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早期铜器研究

2020-10-12段玉琬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14期

段玉琬

摘 要:早期铜器是指青铜时代以前所使用的铜器。目前,在我国境内史前的多支考古学文化中都发现有早期铜器。文章在综合早期铜器发现情况的基础上,通过研究,认为我国铜器的起源是多源的,目前至少有甘青和豫鲁两个中心。各地早期不同类别铜器的产生与当地铜矿共生资源有很大关系。在我国青铜时代产生之前存在一个铜石并用的时代,这个时期相当于考古学上的龙山时代,我国在二里头文化时代才进入青铜时代。

关键词:早期铜器;多源;铜石并用

铜器在人类文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文字、城址并称文明起源的三个核心要素。不管从世界范围考察,还是就中国情况研究,铜都是人类最早发现并使用的金属。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中国在夏代中晚期已开始进入青铜时代是没有疑问的。但是,夏代早期是否已经进入青铜时代?中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进入青铜时代的?关于这些问题,目前学术界还存在很大争议。随着考古事业的发展,早期铜器在我国各地相继被发现,相应地,对于早期铜器的研究也逐步开展起来,其研究范围包括铜器的起源、年代、地域、青铜时代与中国文明的关系等。当然,对于这些问题,学术界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拟从早期铜器的发现情况入手,对其产生的时间、年代、地域以及在文明起源中的作用做一简要探讨,以求对中国青铜时代的研究有所裨益。

截至目前,我国境内发现的早期铜器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的甘肃、青海、河南、山东一带,河北、内蒙古、山西、湖北等地区也有少量发现。1977年甘肃东乡林家马家窑遗址出土了1件铜刀①,经化验,属锡青铜。1975年甘肃永登连城蒋家坪马厂遗址出土了1件铜刀,已残,结果显示为锡青铜。①1955年河北唐山市大城山遗址出土了2件上狭下宽似梯形的铜片,每件铜片上端都有一圆形穿孔,据化学分析属红铜制品。②1975年在河南临汝煤山类型二期文化的两个灰坑内发现有炼铜用的坩埚残片,坩埚内壁粘附有六层铜液的痕迹,经鉴定为红铜。③1979—1980年在河南淮陽平粮台遗址发现青铜炼渣。④河南郑州西郊牛砦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熔铜炉壁和铜器残片,经鉴定为铅青铜。⑤1980年登封王城岗龙山文化第四期H617内发现1件残铜片,经化验为含铜、锡、铅的青铜。⑥1974年山东胶县三里河龙山文化遗址出土2段铸造铜锥,属黄铜。⑦1983年山西襄汾陶寺遗址M3296墓主股骨、耻骨间出土1件红铜铃。⑧

齐家文化遗址或墓葬出土铜制品的地点很多,主要有甘肃武威皇娘娘台、永靖大河庄、永靖秦魏家、广河齐家坪,青海贵南尕马台等。⑨甘肃武威皇娘娘台先后出土铜器30多件,包括刀、锥、凿、钻、指环和残铜片、铜炼渣等,皆为红铜。刀、锥类铜的含量在99%以上,距今约3950年,大多为锻造,个别是用单范铸造。永靖大河庄遗址出土铜匕首1件,灰坑出土残铜片1件,含铜量为96.96%、锡0.02%,属红铜。永靖秦魏家出土铜锥、铜斧各1件,铜环、铜泡各2件,铜尖1件,斧是单范铸造的红铜器,锥为冷锻的锡青铜器,环含铜、铅,属铅青铜,铜尖为青铜。广河齐家坪出土空柄双耳铜斧和铜镜各1件,斧是用红铜合范铸成,镜为锡青铜。广河西坪出土铜刀1件,青海贵南尕马台出土铜镜1件和环、泡饰数件,镜含铜91.2%、锡8.8%及其他杂质,是用锡青铜铸造的。

