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垃圾分类”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1 *

2020-10-12王鸿飞何静龙云凤

广东科技 2020年9期
关键词:垃圾分类企业

文/王鸿飞 何静 龙云凤

0 引言

垃圾分类的号角吹响后,众多互联网企业嗅到其中的商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全国,抢占市场份额并实现盈利。至今,采用互联网技术切入垃圾分类领域的企业,有成功的,有失败的,也有正在坚守的。“互联网+垃圾分类”并不是新的事物,甚至不是新的概念,很多市场参与者都在思考、尝试将互联网技术与垃圾分类有效结合。本文通过对“互联网+垃圾分类”领域公司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可持续性发展的思考,对进一步完善垃圾分类制度投资分析框架、政策的制定、未来行业的发展以及公司的经营提供建议。

1 国内利用互联网从事垃圾分类企业发展现状

通过国内的若干案例,对垃圾分类领域参与公司的发展历程、商业模式进行分析。

1.1 小黄狗——盲目扩张的结局

小黄狗科技环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黄狗”)成立于2017年8月,利用大数据、AI人工智能以及物联网等技术,结合有偿回收实现对可回收物事权的控制,打造了处理生活垃圾的全产业链三步曲——前端分类回收、中端统一运输以及末端集中处理,并通过“互联网+垃圾分类”的有机结合,成功整合居民、回收商、再生资源企业等回收过程中的相关参与方,打造出一套完整的废品回收生态链,并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扩张。但由于成本、资金等多方面压力,小黄狗的扩张受到了阻碍。公司激进的回收机铺设和业务扩张脚步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在2018年难以实现盈利的情况下,A轮融资无法满足公司的持续扩张,叠加非经营性因素的影响,使公司现金流出现严重问题。2019年7月12日,小黄狗宣布 向法院递交了破产重整申请。

1.2 奥北环保——会员制精准获客

成都奥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奥北公司”)成立于2017年3月,是一家专门从事垃圾分类收集和转运的公司。不同于传统垃圾分类企业“广撒网”的商业模式,奥北公司看重的是有着较强垃圾分类意愿的居民和机构,利用会员制的方式体现回收事权,筛选对垃圾分类意愿较强的客户。截至2019年8月,奥北公司已在成都、西安、北京三地累计发展近4.4万名个人会员和274个机构(学校、事业单位等)会员。 通过获取可回收、有价值垃圾的购销差价的模式,收购学校、事业单位等机构客户和个人客户的可回收物后,出售给下游处置企业,从而赚取全过程的收益利差;同时,还增加了对客户发生不当投递后扣除收益的制度,通过奖惩并行的方式提升客户分类的准确程度,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

1.3 爱回收——国内3C回收领行者

爱回收是创办于2010年的电子产品回收及以旧换新服务提供商,2018年企业已经实现超70亿元的交易额。公司创始人较早从以物换物但仅能提供回收物流转的信息沟通渠道、没有控制其流向权力的C2C平台——乐易网开始了第一次创业,随后抓住了循环经济模式的关键——可回收物的物权,即从卖家手中购买回收产品,随后构建自己的运营中心对回收的电子产品进行分类(高端、中端、低端、报废)后决定各类产品的流向并获得收入,为下游进一步分销打下基础。爱回收将分销的二手商品定位为较为高端的商品,例如苹果手机及苹果电脑,总体盈利可观,而对于vivo、OPPO等品牌中在我国销量较大,但附加值的低中端机型,爱回收旗下的二手手机直卖平台并没有销售这类机型。

1.4 好嘞社区——社区居民服务为切入点

行业龙头启迪环境(原启迪桑德)旗下的好嘞社区超前的理念和思路在“互联网+垃圾分类”“互联网+环卫”领域方面可谓行业先锋,但受到种种因素影响,好嘞社区的扩展已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在“互联网+垃圾分类”方面,搭建一个以居民为切入点的综合社区,将社区变为居民休闲聚集的好场所,集废旧物品回收和便民服务于一体。在“互联网+环卫”方面,通过提升作业质量,降低作业成本;对环卫大数据的利用,提升衍生业务,嫁接新业态,“三步走”扩展业务。好勒社区采用的盈利模式为再生资源回收、销售、物流配送,同时与传媒或广告公司合作进行广告宣传,未来继续拓展社区服务等功能。好嘞社区通过多小区布局“好嘞亭”形成规模化。

