0.11)分。本次研究对象在性别、平均年龄以及入院时平均GCS等一般资料方面,经统计学验证无明显差异,P>0.05。
1.2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均受伤后24h内送至入院,入院时GCS均在3分至7分,医师结合患者颅脑CT检查结果均确诊重型颅脑损伤。(2)患者家属获悉本次研究目的、方法后均表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排除合并其他脏器疾病患者。(2)排除诊疗资料不齐全的及中途转院患者。
1.3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行抗感染、止血、脱水、营养脑神经以及降颅压等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亚低温冬眠疗法。应用行亚低温冰毯治疗机,插上电源后检测相关仪器性能,在确保仪器性能正常的前提下,在冰毯外套上一层塑料薄膜,并涂抹适量石蜡油,在确保治疗区整洁的情况下将患者置于冰毯上,通过全身遮盖冰毯的方式实施全身物理降温。此外,应用冬眠2号,即氯丙嗪与异丙嗪按照1:1的比例配置2ml,每隔4h-6h肌注给药1次,在注射冬眠药物后应避免搬动患者,保证亚低温冬眠治疗3h-5h后直肠温度可降至32℃-35℃,并保持,待患者颅内压降至正常水平24 h后停止行亚低温冬眠疗法,保证患者每隔4h复温1℃,患者亚低温冬眠疗法后10h-20h体温恢复至36.5℃-37.5℃。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段颅内压变化情况以及存活率。
1.5統计学处理
SPSS21.0系统处理结果数据,()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 检验,(%)表示的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P值超过0.05则表示组间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段颅内压变化情况,具体情况(见表1)
2.2比较两组患者存活率,具体情况如下:实验组有3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对照组有11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实验组存活率(89.29%)高于对照组(60.71%),χ2=5.716,P值<0.05。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病情凶险且往往预后效果差,本病患者颅脑损伤后发生应激性反应,儿茶酚胺、白细胞三稀等内源性因子大量释放,脑部组织水肿,脑细胞耗氧量降低,神经细胞外钙离子内流加快、脑组织代谢升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枢神经功能的不良症状逐渐加重[2]。氯丙嗪与异丙嗪为人工冬眠合剂,人工冬眠合剂的应用可抑制神经电位传导的发生,从而防止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过程中脑组织代谢产物聚集,进一步减少儿茶酚胺、乙酰胆碱等相关内源性毒素对脑组织的损伤[3]。
本次研究显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治疗后颅内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应用亚低温冬眠疗法的实验组入院治疗24h、治疗3天后颅内压均低于同期对照组,且治愈率高,由此可见,对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冬眠疗法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 赵黎明.药物醒脑静与亚低温冬眠疗法配合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J].黑龙江医药,2016,29(1):86-87.
[2] 李志刚,姬喜荣,郑太祖, 等.长时程亚低温与短时程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比较研究[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9,31(12):1440-1444.
[3] 徐莉莉.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要点[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7,17(12):1797-1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