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象棋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10-12郑玄贾鑫

中国市场 2020年22期
关键词:生态效益发展对策经济效益

郑玄 贾鑫

[摘 要]随着经济的不断飞速发展,我国的主要矛盾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这些变化,随之而来的则是我国人民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作为文明古国,自有其独特的文化魅力,象棋就是其中之一,但如今象棋却已经鲜有人问津了。在社会主义新时代下,需要重拾象棋文化,让其焕发勃勃生机,引导发展象棋文化消费,扩大文化产业经济效益,运用国家政策的支持,重新塑造国民经济中的象棋文化的地位。

[关键词]象棋文化;文化产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发展对策

[DOI]10.13939/j.cnki.zgsc.2020.22.064

1 象棋文化产业发展的意义

1.1 象棋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

在如今的社会发展中,人们不仅注重的是吃好穿好的衣食住行的物质型问题,现在更加注重的是精神文明的建设问题,也就是文化产业的建设。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够带来极大的经济价值。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相较于同时间其他国家文化的传播,我国还略显薄弱。因此应当注重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是一种复合型的产业,它不仅能带来物质的经济效益,还能带来精神享受。当前,我国经济下行的压力加大,一个新兴的产业发展起来,不仅能够带动我国经济发展,还能提高我国的文化影响力和国民自信心,抵御外国不良观念的冲击。我国自古有琴棋书画四种技艺,象棋作为棋类的一种,现如今已淡出国民的视野。倘若用新方式和新理念,使象棋重新活过来,带着文化底蕴的象棋,必定可以在文化产业中占据一席之地。

1.2 象棋文化产业的生态效益

工业产业的发展,通常会产生环境问题。发展工业经济,牺牲生态环境,似乎已经是一种必然。但是在如今,在党的十九大会议之后,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坚决执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不仅要发展经济,更要搞好生态环境,创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象棋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是经济发展中重要的一环。象棋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具有以下优势:一是我国拥有极其渊远的棋类文化底蕴;二是象棋文化产业属于一种低污染、低能耗和高附加值的创新产业与服务型产业。它可以进一步拉动经济增长,几乎不需要牺牲任何生态环境,也就是说使用文化产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生态环境也在恢复与发展,而不是被破坏。象棋文化产业的发展必定能带动其他一系列相关产业发展,如文娱、文化旅游、文化艺术等,这样就能进一步缩减高耗能低产值产业的比重,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3 象棋文化产业的文化效益

当代每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比拼中,已经不仅仅是经济和军事力量的比拼,拼的更是这个国家的文化与精神。倘若一个国家没有自己的核心文化,没有自己的价值观,那么带来的将是对于人心上的打击。发展象棋文化产业可以帮助国家抵御外来不良观念的入侵,提升文化影响力,加强文化输出,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增加人们丰富的文化氛围,提升整体国民素质,提升文化向心力,提升文化认同感,提升国民的文化自信。象棋文化产业发展符合党的十九大会议以来的发展要求,创建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促进人与人的交流。象棋文化的发展更能够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发展象棋文化产业,势在必行。

2 象棋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2.1 文化产业建设的“泛滥”

现如今各个文化产业之中缺乏对文化发展調研和分析,忽视了其所在地区的文化独特性与多样性,对文化产业如何去发展,发展什么样的文化把握不到位,对文化产业的理解也不够准确。这种对文化产业的表层理解和所谓“文化”的发展,导致了文化产业蜂拥而起,结果就是一哄而上、盲目建设、低层次发展,让低俗文化“异军突起”,真正的好文化却没有得到发展,甚至被埋没被消逝被污浊。所以发展象棋文化,必须要出泥不染,不能与这些文化类同,要发展出自己的特色,拥有自己的底蕴。

2.2 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盲目投资

不论是什么文化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资金投入,得有足够量的资金,才能保证产业运转正常。但是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扶持与鼓励的加大,越来越多的资金涌入到文化产业,给予文化产业发展很大的助力。象棋文化产业发展存在以下投资问题:一是盲目追求利益,不顾文化到底是什么;二是盲目跟风投资,血本无归。所以象棋产业发展,必须将发展的决定权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目光要放长远,一切为了文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能被利益冲昏头。