1.5 闲豆回收——垂直领域专注B端纸品回收

闲豆回收(北京魔力象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7月,专注于企业级再生资源回收及交易。目前服务群体性质较为单一,但可保证稳定供给来源。服务范围主要致力于开拓各大城市等全国范围市场。主要服务于大型连锁商超、水果店、互联网电商、写字楼、纸箱厂、物流仓储等企业级客户、商户。自建物流、仓储,大数据覆盖跨省份全环节回收。闲豆回收通过O2O形式,将线下物流、仓储与线上技术、运营结合,建立全产业链物联网回收平台,采用纯自营模式,通过闲豆回收自主开发的众多系统,全面保证仓储的标准化运营操作,便于日常回收、损耗、财务、出入库管理,并实现线上交易功能。目前该平台的回收服务主要集中在废纸领域,回收人员定期回收企业客户在生产及运用过程中产生的废品纸箱、纸板,运输到自营的打包厂,将废纸压缩小后出售给造纸厂再次循环利用,实现20%以上毛利率且账期较短。

1.6 虎哥环境——仓储为核心

虎哥环境成立于2015年7月,是专门回收利用居民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旧物资等城市再生资源而自主打造“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O2O立体服务平台,计划将以1000户左右的建成小区居民组成为一个单位来设立社区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和商品配送服务站。

1.7 飞蚂蚁——引领衣物回收行业从理念到行动的蜕变

飞蚂蚁品牌是于2014年上海善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立,2015年正式上线并推出了“互联网+旧衣服回收”平台,回收网点覆盖广泛,微信公众平台用户数量达200万,通过创新商业模式,利用广告收益,在2016年便实现盈利。实现关联企业资源整合利益最大化是飞蚂蚁资源整合模式的主要特征。其运营模式分为四个环节:家庭旧衣物捐赠用户→回收快递公司→旧衣物分拣企业→旧衣物再利用环节的公益组织、出口企业或循环使用、再生纤维加工企业。该平台倡导以“环保+公益”的方式来处理旧衣物,吸引了众多的高校、公益组织、服装企业积极参与,实现了多维度的回收服务资源对接,并与品牌服装企业合作,利用其线下专卖店进行旧衣回收,消费者可以将旧衣物通过平台预约上门回收或者自行导航至专卖店进行捐赠,同时手机、平板或笔记本电脑、电视机等家电、书籍、相机等也可进行回收互赠(见表1)。

1.8 伏泰科技——首家“互联网+垃圾分类”新三板企业

伏泰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伏泰科技”)是一家专攻智慧环境与“互联网+垃圾分类”运营解决方案的高新科技企业,业务模式是提供信息化软硬件产品和服务,增强实体环节管理及降低成本。公司建立了一套专属“智慧服务”范式,迅速占领垃圾分类市场,已有305个落地项目遍布于全国150座城市,在线监管环卫车辆2.6万辆和环卫工人15万人,服务覆盖2亿人口,市场占有率持续十年领先。2016年,公司营业收入中数字环卫业务占比达到75.8%。在垃圾分类板块设有“互联网+回收平台”,在集团管控板块配备有环卫一体化运营管控平台、垃圾收运智慧调度平台、机械保洁智慧管控平台、环卫质量督查管理平台、餐厨垃圾运营管控平台等。信息化的投入有效地降低了成本,提升了运营效果。公司主要提供智慧环卫管理云平台建设服务以及垃圾分类全流程服务(见图1)。

表1 飞蚂蚁运营中的线下资源整合情况

图1 伏泰科技垃圾分类全流程智慧信息化服务模式

2 企业案例分析

小黄狗在国家政策持续支持垃圾分类制度推进的背景下,通过市场化方式直接从C 端用户回收可回收物,并通过自建的渠道打通回收全产业链获取收益利差,但忽视了2018年整体融资偏紧,快速扩张进行发展的方式最终导致破产重整。环保产业是一个需要精耕细作的产业,尤其在垃圾分类或再生资源这种竞争激烈、较难形成区域垄断或规模效应的情况下,稳定盈利是第一要务。

