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版画漂白技术案例研究

2020-10-12周昕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14期

周昕

摘 要:漂白是一种依托化学处理对纸张进行稳定的操作。纸张的泛黄问题通过漂白处理后能够相对减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纸张的可视以及审美度。漂白试剂的错误选择、过量使用会对纸张以及书写材料带来不可逆的破坏性。文章以六张版画为研究案例,探讨如何安全适度地对纸张进行漂白处理。

关键词:纸张修复技术;纸张漂白修复;漂白操作流程;修复材料

纸质艺术品的种类虽然多种多样,但主要成分基本相同,都是使用植物纤维作为造纸的基本材料。植物纤维中包含三种主要成分: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

纸质艺术品的原始状态会随时间而发生一种被称为退化的自然的变化。以纤维素为例,这种有机物质随着时间的增长,它的初始分子状态会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可以从物理以及化学角度观察发现。纸张的退化程度受造纸材料、造纸方法、存储方式(微生物和污染物,湿度、温度和光照强度等)多种不同因素影响而退化,退化程度各有不同。①

目前纸张修复常见的步骤主要分为物理与化学性处理,包括干性物理表面清洁(Surface/dry cleaning)、水处理(Wet cleaning)、稳定纸张的化学处理(漂白、脱酸等)、破损修复以及加固等。

版画修复中最常讨论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去除纸张表面的水渍及提高纸张的白度,以保持版画的整体审美价值。因此本文主要讨论纸张修复中漂白的基本流程。

研究作品为长约22厘米,宽约35厘米的欧洲风景版画,共计六张。这些版画保存状态良好,无破损,表面老化较为严重,整体呈暗黄色。由于泛黄程度十分严重,正常的水处理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对作品的审美需求,因此决定在进行基本的清理步骤外对其进行漂白操作。

1 表面物理清洁(机械清理)

表面物理性清洁(Surface cleaning)指一种通过轻度摩擦消除纸张表面异物(污垢、块状物、昆虫排泄物、灰尘等)的无水操作,②是一种复杂不可逆的过程,要尽量减少操作时给纸张造成伤害。这是一种只适用于纸张状态良好、书写材料稳定的操作方法。

常见的机械清理工具包括:手术刀、刷子,专用于文物表面的各式清洁海绵、清洁袋等。

根据纸张表面异物种类,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清洁产品有两类:去除灰尘和不规则颗粒物的刷具类产品、去除污垢的橡胶类产品。

本次研究中使用的wisha清洁海绵(又称AKAPAD),是一种广泛使用pH成中性干性清洁材料,由合成乳胶、矿物油、硫化物和凝胶等物质构成,不含任何有害物质。该产品有4种不同硬度(超硬、硬、软、超软),适用于纸张表面清洁的海绵通常是柔软(黄色)或超软型(白色)海绵。

软毛刷拂去表面沉积物后,用wisha超软型(白色)海绵以轻轻打圈摩擦的方式对纸张表面进行清洁,操作过程中要尽量避免用力过猛引起纸张纤维的翘起、断裂。

由于wisha清洁海绵是一种消耗类的清洁产品,使用时会在纸张表面留下残留物(通常为黑色残渣),因此该操作结束后还需使用刷具或台式吸尘器(3.7伏特)清理遗留的残渣等物质。

2 水处理

水自身具有强大的清洁效果,用水对纸张进行处理可溶解大部分附着在纸张上的杂质(油墨、颜料、印刷过程中产生的其他残留物、污染物)以及影響纸张美观度的水渍。常见水处理方式包括:浸泡式水处理(Immersion washing)、漂浮式水处理(loat washing)、吸液式水处理(Blotter washing)、喷洒式水处理(Diffusion-mist washing)、雾化式水处理(Suction with mist)、喷洒式水处理(Suction with sprayed water)等。①

文中提及的六张版画所使用的水处理方式为浸泡法。

水处理前先对纸张进行潮湿,使用50度乙醇溶液放入喷壶内对纸面进行均匀喷洒,能够帮助纸张纤维延展并稳定书写材料的效果。

2.1 潮纸

浸泡前,先要对纸张表面喷洒50度乙醇溶液起到延展纸张纤维、缓冲浸泡引起的冲击作用。

向池中注入去离子水(30~40摄氏度)(1次),待其静止至无水流动的状态后放入版画,并在上、下各放一张40克每平方米、厚度360毫米的无纺布材料(TNT),以保护、支撑纸张。用手轻轻按压表面帮助纸张与水接触,当纸张表面完全与水接触后,静止浸泡纸张于水中2~3分钟后将其取出,放在晾晒架上至无水滴下的状态。