从早期铜器的发现情况可以看出,它们大抵涉及四个考古学文化:马家窑文化、龙山文化、齐家文化以及夏家店下层文化。马家窑文化年代为公元前3100—前2000年,经鉴定,东乡林家马家窑的铜刀年代为公元前3000年,永登连城蒋家坪铜刀年代为公元前2300年。龙山文化年代为公元前3000—前2000年,龙山文化出土的铜器基本上属于晚期。齐家文化的年代为公元前2255—前1910年,夏家店下层文化年代为公元前2300—前1600年。从以上早期铜器的年代数据可以看出,马家窑文化出土的青铜刀“早于黄河中、下游龙山文化出土的青铜资料,是目前中国出土最早的青铜制品”①。然而,这是否能够说明“铜的发明应肇始于黄河上游地区,以后才在黄河中、下游地区逐渐产生”①?若坚持这样的观点,就会产生一个疑问:中国早期铜器的起源与发展是否遵循由西向东的过程?答案是否定的。首先,从文献资料来看,黄河中下游地区早在黄帝、蚩尤时代就已经能够冶炼铜器了。《史记·五帝本纪》云:“神农氏世衰,诸侯作乱,无力征讨……轩辕乃用干戈,以征不享。”《黄帝内传》云:“帝既与西王母会于王屋,乃铸大镜十二面,随月用之。”《史记·封禅书》云:“黄帝作宝鼎三,象天、地、人。”《山海经第十七·大荒北经》云:“蚩尤作兵伐黄帝。”《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龙鱼河图》云:“蚩尤兄弟八十一,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杖、刀、戟、大弩,威震天下。”诚然,文献资料大多出于后人之手,可能会有一些增删甚至歪曲的地方,但是否就意味着其一无用处,要全然抛弃呢?我们认为在对文献资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后还是可信的。就以上众多文献对铜器的记载,虽有夸大的成分,但也是有一定根据的,考古资料的发现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第二,从考古资料来看,尽管黄河中下游地区目前发现的铜器要晚于上游地区,但这并不意味着中下游地区的铜器一定是从上游传播而来的。一种可能在于新的考古资料还没有发现;另一种可能就是,在铜器发明的初期,由于其属于稀有物品,人们不会把它轻易扔掉,而是进行重复的冶炼、使用。相信,随着考古发掘的不断深入,黄河中下游地区一定能够发现更早的铜器。从文献资料和考古角度来分析,可以看出黄河中下游地区铜器的产生并不完全是来源于上游地区,那种认为铜器肇始于黄河上游地区然后向中下游地区传播的观点是不科学的。笔者认为,中国铜器在其产生的过程中是有多个起源地的,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至少有甘青和豫鲁两个起源地。至于铜器首先起源于哪一个地点,现有的考古资料还无法回答。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铜器的起源时间一定比目前所知的甘肃马家窑文化铜刀的公元前3000年要早。

所谓青铜时代是指青铜器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时代,偶然地制造和使用青铜器的时代不能认定为青铜时代。②由此可见,确认青铜时代的关键在于“早期青铜器在当时生产、生活中是否具有‘显著的重要性”②。马家窑文化仅发现2件铜刀,显然不具备进入青铜时代的标准。然而这两件铜刀的材质却为青铜,原因在于其是用铜锡共生矿直接冶炼而成。从地质材料看,甘青地区有色金属矿藏丰富,铜矿、铅锌矿与多金属矿大多集中在甘肃陇西到河西走廊这一带。龙山时代发现的铜器比较多,在甘青、豫鲁甚至北方地区都有发现。这些铜器的材质有青铜,也有红铜、黄铜等,青铜在整个铜器中并没有占据绝对优势,而是只占有一小部分。铜器的种类包括锥、斧、铃、镜等,但基本上都属于小件器物,并没有发现像商周时期的大型礼乐器、武器、酒器等。更为重要的是,尽管当时铜器已经在人们的社会和生活中开始出现,但并没有因此而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人们生产、生活活动所依赖的工具还主要是石器、骨角器等,铜器只是起辅助作用。由此可知,龙山时代并没有进入青铜时代,只是铜石并用时代。

二里头文化的铜器与冶铸遗物不少于294件③,其主要以青铜为主,种类包括容器、乐器、武器、工具及其他礼仪用器等。可以说,二里头文化的铜器已经在当时的社会生产及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其礼乐器的发现,更构成了社会礼制的核心。因此,二里头文化进入青铜时代是毋庸置疑的。

综上所述,我国的铜器至少在公元前3000年就已经产生,我国的铜器有多个起源地,并不是来源于西方的。我国在青铜时代之前存在一个铜石并用时代,这个时期相当于考古学上的龙山时代。在这一时期,我国境内的多支考古学文化都有铜器的发现,这些铜器尽管还没有在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为此后青铜时代的到来进行了技术积累。这种技术积累随着社会的不断前进,终于在二里头文化时期发生质变,青铜时代随之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