奥北环保“精准获客”的商业模式有两方面好处:一是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把时间和资源用在刀刃上”,通过仅设置一定数量的自助投放点(降低前端成本),确保商业模式和盈利能力的持续优化,实现对物流、设备成本的控制;二是实现对回收效率的针对性提升,“人不在多,有效则灵”,少部分有分类意识的居民能更快更好地参与垃圾分类,创造更多的可回收物价值,因此公司看重此类居民的回收意识,同时通过互联网平台对数据的优化,提升全流程的回收效率,获得更多利润。

爱回收通过现金购买的方式获得物权,利用流量扩大渠道进而分销、再利用获得利润是公司成功的核心因素。爱回收选择“收益利差”主要体现在回收的产品附加值较高,收益较为容易。对于手机等3C产品来说,其特点在于单位体积及重量的附加值高,运输、归集及储存成本较低,这一点较废纸及包装瓶等传统可回收物具备天然优势,有助于形成相对较大的规模。而品牌的维护、分销渠道的把握,以及应对竞争者高价冲击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好嘞社区若没有回收事权,再生资源业务都将无法开展,垃圾分类的盈利将变得困难,嫁接互联网技术亦无助于事(好嘞社区回收事权的获得是通过市场化收购实现的)。其他增值业务和垃圾收运-再生资源业务虽然可以用环卫车或“好嘞亭”为载体进行,但业务接口以及资源、事权的获取、运行模式均是不同的,并不能简单地复制。获得回收事权后,收益利差和压缩成本是接下来考虑的重点。

飞蚂蚁以微信公众平台信息服务为主,是没有采取线下实体经营的典型的轻资产商业模式。而“互联网+旧衣物回收”的盈利方式是依靠线上商城以及广告的收入,该运营方式是典型的互联网企业盈利模式。飞蚂蚁的“互联网+旧衣物回收”模式吸引了快递物流公司、公益组织、品牌服装企业、高校、再生纤维加工企业、分拣企业以及其他二手物品回收平台的眼球,更加有效地实现了线下众多关联企业之间的成功对接。

伏泰科技在成本控制方面,对重资产不断加大投入。因垃圾是有体积和重量的,无法通过普通邮递途径运输、也无法长时间储存,因此,环卫车、中转站、仓储设施是免不了的;互联网可以提供“to C”信息的流向归集,但是后续垃圾收集还需要人工回收或小区定点设备支持,因此无法避免的是重资产的投入。如果想做到环保资产和互联网平台的剥离,“互联网+”可以带来的只能是信息产品软、硬件及服务的提供,无法直接享受环保产业链本身的收益利润。

3 “互联网+垃圾分类”的利弊

在全民垃圾分类这个趋势下,从上述众多案例分析可见,虽然垃圾分类项目理论上能在回收物、数据等多个方面带来利润,但实际中经营能力偏弱,多数垃圾分类项目仍在亏损状态;部分企业利用供需关系的消息不对称,以赚差价为主。互联网技术如果能较好地与实体产业链结合,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再通过运营盈利及合理的融资覆盖新增投资及运营成本,便可以实现良性发展。垃圾分类遇上互联网,是商机还是“伤”机?还有以下问题值得思考及关注。

3.1 政府临时缺位导致出现商机的错觉

垃圾分类回收从全球范围来看,大多数是一项公益事业,垃圾分类回收必须得到城市政府的支持配合,单靠企业新模式很难快速推广应用。在某个程度上来说,众多企业看到垃圾分类的商机是政府职能错位或缺位的阶段性现象。若政绩考核需要或主要省份的垃圾分类模式已成熟起来,模式可复制并得以推广示范,政府归位的可能极大。而这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互联网+垃圾分类”的模式,充其量是垃圾分类过程中的小部分补充,未来的分类之路必然是漫长的过程。

