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培训工作的建议
2020-10-12苟大锋
苟大锋
[摘 要] 大力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是关系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战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高质量发展规划(2020—2022年)》提出,要按照面向产业、融入产业、服务产业的思路,开展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培训工作。本文依据农民合作社发展实际,结合基层农业人才培训工作经验,就强化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培训工作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培训
[中图分类号] F321.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24-23-2
2018年9月21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2020年3月,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高质量发展规划(2020—2022年)》的通知,明确指出,大力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是关系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战略,要按照面向产业、融入产业、服务产业的培训思路,分期分批开展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培训工作。
据農业农村部统计,截至2019年7月底,全国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有220.7万家,产业涵盖种养生产、加工流通、综合服务等,总体特点是数量多、规模小、实力弱、观念旧,合作社带头人的能力素质相对较低。带头人是合作社发展的核心和主导,是影响合作社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对2016—2019年参训的7.8万余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学历层次进行统计得出,初中学历占比高达63%,大专及以上仅占6%。按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高质量发展规划(2020—2022年)》要求,要做好合作社带头人培训工作,不但要提高站位,而且要做好规划、夯实依托、刚化指标、理顺机制。合作社带头人培训与农业产业技术人员培训具有一定相似性,笔者就合作社带头人培训工作,结合农业产业技术人员培训实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需求调研要立足当下、着眼长远
调研的目的是摸清底数、熟悉对象、厘清目标,避免培训的盲目性和低效性。培训是手段,培育是目的,培育不同于培训,培育工作注重的是对参训者的线性知识延伸和未来能力的拓展,具有长期性;培训工作是对参训者点性知识的补充和当下能力的提升,更具现实性。农民合作社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基石,是乡村振兴的抓手,合作社带头人的素质直接决定了合作社的未来发展,也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实施。针对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的培训,扎实调研是保证培训效果的基础。对于调研工作,一是要本着“缺啥补啥”原则,对合作社产业规模、产业类型、经营方式、人员素质、技术瓶颈及短期需求等基础数据进行详细调研,归纳总结培训刚需,确定培训方案;二是要树立培育思想,着眼长远,调研制约合作社发展的宏观因素,如融资保险、政策扶持、土地流转等实际问题,进而梳理拟定适应未来发展的合作社带头人培育规划。例如,关于2012年“全省农业系统基层农技人员能力素质提升”培训,针对调研工作,查阅了大量资料,了解了陕西省苹果、奶山羊、设施农业三大主导产业基本情况,并针对性分析了陕南茶叶和魔芋、陕北肉羊和小杂粮、关中设施蔬菜和休闲农业等区域特色产业的技术短板。另外,通过电话询问、实地走访、发放问卷等方式,对陕西省12个地市23个县区的千余名基层农技人员的年龄结构、学历层次、职称状况、专业类别和岗位需求等内容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陕西省2万余名基层农技人员学历、技术职称普遍偏低,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仅占12%,高级职称仅占2%。此外,培训知识老化、技能培训少,新知识、新科技更新慢,年均仅有4%的人有机会参加培训等问题突出。最终依据调查信息,拟定了陕西省基层农技人员素质提升培训长期规划及2012年基层农技人员素质提升培训方案,保障了培训培育工作的点线衔接,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方案设计要紧扣目标、突出精准
