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视野下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及其价值

2020-10-12周艺璇

神州·上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实践

周艺璇

摘要:新时期,立足于当下思政教育的角度,要重视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育模式的构建。我们在极力整合高校思想政治资源的同时也需要进一步优化思想政治的教育环境,长此以往不仅能丰富了思想政治的教育教学内容,也能慢慢提高学生的素质教养。本文主要讲述思政视野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模式以及价值,针对高校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能够有效促进高校思政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思政视野;高校思政;教育实践

1 引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不是告诉学生什么是正确的标准,而是教会学生如何去做。这是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角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它不是把知识和经验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应用到具体的社会实践中。特别是大一新生,他们缺乏集体意识和换位思考的能力,缺乏与他人的沟通和缺乏理解和支持。因此,充分重视高等教育的实践工作,对高校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高校思政教育实施育人实践模式的目的

2.1 让学生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知识的根本源泉是生命。当一个伟大的人通过他或其他人在生活中经历的事情来认识到什么是属于他的,并且能够避免过去的错误,我们可以说他或她有经验。但经验是不确定的。它始于生活,必须接受生活的考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然,实践就是生活中的活动,理论自然是经验的简明总结。为了使学生深入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高校必须把学生放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去学习和思考,这样才能使他们获取知识变得深刻和全面。

2.2 帮助学生自然的融入社会中

社会是一个多元而复杂的整体。如何从大学生顺利过渡到社会,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避免毕业后失业的风险,高校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的思想,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融入社会是思想政治视野的体现,思想政治视野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思维方式。由于学生担心毕业后失业,应该允许他们提前进入社会,体验社会的各个方面,了解社会的规律和模式,为将来毕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3 教育大学生向价值理性回归

价值理性是一种关于社会问题的思考,他定义了社会的价值取向以及理想目标。党的十九大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关于社会的核心价值取向以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这样简介的说明了社会主义价值观取向合理性。但是,现阶段我国收到外来思想的文化的冲击,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价值取向逐渐被潜移默化,导致他们的理想信念弱化。针对当前出现的一些问题,采取实践教育模式来使得当代大学生思想价值取向走向正轨。要深入挖掘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实践内涵,开展课堂实践教学、校内实践教学以及社会实践教学等多层次的实践教学活动。例如,我们经常会开展和组织各种社区活动,活动要真正能够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做到把党的教育融入到学生的团体活动中去,营造出健康的文化氛围,最终达到抵制一些不良的社会思想风气,让价值理性回归。

3 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严重忽略了高校学生的主体性

目前,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向学生灌输党和政府制定的方针政策,或者在课堂上宣传国家和社会的集体利益。但事实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许多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也存在误区。他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管理和限制学生的日常行为和活动。显然,这种错误观念不仅能反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也不能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3.2 高校把思政教育的重点放在理论上而非实践

许多现行的高校思想教育方式被召集到了一次会议上,学生和思想教育教师对思想教育知识的解读,很多学生因为知识枯燥、抽象难理解,导致思想教育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助教的地位、主观能动性受到抑制,教学效果远未达到,随着时间的推移,高校思想教育远比预期计划晚。

3.3 思政教育与学生自身发展状况偏离

在中国,每一所大学中,每个大学的学生知识水平是不同的。许多高校没有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自身发展结合起来,而是一味地追求思想政治教育,这就导致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压抑。学生会有抵触情绪,拒绝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更严重的是,他们会采取极端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愤怒。学校应根据学生自身的发展情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更好地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4 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的建议对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必须全面、务实、开放。要理论联系实际,因材施教,把学校的资源和特点与学生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例如,在传统思想教育课程中,我们还应该开设以创新创业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课程。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应该重点教授学生需要具备的素质,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在发展中意志的形成,对挫折的态度,以及他们的个人情感应该如何放松。这些课程是以实践为基础的。更生动、更有说服力,并能包含传统思想教育的内容,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才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也是对学生们心理承受能力的一种挑战。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素质教养与他们走向社会面对的社会壓力有着莫大的关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课程的开展有利于帮助学生们想社会过渡发展,让更多的学生在高压力的社会环境中能够凸显自身的优势,越是优秀的学生他们的闪光点就会受到社会企业的关注,也是为学生们走向社会奠定了基础。

4.1 教育资源多元化整合、一体化运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丰富多彩,其表现的形式也是各有不同。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有理论支持还有实践来进行巩固。但是,长期以来很多的思想政治教学活动环节往往比理论教学要薄弱。产生这样的原因是多样的,很多时候是实践资源的短缺以及实践教学的效率低下等等。所以,当前建设的实用教育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应当要符合“实践教学”的建设的“标准”以及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由教育部的相关规定,采取有效措施整合各种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改善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4.2 优化思政教育的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优化思想政治环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思想政治环境内容复杂多变,设计方面廣阔,主要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有涉及。在这样如此复杂的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应积极接触社会、家庭和校园,兼顾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所以,负面因素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模式可以消除,而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积极因素可以相互促进、相互联系,最终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和教育环境。

4.3 拓展思政教育平台,丰富实践经验

新课改之前的高校并没有开设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模式,学生们对思想政治教育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也不知道如何来开展思政的教育教学实践。实际上我们的高校思政教育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我们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去挖掘和利用好这种隐行的教育教学资源,因为他可以为当前大学教育开辟一条具有创新性和可行性的道路,还可以建立和拓展思政的教育平台,拉近学生与学校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甚至还可以联系外界企业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让更多的学生能够更早的接触与了解校园意外的知识,提高自身的实践经验与知识积累。

4.4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始终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需要

素质教育要求教育工作者“一切从学生出发”,尊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学校应该牢固的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需求,紧紧围绕学生灵活的制定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发展。

5 结语

简而言之,高校思政教育主要面对的是青少年,他们既有成人自身的思想,又渴望得到师长的欣赏关怀,他们渴望独立自主,选择自由,抵制居高临下的师长说教等等。种种特点以及现象表明我们的思政教育不能固守传统的“一刀切”来灌输思想教学,更不能把活生生的道德实践转换为道德模范知识。极力将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以及情感元素等有机结合,最终实现“知信合一”。让更多的学生明白人生的意义、奋斗的目标以及未来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田传信.大思政视野下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及其价值[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3,(2).106-110.

[2]杨秀云,钟佩君.高校思政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价值理念新探[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04-107.

[3]汤力峰,王学川.自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J].中国青年研究,2012,(3).10-14.

[4]宏蕊.高校思政教育资源的多元整合——基于“大思政”视角下的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4,(4).65-68.

[5]梁伟莹,罗少珍,孙贵平,等.“大思政”教育教学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创新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80-83.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教育实践
“立德树人”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
谈高校思政课堂的文化建设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之我见
何谓教育理论联系实践
大班幼儿感恩教育实践与探讨
顶岗实习支教学生评价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