2.2 漂白

过碳酸钠溶液浸泡→浸泡法清洗残留溶液→氯化钙溶液浸泡(终止过碳酸钠溶液对纸张的漂白反应)→浸泡法清洗(1~2次)。

用于纸张漂白的产品可分为两类:浸泡型、喷洒型。

这两类产品各有其优缺点,浸泡型漂白产品虽然能够让纸张在漂白后得到一个更为整体的美白效果,但纸张进入溶液后处于不可控状态,有一定的操作风险,在确保纸张以及书写材料入水后仍然可以保持稳定的情况下方可选择此种方式进行操作,同时也要求操作人员有一定的操作经验。喷洒类型的漂白产品的漂白效果相对可控,但整体漂白力逊色于浸泡型很多,且易出现表面漂白不均匀的问题。

文中提及的六张版画在漂白时使用的材料为过碳酸钠,一种强氧化物质,常用作漂白剂、清洁剂。过碳酸钠溶解于水中后会产生碳酸钠和过氧化氢,反应式如下:2Na2CO3·3H2O3→2Na2CO3+3H2O2②,对纸张起到漂白作用的正是反应中产生的过氧化氢。首先向池中注入去离子水,放入3~4汤匙的过碳酸钠,待池水静止后放入一张版画将其浸泡在过碳酸钠溶液中,定时观察漂白效果。文中提及的六张版画在池水中浸泡了大约3小时,只属于个例,具体过碳酸钠比例的多少、纸张在溶液中需要浸泡的时间,都需要根据纸张状态、泛黄程度进行调整,建议整个漂白浸泡时间不宜超过12小时。即便是在同一地点所保存的纸张,泛黄程度、纸张状态也各有不同,建议以单张形式浸泡于水池或水盆中,帮助操作人员随时观察纸张漂白程度,及时调整纸张的浸泡时间。

漂白处理后的纸张要用去离子水(常温即可)进行1~2次的浸泡清洗,以去除残留于表面的过碳酸钠。

为终止漂白剂中的过碳酸钠对纸张持续进行漂白反应,还需要使用与漂白剂等量的氯化钙溶液浸泡纸张,操作方法与之前相同。

随后再用去离子水对纸张进行1~2次的浸泡水处理。

2.3 加固

浸泡处理后的纸张放置于晾晒架上进行晾晒,当纸张处于微潮湿状态时将2%浓度的甲基纤维素溶液涂抹于版画正反两面以起到增强纸张机械强度的作用。

调配需注意,甲基纤维素粉末溶于冷水,不溶于热水;过高浓度的甲基纤维素溶液会造成纸张硬化,一定要掌握好剂量与配比浓度。高于2%浓度的甲基纤维素溶液在完全干燥后会使纸张在一定程度上变硬,失去纸张本身的柔软性。湿润的纸张的纤维仍然处于膨胀状态,如果此时使用甲基纤维素溶液对纸张进行加固则溶液仅能存在于纸张表面,内部的水分也无法蒸发。因此当纸张仍处于微微潮湿的状态进行加固效果最为明显。

以上为本次版画漂白的基本流程介绍。

3 结语

水渍、污渍,包括纸张的老化泛黄是常见于纸质艺术品的退化现象,这些问题大大降低了艺术品的整体美观度。

遇到这类问题,普通水处理是无法达到将其去除的作用,必须借助化学试剂的帮助。虽然使用这些产品后效果显著,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些化学试剂如果使用不当,在漂白后还会产生一系列其他更为严重损坏纸张的反应。我们需要明确漂白操作是一种不可逆的操作过程,化学试剂的过量使用会改变纸张的物理、化学结构,对纸张表面造成严重的伤害。修复人员在进行漂白操作时应格外谨慎,避免过量、过度操作。虽然从艺术品的审美角度考虑漂白处理能够起到一定效果,但通过正确漂白处理后的纸张其白度相比于之前能提升30%~40%,经过过度漂白处理后的纸张会出现所谓的“假白”,肉眼观察非常不自然,切不可过于依赖这种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