应遵循“需求为纲,目标为本”的原则,设计内容解决需求,寻找方法提高效率,优化环节实现目标。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安排精心的培训方案是培训工作有序、有效实施的基础。针对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培训方案的设计,要树立服务乡村产业思维和服务学员的主体思想,紧扣提素质强技能的总目标,认真分析调研数据,提炼总结培训需求,结合培育思路,按照知识、技能、态度、观念和心理等方面设置培训内容。依据参训对象的文化层次、产业类型、发展状况等因素分层分业设计培训班次,依据作物时令特点弹性培训学时,依据产业布局确定培训地点,力求做到“政策理念送心头,知识技能到田间”。同时,应统筹教学基地、培训师资等资源,设计培训管理应急预案,跟踪培训环节。在培训实施中,针对突发情况调整不合理安排,及时修正,提高培训效率。例如,2017年对某县区农技人员进行“设施蔬菜专题”培训时,针对学员需求,设置“中央和省级一号文件解读”厘清产业发展思路,设置“‘互联网+农业、农产品市场营销”拓展知识视野,设置“区域主栽蔬菜品种管理技术要点”补足专业理论,设置“现场教学”强化技能操作,设置“专业论坛”促进互动交流。同时,安排多名专业教师组成专题组,及时应对因授课教师的变化对培训实施效果的影响。另外,指定专人跟踪培训环节,寻找或发现并及时解决培训组织管理、后勤服务等环节存在的问题,保证了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3 培训方式要灵活搭配、注重体验
良好的培训方式是提升培训实效的必要手段,能保障培训内容的高效传递,是培训目标实现的重要支撑。现代培训理念的核心是“助人自助”。针对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群体,要依据其自身经验和能力,结合成人学习的实践性、多维性、感悟性、愉悦性特点,可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线下为主;理论实践衔接,实践为主;互动体验强化,体验为主的基本思路,搭配不同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工作。2018年,开展基层农技人员能力素质提升“奶山羊专题”培训时,采用了多点远程直播教学,3名授课教师分别于不同区域的3个奶山羊养殖企业,利用“钉钉平台”进行同步讲解、技术示范,参训学员集中主会场,通过大屏幕实时与授课教师交流,直观新颖,打破了空间制约,避免了人畜防疫风险。从培训效果来看,互动式和体验式教学可使学员快速获得知识、迅速解决问题、提高接受效率、增强记忆效果,特别是成人培训中植入案例分享、经验交流,采用角色扮演、沙盘模拟等方法,更能提升培训效果。2018年首期农业经理人培训,按照现代农业企业基本架构,设置董事长、总经理、部门经理、基层员工等不同角色,通过抽签定岗、适时互换,利用沙盘及辅助道具模拟市场环境,让学员在模拟市场中履行角色职能、应对市场风险、体验运营效能、掌握管理技巧,通过专家现场点评,有效提升了学员的综合能力,保证了培训质量。
4 效果评估要长短結合、持续跟进
评估的目的是判断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并通过分析评估有关数据,寻找影响培训效果的主要因素,通过总结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以提高培训质量。实践中,评估培训效果的具体方法主要有理论考核和技能测试2种较为直接的手段,也可通过发放反馈问卷、面对面问题征集、网络调查、训后跟踪等间接方式综合分析、研判培训效果。客观来讲,并非所有培训的效果均能立竿见影,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培训同样如此。针对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培训后的评估工作,可从短期培训目的达成和长远培育目标跟进2个层面进行。短期培训目的达成可采用理论考核和实践技能模拟测试,辅助问卷调查即时完成。农技人员素质提升培训中多采用培训后考试和现场操作测试方式,并结合“问卷星”网络调查,综合评价培训效果。例如,“2018年全省基层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人员培训”的效果评估,采用实操考试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体学员均独立完成提供蔬菜样品的农药残留实验室速测操作,并能在操作的同时口述要点,授课教师现场评分。考核结束后,学员扫描问卷二维码,填写针对课程安排是否实用、仪器原理是否清楚、培训方法是否合理、实践操作是否掌握以及培训组织是否满意等内容的调查,98%的学员对培训课程安排、组织管理、环节设计、后勤服务等表示满意。以上评估方式好操作、好组织、结果直观。长远目标跟进,主要是为受训者提供稳定长期(3~6个月甚至更长)的服务延伸,在持续跟进过程中,依据学员训后工作绩效的变化,研判培训效果,但实践操作难,缺乏刚性指标。对2018年陕西省首期参训的300名农业经理人持续1年的跟进服务发现,80%以上的受训者学习后,在自身企业的管理上,经营理念和经营思路有了明显改变,更加注重自我学习和自觉提升;大约90%的学员训后加强了对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和地方扶持政策的关注和利用,能积极与当地农业农村部门联系,了解自己所从事产业的发展动向和前沿知识,主动学习相关产业政策,寻找发展机会;40%的受训者加强了产业集成技术的应用,主动与相关产业体系联系,通过参与产业体系有关科研推广项目,提升自身实力;15%的受训者1年内产业规模有了明显提升。
5 结语
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培训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切实的需求调研、科学的方案设计、精准的内容设置、灵活的培训方式、严密的组织实施、及时的问题修正及创新的思维总结均是保障培训成效的重要手段。未来农民合作社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智能化发展对带头人有更高的从业要求,通过培训提高参选者的综合素质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只有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个环节,才能保证培训工作高质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