3.2 回收事权是关键,竞争会愈演愈烈

废纸的回收过程中,从居民到收购者每一层都赚取一定的利益,但垃圾分类后,居民会将废纸免费投入垃圾桶,或以极低的价格交给回收方?不。真正事权的获得需要具备以下条件:一是政府强制规定,如准入政策、生产者责任延伸;二是市场化机制,回收方以一定价格购买可回收、有价值垃圾;三是居民可以直接免费倾倒到垃圾桶,小区商业楼宇的物业、垃圾收运人员、企业平衡事权的归属。只有获得可回收、有价值垃圾的回收事权,才能稳定地享受该产业链市场化机制下的收益利差。

3.3 从“轻”到“重”的过程,需要一定的资本投入

很多互联网平台是轻资产公司,垃圾、再生资源这种实物载体一旦形成规模化,更偏向于重资产,对人员、物流和仓储资产投入或运营的成本要求还是较高的。高额的资金投入是制约该模式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也导致了很多中小企业盈利能力低甚至倒闭。在垃圾分类企业获得稳定并可持续的收入后,要进一步扩大运营体量需要足够的盈利水平和现金流支撑,其中的核心环节便是成本的控制。

3.4 激励机制不完善,缺乏精神激励

“互联网+垃圾分类”模式的物质奖励较为单一,合作商户较少,无法对居民起到较好的激励作用。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居民认为垃圾分类政策所产生的物质奖励对自己起不到激励作用;部分居民表示在进行垃圾分类时,缺乏一定的精神激励,没有获得感,没有看到垃圾分类对自己生活的实际影响。同时,企业出现管理模式混乱以及相关激励机制不稳定的情况,逐渐消磨人们进行垃圾分类的积极性,用户最终失去了对于垃圾回收的信心。

3.5 再生资源行业发展及存在问题

目前,中小型的再生资源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往往出现加工成本过高、回收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如很多回收的衣服大部分是一些聚酯纤维而非纯棉,因提炼成本过高导致只能进行简单加工成工业抹布和汽车内的隔音隔热垫等产品,因此,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迫切需要政府与科研机构共同携手。现在广为采用的“线上预约,上门回收”模式一般只适合回收体积较小的垃圾,有明显的地域局限性。为突破地域局限性,未来的“互联网+ 垃圾分类”必将和物流运输行业深度融合发展,使得线上互联网和线下物联网紧密结合构建全国回收物联网。

3.6 垃圾分类意识育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随着经济发展,人均收入和受教育水平稳步提升,居民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同时,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愈发强烈,这为垃圾分类制度的推广提供了先决条件。现今我国居民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垃圾分类的意识,但却未形成一种生活习惯,很多居民对垃圾分类知识都是一知半解。垃圾分类作为一种生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努力。

3.7 何处是主力军的最终归宿

各类小商贩和“拾荒者”是废旧资源再回收利用的主力军,承担了分类职能,至今仍在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垃圾分类制度的推进,未来“拾荒者”的角色将逐渐被政府或新业态从事垃圾分类的单位或企业替代;“小作坊”通过供给侧改革,资源再生逐渐正规化;“经销商”承担一定社会库存任务,渠道透明化,盈利将被压缩。如何覆盖 “拾荒者”转变为“正规军”所多出的人力和设备成本,是上门回收全方位扩展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也是难以获得盈利的企业所面临的困境。只有通过政府、社会和企业的引导,才能最终解决非正规回收人员的整合问题,并且实现资源回收利用的最大化,而“互联网+资源回收”模式就是引导型的解决方案。

3.8 市场风险及政策风险

市场风险: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如果不能持续提高服务水平、将会对标的公司的业务扩展、服务质量及盈利能力带来不利影响。

政策风险:如果垃圾分类政策落地进度低于预期、各细分领域实施细则政策出台进度低于预期,政府没有清晰的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路线且效率较低,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行业发展。

