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结肠癌部分结肠切除术后腹泻的疗效分析
2020-10-12彭植强福建省宁德市中医院352100
杨 琦 彭植强 福建省宁德市中医院 352100
结肠癌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生于结肠部位,主要表现为腹胀、消化不良、黏液便、黏液脓性血便等,随着病情的发展还会转移至肝、肺、脑、骨等脏器,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手术可针对性切除结肠病变部位,是临床上治疗结肠癌的首选方案,但术后患者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其中最为常见的即为腹泻,即患者大便次数异常增多、且性状稀溏[2]。为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其生存质量,本次选取我科室60例结肠癌结肠部分切除后腹泻患者,经过两种不同方案的治疗,记录其过程,并整理、汇报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本科室2018年4月—2019年4月接收的结肠癌术后腹泻患者60例,以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52~64(57.02±4.82)岁;腹泻病程15~60(35.83±7.50)d;切除肠段:直肠14例、乙状结肠9例、右半结肠4例、横结肠2例、左半结肠1例。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54~67(56.71±5.00)岁;腹泻病程16~58(34.17±7.03)d;切除肠段:直肠13例、乙状结肠8例、右半结肠6例、横结肠2例、左半结肠1例。比对2组基本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我院伦理会已许可本次研究。
1.2 选择标准 (1)纳入标准:①于我院行部分结肠切除术的患者;②知情、自愿参与研究,且签订相关同意书;③患者在手术后出现排便次数增加,大便稀溏,病史为2周及以上,饮食减少,食后出现胸闷,进食油腻后大便次数有所增加,神情倦怠,面色黄,脉细,舌淡苔白,中医辨证为脾虚泄泻。(2)排除标准:①具有意识、精神障碍,无法正常交流的患者;②存在其他重要器官、组织病变的患者,有急性胃肠炎,术后感染,术后其他并发症者;③对试验所用药物过敏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蒙脱石散(湖南方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4210,规格:3g×15袋),3袋/d,1袋/次,温水冲服。观察组采用加减参苓白术散治疗,药方为:炒麦芽、白术、炒薏苡仁、山药、莲子肉各30g,黄芪20g,苦参、党参、茯苓、鸡内金各15g,半夏、黄芩、白扁豆、生地、砂仁、陈皮各10g。加水熬制,1剂/d,2次/d,连续治疗60d。
1.4 观察指标 (1)统计2组不良反应(恶心、贫血、肌酐异常、心功能不全、血小板减少、粒细胞减少)发生情况。(2)统计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重指数和血红蛋白含量。(3)统计2组临床治疗效果,判定标准[3],显效:患者排便次数正常,腹痛消失,大便成形、颜色正常;有效:排便次数提高一个级别,血便和腹痛均显著改善;无效:排便次数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腹泻分为Ⅰ~Ⅳ级[4],Ⅰ级:日排便在2~4次;Ⅱ级:日排便3~6次;Ⅲ级:日排便在7~9次;Ⅳ级:日排便>10次。
2 结果
2.1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详情见表1。
2.2 体重指数和血红蛋白情况 治疗前2组的体重指数和血红蛋白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体重指数、血红蛋白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1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对[n(%)]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体重指数和血红蛋白情况比对
2.3 临床治疗效果情况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详情见表3。
表3 2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比对[n(%)]
3 讨论
结肠癌的发病率较高,位于所有胃肠道肿瘤的第3位,常发于40~50岁人群,且男性多于女性(约3∶1),其病因相对较复杂,多与遗传、环境、饮食习惯、年龄、肥胖、吸烟等生活习惯饮食相关[5]。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和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致使结肠癌的患病人数逐年上涨。
据统计,经手术切除治疗的患者中约有10%的人群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6]。有学者认为结肠癌患者之所以腹泻主要有以下因素[7]: (1)结肠被部分切除后,肠道对水分的吸收能力减弱引发腹泻;(2)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胃肠道的内环境发生变化,致使菌群失调;(3)手术会刺激盆腔、腹腔的炎性反应引发腹泻。在结肠手术后,手术打击会导致患者出现气虚,且以脾气虚最为明显,脾气虚则运化水湿的能力有所下降,容易导致湿滞现象,引起湿困脾,脾虚湿滞相互影响,恶性循环。且患者术后禁食时间长,输液量较多也会导致湿邪现象,恶性循环引起脾虚进一步加重。
中医学早在《内经》中将结肠癌归为“肠蕈”“下血”“石瘕”“肠风”“脏毒”等范畴,认为主要因患者正气不足、气机不顺、血行瘀滞、痰凝聚积所致[8]。因此治疗的主要原则为:匡正扶本、健脾益气、活血化瘀。 本文参苓白术散参考《方剂学》,可以增加食欲、缓解疲劳和抗肿瘤[9]。药方中君药为党参、茯苓,具有健脾、止泻的功效,并辅以山药、黄芪健脾、益气,结合止泻;臣药为炒薏苡仁、白术达到健脾、渗湿的目的;砂仁能醒脾、和胃、行气通滞;黄芩和苦参清热、除燥湿,止泻不留邪,生地可清热滋阴、生津止渴,该四位药作为佐药,后三者又被称之为《备急千金要方》中的“三物黄芩汤”,联合服用不仅能清湿热,还可有效祛血热和虚热[10]。现代药理学证实,党参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白术等能够有效抑制肠管所受到的乙酰胆碱等刺激并减少痉挛现象,可以促进肠道活动;诸药合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力,缩短治疗疗程,有助于促进胃肠道的正常消化吸收和蠕动。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偏低;治疗后观察组体重指数、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
由上所述,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结肠癌部分结肠切除后腹泻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体重和血红蛋白,改善预后,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大力推广。