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河南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2020-10-12谢青玉

乡村科技 2020年24期
关键词:乡村旅游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

谢青玉

[摘 要]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而要想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需要提升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维认知和规划编制质量;完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要素资源;深化乡村旅游供给侧改革,实施高品质供给;加快乡村旅游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树立乡村旅游品牌意识,创新乡村旅游营销模式。

[关键词]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 F327;F5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24-57-2

1 提升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维认知和规划编制质量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提高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维认知并不难。对于被调查的河南省9个乡村旅游目的地,95%以上的各级干部和90%以上的本地居民都能正确认识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实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难的是相关利益主体思维认知的提升。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编制需要从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地域空间、自然生态和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出发,真正实现乡村旅游产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融合,确保新时期乡村旅游业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为做好河南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编制,首先需利用多种方式对现阶段河南省乡村旅游目的地的种类、数量、经营现状等进行全面调查。这项工作可以与高校正在进行的资源库建设相结合,做到资源共享。其次,要充分认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辩证关系,进行规划编制时不仅要考虑乡村振兴战略中涉及的乡村美丽问题,而且要考虑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等问题,真正使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各种自然、社会、生态资源发挥最大效用。再次,规划编制时要充分考虑乡村旅游目的地的特色资源和文化,恰当地把乡村旅游目的地规划与全域旅游建设进行衔接,既确保相关项目和产品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又通过错位建设展现各个乡村旅游目的地自有的个性和特色,避免因项目和产品重复而造成恶性竞争。最后,需要创新乡村旅游目的地空间规划编制和管理机制,通过统一空间规划协调平台推进参与式规划,构建“多部门、全业务、全方位和全流程”的信息化顶层编制和精细化管理体系[1]。

2 完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要素资源

一方面要有适合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法规。现阶段,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加之地方法规条文少之又少,因此必须完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处理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等突出问题。

另一方面要加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人才培育。针对9个乡村旅游目的地乡村旅游工作人员的调查发现,从学历情况来看,研究生占0%,本科生占9.43%,专科生占26.42%,高中生占45.28%,初中生及以下占18.87%;从专业来看,农业专业人员占总工作人员的12.70%,旅游专业人员占15.87%,管理专业人员占36.51%,其他专业人员占34.92%。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素质过低严重影响了旅游者的体验感和幸福感。要想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可以通过从业人员自身学习、加大培训力度、与高等职业院校合作等多种方式,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质增效提供人才保障。

3 深化乡村旅游供给侧改革,实施高品质供给

无論是旅游供给侧改革,还是乡村振兴战略,都要求乡村旅游目的地实施高品质供给,只有这样才能潜心打造符合目标消费人群需求的产品,才能提高旅游者的幸福感和体验感,才能实现乡村旅游产品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文化效益,从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数据显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民宿产品短租用户渗透率不断提升,与2016年初相比,2018年年底,民宿短租用户提升近8倍。体验感强、特色鲜明是乡村旅游游客选择民宿短租的主要原因。另外,民宿短租多是乡村旅游目的地本地房东,游客通过民宿可以体验当地生活,乡村旅游住宿更加重视体验感。这就要求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实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民宿这一重要因素,不仅要展现民宿特色,还要从环境、安全和卫生等多个方面进行规范化管理,从而保证整个民宿的供给品质。

随着大众旅游需求的不断升级,走马观花的踩点式旅游已经无法满足乡村旅游者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乡村旅游者更加注重文化体验和精神追求。这就要求必须通过富有文化内涵的产品供给来吸引更多的游客,以满足他们在乡村旅游过程中的文化体验和精神熏陶[2]。例如,孟州市西虢镇莫沟村发展乡村旅游的一个亮点是把南太行的窑洞文化和图书馆文化相结合,为到此的乡村旅游者奉上一顿文化大餐。

4 加快乡村旅游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实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必须加速乡村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乡村旅游发展全域化、乡村旅游供给品质化、乡村旅游治理规范化和乡村旅游效益最大化4个目标。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的重点是做好“乡村旅游+扶贫”“乡村旅游+文化”“乡村旅游+农业”。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实施“乡村旅游+文化”,是通过开发传统乡村的自然资源,并对传统民俗文化进行继承和创新发展,促进传统农业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达到带动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农业升级的目的,从而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乡村旅游+文化”在未来较长时间内都具有发展潜力,一方面是随着我国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乡村旅游+文化”正好契合了老年人落叶归根的心理;另一方面随着我国进入休闲时代,旅游消费模式和居民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变化,“乡村旅游+文化”更能吸引游客。

农业是农村地区发展的基础,农村需要发展现代化农业,没有农业的乡村旅游是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要推进“乡村旅游+农业”发展,通过多种保障措施支持家庭农场、现代农业、休闲农业发展,从而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可以将养老、康养、田园综合体等乡村旅游开发方向纳入农村产业发展中,培育新型农村产业形态,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3]。

5 树立乡村旅游品牌意识,创新乡村旅游营销模式

目前,移动端已成为乡村旅游重要的销售渠道。被调查的9个乡村旅游目的地的信息化水平不高,特别是没有利用大数据技术将乡村旅游目的地、游客和政务等多源数据打通,很难实现对乡村旅游相关数据的全域化管理,自然生态效益和社会文化效益并不明显。这就要求必须整体提升乡村旅游智慧化水平,创新乡村旅游营销模式,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各级主体要培育自己的乡村旅游品牌体系,通过品牌化乡村旅游产品培育游客的忠诚度,保证乡村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栾川重渡沟通过创建AAAA级景区、西河村通过创建AAA级景区、陈家沟村通过“太极文化”特色小镇建设等,创建与时俱进的乡村旅游品牌,大大推动了当地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4]。

另一方面,要依据主要目标消费者的市场消费特征进行市场细分,不仅要考虑城市消费者,而且要充分考虑农民旅游者的潜力,拓展更为多元的乡村旅游客源市场;通过会员制、会展等更具市场针对性、策略性的乡村旅游营销新模式,树立整体乡村旅游产品概念,提升乡村旅游产品品质、广度和深度,将优质乡村旅游产品信息送达目标顾客,以提高市场占有率。

参考文献

[1]陈丹丹,赵菊连.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生态旅游互动发展研究[J].农村科技与经济,2018(12):218-219.

[2]师连枝,高尔旆.基于生态文明的河南美丽乡村建设路径初探:以许昌市为例[J].许昌学院学报,2016(6):111-115.

[3]赵爱民.供给侧改革下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世界农业,2018(11):241-245.

[4]孙伶俐.全域旅游视域下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路径[J].旅游纵览,2018(11):171-172.

猜你喜欢

乡村旅游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