2.3 没有核心竞争力,缺乏文化内涵

文化产业是精神文明产业,其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正能量,是传承五千多年的真正的文化。文化产品与一般产品不同,要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注重的是文化本身、文化内涵、文化意义、文化理念和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的传递与传承。但在当前文化的发展中,一些所谓的文化产品没有文化内涵存在,只是披着文化的形式,传递的却是低俗的所谓文化,失去了文化的形与魂,只知道眼前的既得利益,不顾文化的长足发展。因此象棋文化产业发展,要始终围绕象棋这一核心元素,不能忘本,同时融入我国其他传统文化,让文化产业真正的富有内涵和灵魂,让象棋文化永远传承下去。牢记我们的根我们的竞争力,是打造优秀的文化产业,而不是以文化为幌子实际是其他行业。象棋只能在老年人群体中流行,而青少年无法接受,其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传统象棋缺乏时尚流行元素,只是古板的棋盘与棋子,过于沉闷,因此无法吸引青少年群体去了解象棋文化;二是限制因素大,必须有一定的空间、时间以及人员,才能进行一次酣畅淋漓的棋力角逐,这与现在的快节奏生活不符,自然会被冷落。

3 发展象棋文化产业的对策

3.1 加大象棋文化的建设和宣传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文化充斥着人们的视野。不论是优秀的文化还是糟粕的文化,都无一例外,被人们碎片化的吸收着,但与此同时,糟粕文化又占了大多数,导致优秀文化鲜有人问津。因此我们要做的,一是利用互联网之便利,利用各大充满正能量的主流媒体,宣传中国的传统象棋文化,要让大众群体都知道,且浅了解什么是象棋文化;二是与政府部门合作,将象棋文化宣传进入社区,打造主流文化地区;三是开展棋类文化实体产业,通过实体产业,进行进一步宣传。

3.2 增强象棋文化产业投资的盈利能力

(1)提高本产品的知名度。在原有中国象棋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使中国文化在国内再次遍地开花,走出国门。把中国象棋推广出去,使中国象棋重新焕发光彩。不断优化体验,使画面更加精良,配乐更加激昂,游戏更加便利,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由于本产品是一款手游,主要依托传统中国象棋元素,会为相应的棋子皮肤套装编辑相应的历史故事,用真实历史故事丰富象棋文化,便于向初学者宣传象棋文化。

(2)线上盈利方面。本游戏主体免费,下载无须付费,收费业务(盈利方式)主要为游戏内部充值。用户的充值动力主要是精良皮肤,用精美的3D人物建模跟其他棋类游戏争夺市场,再套用皮肤增加收益,接着出售相关模式包以及故事包等模式相关产品。

(3)线下盈利方向。开通线下实体店,出售纪念版、典藏版实体象棋模型。开通线下体验店,为用户提供本产品的新模式试用机会,以此作为二次推广。

(4)增加线下对抗赛事。定期举办对弈赛事,为有信心、有实力的选手搭建平台,展现象棋的策略智慧与魅力,并且不断提升本产品知名度,并借对抗赛事进行实体产品推销和广告招商,收取赞助费及广告费等。

(5)产品会在推出之后,不断更新版本,更新新式玩法,推出新款皮肤,以此来巩固老用户并不断吸引新用户。后期资金充裕的前提下,利用全息投影技术,升级本产品,开发全新对弈模式。建立远程协助服务,开发教学模式以及高玩直播,利用互联网+直播进行盈利,并优化玩家对于象棋的对弈体验和象棋文化的理解度。

3.3 打造“互联网+象棋文化产业”,提高竞争力

2019年,中国网民每周上网时长高达27.9小时,数字文化消费成为年轻人最主要的文化消费方式。因此必须抓住互联网机遇,进行创新。线上线下,乡村城市,白天夜间,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旺盛,14亿人的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消费形成一个扩大内需的大市场。进一步激活大市场、释放新动能,必须从问题入手破解“痛点”。当前,5G也已经逐渐进入人民的生活,要追随时代潮流,让象棋文化产业与互联网相结合,打造互联网+象棋产业文化。在象棋基础上应当做出改革与创新,利用互联网科技,加入流行元素,如3D模型、音乐设计、美术设计,同时加入全新娱乐方式,如自走棋、战棋等全新娱乐模式。让象棋满足大众对于文化的需求,才可以让象棋文化重新活过来,被人民接受并使用,让象棋文化再次创造经济与文化的价值。

4 结论

我国象棋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巨大的,但发展态势却呈现出下滑趋势。象棋文化产业需要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将其引向正轨,并与大众所需要的文化形式接轨,方可获得长足发展,并持续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传张.文化产业持续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N].学习时报,2017-06-12(4).

[2]范玉刚.以文化贸易竞争力的提升引导文化产业提质增效发展[J].学习与探索,2018(2):99-107.

[3]李炎.公共文化与文化产业互动的区隔与融合[J].学术论坛,2018(5):135-140.

[4]于佩丽 .文化产业的价值提升与功能实现[J].价值工程,2019(12):258-260.

[基金項目]本论文是2019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中国象棋:驰骋沙场”(项目编号:201912308029)的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生态效益发展对策经济效益
如何提高农村合作社的经济效益
新形势下经济效益审计的新措施
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
园林绿化工程的经济效益初探
灰色关联投影理论在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评估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