4 相关建议

4.1 坚持商业模式创新, 重点关注盈利能力

将盈利能力作为落脚点,通过创新与变革商业模式体系中的定位、业务系统、关键资源能力、盈利模式、自由现金流结构和企业价值,能够提高企业当前以及未来的盈利能力。通过商业模式创新与变革,提高了自身的盈利能力,实现服务区的可持续发展。关注北上广深垃圾分类新治理模式带来的市场变革,基于政策导向,找出关键点,提早布局。坚持线下业务为先、互联网为辅的思维,在预期时间内变现体现企业的存在价值。

4.2 事权、利差、成本是生存三大要素

事权方面,推动“to B、to C”端业务的绑定,如上门回收或增加公益宣传,通过“返点、积分”进而提升事权的归属;可回收物的回收方面,则可采用纵向一体化的方式对回收站、分拣中心进行把控,提升产业链其他部门的集中性,进而获得相对优势。利差方面,选择优质赛道提高产品附加值,从而增加利润,在着手拓展垃圾分类回收业务时需要考量回收垃圾的类别,一是避免回收种类过多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同时防止难以形成企业的优势回收品类;二是避免多个企业回收同一品类,造成自身竞争力不足而被淘汰;此外,对于国内回收缺口大、资源再利用紧迫的废物品类,需重点调研市场,结合企业固有优势重点开拓。成本方面,参考丰田零库存模式,减少成本,尝试在货源源头或终端革新,优化或制定标准化作业流程或配备相关设备,改变原有模式,减少自营仓库的成本,如3C回收公司爱回收和环卫、垃圾分类互联网系统软硬件提供方的伏泰科技较少受区域市场因素限制,容易发展壮大直至上市。

4.3 政府加大力度支持,加强垃圾分类意识培育

政府加大支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来宣传支持垃圾分类回收。为了加快这种习惯的养成,应将垃圾分类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首先,垃圾分类知识成为幼儿园、中小学和社区学校等的必修知识模块,提高垃圾分类知识在各个年龄段、不同群体之间的普及率和知晓率。其次,建立“环保教育从娃娃抓起”的工作体系,将垃圾分类知识纳入义务教育的德育教育环节,帮助适龄儿童和少年从小树立正确的环保理念,掌握垃圾正确分类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第三,通过公益广告、知识竞赛、志愿服务和公益演出等多种途径,寓教于乐地开展垃圾分类知识的推广和普及,将垃圾分类知识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渗透到市民的日常生活当中,提高市民对生活垃圾进行正确分类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垃圾分类的习惯。

4.4 利用“互联网+资源回收”模式整合非正规回收人员

“互联网+资源回收”模式对于整合非正规回收人员有着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非正规回收人员传统的经营模式是各自为战的小商贩回收模式和“拾荒”模式,“互联网+资源回收”模式能够使回收人员的回收业务范围扩大,回收效率提高,增加收入。根据部分“互联网+资源回收”企业的调研结果显示,回收企业提供资金周转和专业的回收工具或智能回收装置,并且进行岗前培训,对回收人员来说也是一种专业技能的提升。因此,该模式不仅能够实现资源回收人员的专业化和正规化,也能够逐步解决我国回收体系不正规、不易监管的局面。

4.5 关注上市企业及行业龙头企业战略布局及动态

模仿是最简单的商业模式,对于较早布局垃圾分类业务并中标百余个垃圾分类项目的中国天楹,垃圾转运/分类设备龙头制造商盈峰环境,垃圾焚烧龙头中国光大国际,“大固废战略”的瀚蓝环境,湿垃圾处置产能稳步提升的上海环境,再生资源利用龙头中再资环等,这类上市公司也不可能面面俱到,百密一疏,其他相关参与企业可以见缝插针,寻觅商机。

4.6 重点研究垃圾分类服务存在的商机

根据我国人均居住环境以及生活习惯,生活垃圾的上门回收在我国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我国的城市住宅市场主要以多层和高层为主,这也导致了我国居民在做好垃圾分类后出门投运花费的成本和时间较高;二是我国生活垃圾中的湿垃圾占比较高且含水率较高,在夏天容易引发细菌问题,所有我国垃圾投运的频率非常高。

猜你喜欢

垃圾分类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垃圾去哪了
分类算一算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分类讨论求坐标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倒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